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邀请到书法大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为大家讲述汉字与书法的故事。 公开课现场气氛活跃,观众朋友纷纷提问。陈振濂老师是如何用睿智的回答来为现场观众答疑解惑?其中,是否也解答了您心中的一些疑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众提问:我家儿子今年十一岁,他学颜体已经学了三年多,现在写到了一个瓶颈期,我不知道,为什么提升不上去了。像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度过瓶颈期? 陈老师答:这个到底是不是瓶颈期?因为您现在觉得他现在写的时间长,你觉得他可能是瓶颈期,其实也未必,因为写书法需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功夫,所以他要慢慢地积累,您孩子现在的状态未必是瓶颈期。 现在你们在写字的时候,大部分的老师指导你们是写技术,就是要把这个字写端正,笔画写挺拔,大概是这样,但是缺少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培养孩子的审美。 比如说写颜体,我就建议你到书店里去买十本不同的颜体字帖,一个颜体字帖是一个庞大的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风格(颜真卿)四十多岁的风格和六十多岁的风格,当宰相的时候的风格和最后英雄就义的时候的风格,他的各种各样的书体是不一样的。 左图:《郭虚己墓志》,颜真卿撰写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年41岁。 右图:《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立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颜真卿年44岁。 左图:《麻姑山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年63岁。 中图:《李玄靖碑》全称《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立于大历十二年(777年),颜真卿年69岁。 右图:《颜勤礼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颜真卿年71岁。 左图:《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颜真卿撰文于唐建中元年(780年),年72岁。 右图:《告身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自署书于建中元年(780年),颜真卿年72岁。 主持人:他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这个命题太庞大了! 陈老师答:我要让他做的是审美,就是我刚才说的审美。先找感觉,给他一个兴趣的教学,问问他,能不能区别在颜真卿书体书风里面这么多的差别,并且能不能表达出这些差别。如果能表达,他的眼光就开始快了,就像我们要有一个好耳朵才能听得懂交响乐里的任何一个位置的任何一把小提琴的任何一根弦有没有错,是不是这个意思?眼光,眼光很重要。 观众提问:现在由于这个拼音的形式让大家出现一个问题:偶尔写字的时候会提笔忘字,这是为什么? 陈老师答:其实这个提笔忘字呢,我觉得关键是因为文字在你这里有印象,它跳出来时是一个结果,你没有参与它的过程,你不是书写,而是用拼音打出来的字,它最后只出现成像出来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对你来说,首先,分辨率会越来越弱,同类型的字它很容易被混淆。然后,过去古代文字承传的时候它有很多字,它有微小的差别,但是它背后的文化内涵差距很大,当然在你这里,因为只是呈现一个形的结果,差别慢慢就被合并掉了。
再要不了两代人,汉字可以不存在了,因为他可以不写了。它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比较功利,老是在两个选项里面两害相权取其轻,而捍卫汉字的民族承传的基因它不是一个选项。 我宁愿晚一年让这个孩子有充分的文字表达能力,我也一定让他守住这个正脉,他今后要学拼音,还是可以写,但是他写拼音的时候是帮助他的汉字而不是用它来取代汉字。 您转发朋友圈或点一个 就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转载请注明:转自 书与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