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的智慧

 温暖南方 2019-10-26

《道德经》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可谓称得上深奥又有趣。

世界的起点是什么?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世界的起源是从“无”产生的,万物的起源是从“有”繁衍的。用无拘无束的态度去对待,才能观察到天地之“道”;用有目的性的方式去探索,才能看懂万物生灵之“道”。老子用最精炼最朴实的文字解释了中国古代哲学,他作为孔子的老师,所拥有的沉积的智慧最厚实,也最耐人寻味。

初看《道德经》,普通人可能只会感到晦涩难懂。因为字里行间缺少的动词、形容词甚至名词都太多了,再加上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在意思、发音等方面的不同,很少有人在初遇《道德经》之时便得其精髓。

      再读《道德经》,感悟便有所不同了。经历过风雨沧桑,体会过酸甜苦辣的人,便会明白为什么道德经会被冠以“万经之王”的称号。老子对善恶的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丑”的观念,产生于“美”的普遍认同;对“不善”的批判,来源于对“善”的认同。再进一步阐述的话,“美”被定义为一切品德,这是恶行,因为“丑”已经消失了,“美”无所对比,自身价值也就随之消失。“善”与“不善”也是一样,这样来说,《道德经》描述了中国最早的比较思想。

老子因此得出结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处理世事大多无为,不居功自傲,不自恃己能,不夸耀胜利。在这里,老子既道出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又暗示着,圣人的美德之一便是谦虚。现代人虽然远远称不上圣人,但也有个别管理者领悟一二。已故的管理学大师曾仕强教授就曾经举过例子:一个能力特别强的人,到了公司里往往会是孤独的,你处处比人强,做什么都比别人快,干什么都第一,把别人奋斗的机会都抢去了,等老板让你推荐几个同窗好友,让他们一起来上班时,你的麻烦就来了:这个数学太强,脑子比我灵;那个交际太广,沟通比我在行……找不如你的,老板会说你敷衍他;找比你优秀的,同事会让你地位不保。“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找比你优秀的,向他学习,努力赶上他,这才是合格的管理者应有的素质。

《道德经》要求人胸怀宽广,广到能容下天地万物:“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因而天地长久。马云说,男人的胸怀是冤枉撑大的,我想说,平常对待他人,一定要缓慢些、宽容些,别人冤枉你是因为他不了解你,他不知道你从小到大经历了什么,对你的志向和抱负一无所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管理万物时无所偏爱:海龟冲回大海,必须冒被海鸟吃的风险;雄狮捍卫领土,必会全力以赴,否则后代无存。

        水,总是居于最下、最低的污垢之地,品质永恒不变,永远滋润万物、驱动生命。老子曰:“上善若水。”希望读完本文,诸位也能在闲暇时光,翻翻《道德经》,化血为水,润滑天下。

图文编辑|煮酒论英雄工作室

文章来源|蔡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