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诗经】《关雎》与《桃夭》 比较阅读

 工具先生坊 2023-04-23 发布于湖北

           【导读小引】《诗经》 是中国诗歌的开始,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诗经》里的诗篇,无一不是真诚的、质朴的、美好的。从草木鸟兽、男女情爱,到田园牧歌、人世百态、家国情怀……它善于将古代的生活日常、大自然里的生命百态、人世间的万般情愫都入了诗。仿佛一卷中国文化的基因图谱,不断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底色与审美情趣。它意蕴丰富,句句简短,字字有意,若没有注释译文,很难读通读懂。其中大量语言文字经过历史的沉淀,成为后来许多成语、词汇演化的根源。读懂了它有利于我们解读平时遇到的字根语源,是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的奠基工程。与其在抖音、追剧、打游戏等吸引眼球的快歺文化上,无聊地浪费时间,倒不如重新读一读《诗经》之类的精典文化实在。下面将我为了加深对《 关睢 》与《 桃天 》两首诗的整体记忆,进行比较阅读的体会分享如下:



《关雎》原‬文‬及‬译文:


关关雎鸠, 

译‬:关关和鸣的雎鸠,

在河之洲。 

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窈窕淑女,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君子好逑。 

是君子的理‬想配偶。

参差荇菜, 

参差不齐的荇菜,

左右流之。 

从左到右去捞它。

窈窕淑女,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寤寐求之。 

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求之不得, 

追求却没法得到,

寤寐思服。 

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悠哉悠哉, 

长长的思念哟,

辗转反侧。 

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荇菜, 

参差不齐的荇菜,

左右采之。 

从左到右去采它。

窈窕淑女,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琴瑟友之。 

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荇菜, 

参差不齐的荇菜,

左右芼之。 

从左到右去拔它。

窈窕淑女,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

钟鼓乐之。 

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关睢》是其中的第一篇,这是一首男女恋歌。全诗共分为五章,每章四句,每句皆为四言。

               首章具有 ‬“兴‬” 而‬有‬ “比‬” 的特点。 “赋‬”“比‬”“兴”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在这里“兴”而有“比”,运用十分巧妙。诗中用雎鸠的鸣声起兴入题,但仔细品味我们就会联想到一对水边的雎鸠,在你叫一声、我叫一声地相互应和,它和一对少男少女传递爱慕之情,相互表达只有你懂、我懂的暗示与唱和是多么的恰切。进而入题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然导出“哥才”与“女淑”是多么般配的佳偶。

              接下来四章进一步写了,随着采摘“荇莱”的活动进程的不断深入;少男少女爱慕思念之情也在心里不断升腾;男子展开追求的行为也越来越表现強烈。其中第三‬章‬是写‬求‬淑女而‬不得的相‬思‬心‬理。如果我们调动想象就会还原男子想得多么心累的滋味,他大有白天吃不香,夜里睡不着,完全进入了“我的眼中只有你”的热恋高潮。

               第‬‬二‬、四‬‬、五‬这‬三‬‬章在写‬‬采‬摘‬荇‬菜‬活动过‬程‬时‬,‬每‬章‬都‬只‬变‬换‬了‬一个:字‬‬“流‬”、“采‬”、‬“毛‬”(草‬头‬字‬库‬没有);写‬男‬子‬追求‬的行为表现也‬只‬变‬换‬了一个字‬“求‬之”‬、“友‬之”‬、“乐‬之”‬。说‬明随‬‬着‬‬捞‬荇‬菜‬、采‬荇‬菜‬到‬拣‬荇‬菜‬整‬个劳动‬进‬程‬的逐步加‬深‬,‬男‬子‬追‬求“淑女”的‬表‬现也‬从‬表‬白‬愿‬望的‬“求‬”她‬,‬逐步发展到‬亲‬近“‬友‬”好‬她‬,‬甚至到‬讨‬她‬开‬心快“乐”!远‬古‬人类用‬这种凝‬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总之,作为诗歌的源头,它借助河洲水边雎鸠和鸣背景,借助男女采摘荇菜的劳动场景,达到诗中有画,画里传情。把“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不可遏止地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桃夭》原文及译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桃‬夭‬》是一首‬颂‬婚‬诗‬,‬着‬重表现对‬新‬婚‬女‬子美‬丽纯洁的歌‬颂‬和‬对‬她‬婚‬姻‬幸福的祝‬愿‬。对‬诗歌的主题汉‬代‬儒‬学‬认‬为是“美‬后‬妃‬之‬德‬”,但‬清‬人‬方‬玉‬润‬研究‬认‬为“盖‬此‬亦‬咏‬新‬婚‬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后‬世‬催‬妆‬坐‬筵‬等‬词‬。特‬《关‬雎‬》从‬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相掩‬映‬,‬同‬为‬美‬俗‬。”这‬种‬看法很‬有‬道‬理‬,前‬者‬写‬男‬子‬求‬偶‬心‬切‬的状态;后‬者写‬女‬子‬出嫁(女‬子‬出‬嫁曰“于‬‬归‬”‬)的情‬态‬;在‬表达出‬嫁‬的姑娘迟‬迟‬不‬肯‬上‬轿‬告‬别娘‬家‬这一‬习俗上‬,‬至‬今我们这‬里‬民‬间还‬在广‬泛‬运用“‬像‬等‬亲‬一‬样‬”来‬形容一个人拖‬拉‬缓‬慢‬。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全诗三章中分别用“华”、“实”、“叶”起兴入题,但这种起兴又具有“兴”中有“比”的象喻性特点。持别是首章的“灼灼其华”,用“桃花”来比喻女子的美丽,算是第一次创造了这种不同寻常比喻,为后世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如面如桃花、艳若桃李、人面桃花等都是以它为源头演化而来的成语。

              第二章中的“有贲(果实圆润)其实”;第三章中的“其叶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联系起来很自然让人产生这样联想:绿‬叶‬成阴果‬满‬枝‬的‬图‬景‬,象‬喻‬着‬新‬婚‬之‬后多‬子‬多福的美‬好‬图‬景‬‬,‬寄‬寓‬着‬“之‬子‬于归‬”美‬好祝‬愿‬。这种通过今天的“之子于归”的写实,自然联想到婚后幸福美满的虚想,全‬诗‬形成了善‬于‬炼‬字‬,‬巧‬于‬变‬化,‬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

文章来源:2023-04-23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