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摄市场引一线模组厂哄抢芯片产业或现新格局 在之前一期的盘点中,主要回顾了上半年发布的终端产品中,与摄像头产业相关的两大明显走向——双摄市场的兴起以及行业中形成的前置高像素热潮。 既然终端市场有明确的走向出现,那么摄像头供应链方面必然也有相关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随着双摄像头在国内外一线终端品牌普及,市场开始有明显增量,几家具备双摄量产能力的模组厂也开始对这一市场虎视眈眈。 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今年上半年的摄像头芯片行业。除了此前的产品调价事件,凸显了国产芯片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前不久发生的一起企业重大资产重组事件,极有可能让改写目前的芯片产业格局,故此,该事件也引发行业热议。 相比之下,镜头、马达两大产业行情相对来说较为稳定。本文主要针对上半年中,出现明显变化的摄像头模组、芯片行业进行简要分析。 一线模组厂瓜分双摄市场份额 由于双摄受到终端的热捧,国内双摄模组供应链市场空间增大。众所周知,目前最主流的双摄可以归为“大+小”、“大+大”两类。 “大+小”主要是指一颗高像素主镜头+一颗景深镜头的组合,昨天发布的红米Pro上正式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大+大”则是指时下最火的“RGB+MONO”组合,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360手机、华为P9;除此之外,还包括两颗高像素平行双摄的组合模式,如华为荣耀系列的荣耀6plus、荣耀V8。 笔者了解到:基于“大+小”模式工艺已经趋于成熟,国内舜宇、光宝、欧菲、东聚、丘钛几家一线模组厂的生产直通率均能够达到90%以上。话虽如此,但对于余下的模组厂商来说“大+小”或许仍有些难度,而目前主要难点在于,模组的精确度调校。 相比之下,“大+大”模式在生产难度、算法以及制造成本上的难度都更胜一筹。据悉,目前国内(含台湾地区)模组厂商生产这类双摄的良率最高仅达80%。并且,这类具备双摄模组量产能力的模组厂商,也是屈指可数。 得益于华为在长久以来一直坚持双摄像头研发,其主力模组供应商光宝、舜宇在这一领域的生产经验日益丰富;东聚除了供应HTC的首款双摄,还参与了高通、MTK两大芯片平台的双摄参考设计的制造。而近日发布的红米Pro双摄模组则由丘钛、欧菲光两家供应。 不可置否,光宝、舜宇两大模组厂算是国内双摄模组制造业中的排头兵。而今年行业中出现的上述情况,使得目前几家具备双摄量产能力的模组厂纷纷开始抢食国内双摄市场大蛋糕。 国内(含台湾地区)几家行业巨头除了面临彼此之间的竞争,短期内将再遇强敌——三星电机。据笔者了解:三星电机制造的双摄模组将于今年8月份正式量产;而双摄模组也将作为其今年下半年最主要推行的产品之一。 据介绍,如今三星电子方面在三星电机模组出货总量中占比60%,余下40%则是由三星电子自给自足,为发展更健全的客户体系,三星电机对于国内终端品牌客户十分重视。毫无疑问,国产终端也将成为其双摄模组产品的主要推广对象。 不过让对方有些担忧的是,国内模组市场常见的“低价策略”。随着业内的双摄制造良率提高,这一状况也逐渐显现。 在此之前,双摄模组的产品毛利一直不错。然而好景不长,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消息:随着双摄的普及,终端厂商已经开始对产品单价进行打压,一颗“RGB+MONO”的双摄模组由原来的30元美金/组,压低至25元美金/组。 一颗“RGB+MONO”的双摄模组,制造成本几乎达到单摄模组的两倍。如果生产良率理想,或许眼下几家模组行业巨头尚且还有利可图。 随着双摄手机价格门槛被拉低、产品良率提高,供应链毛利势必受到影响,等到日后余下的模组厂商能够分食到市场订单时,或许这一产品的利润已经日渐西山。 芯片产业风云再起 比起模组行业来说,在上半年更引人关注的应该是摄像头芯片行业。 半年时间内行业大小波澜不断,其中最引人关注的算是前段时间的芯片价格战及昨日传出的知名芯片厂商OV、思比科或将被北京君正收购一事。 原文链接:http://www./news/show-htm-itemid-14977.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