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桐庐县

 拥抱寂寞与狐独 2017-08-09

中药鼻祖桐君老人

桐君是中国古代早期的药学家。有关记载桐君老人的文献最早见于约在春秋时代写成的古史——《世本》一书中。其后,在历代医籍中虽然不乏对桐君的追述,但由于桐君其人的时代早在周代以前,当时尚无有关桐君传记的文字可考,因而对于桐君所处的时代问题出现了4种异说。如:

◇神农时代说 持此说者将神农氏与桐君在药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同时并举。即:

桐庐县风光
◇陶弘景:“上古神农作为《本草》。……其后雷公、桐君更增演《本草》,二家药对,广其主治,繁其类族。”(陶弘景《药总诀·序》,见:《金陵丛书·乙集》)

◇《延年秘录》:“神农、桐君深达药性,所以相反、畏、恶备于《本草》”。(据《医心方》卷二引唐代的《延年秘录(方)》佚文转引)

◇黄帝时代说 持此说者以为桐君与少师、雷公等人均为黄帝时代的大臣。如:

◇《路史·黄帝纪上》:“(黄帝)命巫彭、桐君处方、盄饵、湔汗、刺治而人得以尽年。”(见:罗泌《路史》卷四,《四库全书》本)

◇徐春甫:“少师、桐君,为黄帝时臣。”(见: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卷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

◇李时珍:“桐君,黄帝时臣也。”(见: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上·序例上)

◇《严州府志》:“或曰(桐君于)黄帝时尝与巫咸同处方饵,未知是否?”(见:吕昌明《(续修)严州府志》卷十八“外志一”,万历四十一年,据万历六年增刻本)

◇唐尧时代说 持此说者指出:桐君为唐尧时代的大臣。如:

◇《世本》:“桐君,唐尧时臣,与巫咸同处方饵。”

◇上古时代说 持此说者认为桐君是上古时人,但时代不详。如:

◇《严州府志》:“上古桐君,不知何许人,亦莫详其姓字。尝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隈桐树下(即弯曲的桐树下面)。其桐,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或有问其姓者,则指桐以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

此外,在13世纪末日本医家惟宗时俊撰写的《医家千字文》中还引用了中国隋唐之际的《本草抄义》一书有关桐君事迹的神仙化传说:“桐君每乘绛云之车,唤诸药精,悉遣其功能,因则附口录之,呼为《桐君药录》。”(据日本惟宗时俊《医家千家文》原注所引《本草抄义》转引)

叶浅予
一代宗师叶浅予

中国画坛一代宗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叶浅予(1907—1995)是桐庐县桐庐镇(现桐君街道)人。这位宗师一生向往革命、向往艺术。他年轻时在上海目睹五卅惨案,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奠定了爱国反帝的世界观。他曾投身北伐,参加革命宣传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拿起画笔针砭时弊,借鉴外国连续漫画的形象,首出中国现代漫画的鸿篇巨制,通过塑造“王先生”、“小陈”两个典型形象,在幽默中鞭挞了社会生活中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恶习,并对当时买办官僚贪污腐败的官场生活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由于作品具有尖锐的批判意识和生动的艺术造型,成为风靡全国、家喻户晓的读物。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担任漫画宣传队队长,并主编《抗战漫画》,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三厅做了大量工作。

唐朝状元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状元,今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贤德村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分水县贤德乡施家村(后为桐庐县分水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施肩吾是桐庐地区唯一一位状元,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桐庐县风光
东汉隐士严子陵

严光(生卒年未详),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东汉建武元年(25),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光乃隐名换姓,隐居浙江桐庐富春江畔,每日垂钓,后此地为桐庐严子陵钓台。刘秀思贤念旧,令绘形貌寻访。齐的地方报称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泽中垂钓,帝疑是严光,即遣使备车,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时故人侯霸任司徒,遣使问候,光口授使者:“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刘秀至馆所看望,光卧着不起。帝抚光腹说,咄咄子陵,为何不肯相助?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答,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刘秀上车叹息而去。后复请他入宫论道旧故,因共偃卧。相传严光以足加帝腹上,次日太史官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着说,这是我与故人子陵共卧耳。授谏议大夫,不从,归隐富春山(今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建武十七年(41)复特征,仍不就。有《刘秀与严子陵书》传世,曰:“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痏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所敢望。”后归故里,80岁卒于家。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安葬,墓在陈山(客星山)。严光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北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桐庐县有严子陵钓台,余姚有严子陵祠、客星山、客星桥、客星庵、高风亭、“高风千古”石牌坊、故里碑亭、子陵亭等遗迹、纪念物。

