分享

道祖老子的《道德经》告诉你:做人其实并不难

 亭泉 2017-08-09

《道德经》原名《老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瑰宝,主要阐述做人做事的具体原则与规范和人们对于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等。几乎人们全部生活内容的所有领域,《道德经》都有系统而深刻的论述。

道祖老子的《道德经》告诉你:做人其实并不难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会造成不善的影响。和氏璧人皆知其美,然而,正由此物引起了秦、赵相诈而兴兵,以致为残生伤性之不美。譬如西施颦美,东施爱而效之,其丑益甚。

道祖老子的《道德经》告诉你:做人其实并不难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又抛出了这个大多数人一下子难以接受的理论,世人都希望天地有正气、圣人有人心,这是多么美好的社会。而老子告诉你这些都不对了,有了仁,自然会有不仁、假仁,只有真正的不讲仁,而讲自然,才是最美好的。

人类简史里有一句:除了存在于人类共同的想象之外,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钱、没有人权、没有法律,也没有正义。

道家看问题是直指本源,本来就没有所谓的仁,所以圣人和天地不仁,把万物分门别类,将人划三六九等,这就不是道之所为,而是人之所为了。

道祖老子的《道德经》告诉你:做人其实并不难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上善之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善就是善,为何要另外说上善?因为世间的善是有求的善,不管是为积德行善还是为制恶行善都是有求有争的善。佛说行善可积德,世人却为积德而行善。上善即是无所求的善,无争的善。是若水般利万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