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溪镇回龙寺《碑刹桥记》是明代万历十年碑刻

 轻风无意 2017-08-09

 三台县芦溪镇回龙寺回龙桥,东南-西北向,长12.75米,宽2.25米,厚0.33米,高2.65米。两台三墩四孔,用石规整。桥台短边对溪,等腰梯形立面,桥墩由条石叠砌而成,上下水削角,墩首无兽形,桥面四石相拼,折损之处用水泥添补。

初访时,发现两方桥碑,一是清代道光23年的《回龙桥碑记》,一是明代《碑刹桥记》,对于后者没能断识具体时间。近日,巴蜀汉韵冒夏至酷暑前往拓片,得赏成果。

对照拓片,识得很重要的时间信息:万历十年(1582)壬午囗九月七日。

对碑文的断识仍无进展,碑言天下桥道,普度人间,汉明帝以来,佛寺渐兴。明弘治以后,回龙寺遗创倾圮。杨慥和杨文芳、杨文联父子等倡捐募修寺桥,历时三年,寺兴桥成

【碑刹桥记

天下桥道,普度人间。多见山水之沃饶,力量在人,莫由境界之忻囗。囗囗囗前楼观矣。出如囗若……/……使然也。自佛入中夏,明帝教以兴(佛)寺。弘治以来,遗创并坠不囗,自……/囗昭然,有在城乡之人,恃之必果,见三四囗之柤,举至剑三,囗之交止,上下古迹,此六分人中杨慥囗矣,诸……/力,遂能囗囗,囗囗堂殿,饰三尊金相于其间,绘十六尊者以囗之。轮奂如旧,囗奚矣。仍囗族等,杨父……/然浩大,况未囗以庶人,有失香火之岷焉。协心三年,四囗之内,各出资粮,硕斗之囗,囗囗人也……/五佛囗囗,囗场求道,囗四路之人聚交八面商囗,不涉……/之可谓囗囗矣。囗囗囗,因岂无文畅之囗乎?两全其美……之盛,盛则/佛之变化,囗囗囗囗囗囗也,二谛臣子益光益囗之……则/佛法自此判囗囗远矣。囗其乐享太平,以为囗囗之记耳。

建功父子:杨慥;男:杨文芳、杨文联;孙:杨应元、杨应荣。桥碑。婿:文廷盛、李廷义、刘继忠、何正元。孙:……。

本州知州陆,同知陈,判官李,乡官张囗山、王囗囗。[1]

……仁行义启兴

万历十年壬午囗九月七日,本州……】

据道光桥碑,明代桥梁在道光二十一年倾圮,道光二十三年,里人罗善经同郑、吴、董等姓聘石匠数十人,开山伐石,稍移桥基,加高三尺,历经两月建成履险如夷的新桥。建桥中,罗公不计费用多少,以质量为要,竣工后,善不留名,幸由他人请吴国仕叙其义举。

【回龙桥碑记

辛丑(1841)夏,回龙桥崩,无人修理者,久之。今四月,余自馆归,客又告余(桥通)/矣,行人可无苦矣,且较原桥高三尺,不至先年之每被水淹矣,(今桥)不至如先年之易陷人畜矣。问何为成,曰:“君嫡堂兄罗公之为之,(郑、吴) /二姓亦与有力焉。”问所费,曰:“彼不言费,故不知。但见石匠数十余人,囗/月朔动工,越两月始告竣。”迄今履险如夷,功何以大乎?乃以如是之功,(竟未)/留名而去,反之乐道之心,其能已乎?然则汝欲何为?曰:“善不为名,(众等) /为之留名,义举也,请君一言以著之。”余欣然应命,爰考原桥,是前明(杨文)/芳祖孙父子所建,而碣断碑残,无从详核,今诸善士照原处移前数囗囗,/接地脉,培风水,又一举两得矣。余砚田荒芜,无能为史公之赞,即囗囗/语以贻之,俾知诸善士之为,可以为世俗风云。/

补修善士罗善经。郑白仁,吴再囗。石师董子国,李囗囗。……助石董成栋,董成宇,僧觉泰,僧觉玺。……罗启贤,罗启诲。吴国仕识。道光二十三年(1843)囗月初二日谷旦。】


[1] 陆如衢,赵州举人,潼川府知府。

(李戴于2017年7月23日)

芦溪镇回龙寺《碑刹桥记》是明代万历十年碑刻

芦溪镇回龙寺《碑刹桥记》是明代万历十年碑刻

芦溪镇回龙寺《碑刹桥记》是明代万历十年碑刻

芦溪镇回龙寺《碑刹桥记》是明代万历十年碑刻

芦溪镇回龙寺《碑刹桥记》是明代万历十年碑刻

芦溪镇回龙寺《碑刹桥记》是明代万历十年碑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