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汉族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民歌及上古歌谣集中收录于《古诗源》中。先秦诗歌是中国汉族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先秦诗歌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极富诗意,特别是那些表现男女青年的热烈追求和真挚爱恋的诗歌民谣更是成为千古佳作。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河中漫游。)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深蒙错爱啊不以我鄙陋为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心绪纷乱不止啊能结识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说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静女》是首爱情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蕴涵性的顷刻,包前启后。在情境的选择上,诗篇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而这一顷刻,正是最富于蕴涵性的顷刻。读者透过这位女子难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能想见她在“既见”之前,白日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间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情;也能想见在“既见”之后,夫妇间的“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的融融之乐。以少许胜多许,以顷刻蕴过程,这是构思的巧妙。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李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杜甫《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其原型意义在于建构了一种抒情模式: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你若爱我想念我,赶快提衣蹚溱河。你若不再想念我,岂无别人来找我?你真是个傻哥哥!)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你若爱我想念我,赶快提衣蹚洧河。你若不再想念我,岂无别的少年哥?你真是个傻哥哥!) 在爱情生活中,有失去情人而悲泣自怜的弱女子,也有泼辣、旷达的奇女子。在以男子为本位的中国古代,虽然二者均避不开命运的摆弄,但后者毕竟表现出了一种独立、自强的意气,足令巾帼神旺。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女说:“公鸡已鸣唱。”男说:“天还没有亮。不信推窗看天上,启明星已在闪光。”“宿巢鸟雀将翱翔,射鸭射雁去芦荡。”)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野鸭大雁射下来,为你烹调做好菜。佳肴做成共饮酒,白头偕老永相爱。”女弹琴来男鼓瑟,和谐美满在一块。)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知你对我真关怀呀,送你杂佩答你爱呀。知你对我体贴细呀,送你杂佩表谢意呀。知你爱我是真情呀,送你杂佩表同心呀。”) 《女曰鸡鸣》是首极富情趣的对话体诗,对话由短而长,节奏由慢而快,情感由平静而热烈,人物个性也由隐约而鲜明,是一篇赞美青年夫妇和睦的生活、诚笃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生心愿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