东汉清官陈恽

陈恽字子厚,吴郡富春县桐溪乡(今桐庐县)人。

历仕余杭县令、黄门侍郎、征虏将军、封余杭侯。

东汉熹平元年(172),陈恽任余杭令。时县内苕溪承天目山系之水,奔涌直下,水势甚猛,溪狭不能容,常泛滥成灾,甚至一年数次,淹没田庐,危及邻县。陈恽上任余杭后,怀着为民解忧之心,急切亲自看察地形,发民十万于县城西南筑塘围湖,分流苕溪水势。湖分上下,沿溪为上南湖,塘高一丈五尺,周围三十二里;依山者为下南湖,塘高一丈四尺,环山十四里,湖面六千余亩,统称为南湖。在湖面西北凿石门涵,导溪流人湖;湖东南建泄水坝,使水安徐而出。沿溪增置隧门水闸数十处,旱涝蓄泄,益田千余顷。至今杭嘉湖一带仍受其利。县人称陈恽此举为“百世不易,泽垂永远”。陈恽在任内,还将余杭县城从溪南迁至溪北,筑城浚壕,卫民固圉,四年,又于余杭城南建兴隆桥,横跨苕溪,以便行旅,于是城南逐步成为商贸之地。

时人,为感恩这位好县令,便在南湖塘建祠以祀。至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余杭人民又将陈恽与唐宝历元年(825)任余杭县令的归珧、宋宁熙八年(1075)任余杭县令的杨时,共列“三贤祠”祭祀陈恽。足见人们对这位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好官敬仰怀念之情。

资料来源:《余杭县志》

桐庐县风光
唐朝诗人徐凝

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字不详,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人。与施肩吾同里,日共吟咏。初游长安,因不愿炫耀才华,没有拜谒诸显贵,竟不成名。南归前作诗辞别侍郎韩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抨击了当时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现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尝于杭州开元寺观牡丹,见徐凝题牡丹诗一首,大为赞赏,邀与同饮,尽醉而归。后与颇负诗名的张祜较量诗艺,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优胜题牡丹诗,为白居易所赏,元稹亦为奖掖,诗名遂振于元和间。至长安,不善干谒,仅游韩愈之门,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愈,有“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之句。唐元和中,举进士,官至金部侍郎。

遂归里,优悠诗酒以终。(唐诗纪事引郡阁雅谈云:“官至侍郎”,与此全不同。此依唐才子传)凝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

两次封王的钟厚

钟厚(975~1004),字德政,号惠民,宋桐江嵩山(今桐庐新合乡里嵩山)人。自幼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及长,娴于武备,膂力过人,能左右射。年轻时,与父兄,或烧炭生财,或经商获利,以致家业丰裕,时人称“赛陶朱”。

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北方契丹累累南侵,钟厚慨然曰:“大丈夫尽忠报国正在此时,安敢惧死哉!”毅然放弃富裕的家庭生活,投身于殿前都指挥使高琼麾下,进入抗击契丹入侵的斗争行列,以保卫国家的安全。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后被授予游击将军之职。每次战斗钟厚总是冲锋在前,军士们对他敬爱有加,称之为“大先锋”。

真宗景德元年(1004),契丹复入寇,初纵游骑掳掠,后萧太后与萧挞览率军围瀛州(今河北河间县),直犯贝州(今河北清河县)、魏州(今河北冀县)、澶州(今河南濮阳县),中原震骇。真宗皇帝赵恒听从宰相寇准、太尉高琼之言,决定御驾亲征,钟厚随驾前行。前军到了澶州,契丹统军大帅萧挞览自恃兵强,直冲宋军阵脚。钟厚随主将李继隆奋勇抗击,杀死射死数千契丹兵,余众向北溃逃。契丹主为避宋军锋芒,声言要遣使臣向宋主请盟求和,故双方休战十余天。

桐庐县风光

此时,真宗驻跸澶州城,拟欲接受契丹求和,并准备班师回朝。熟料正当宋军放松戒备之时,萧挞览却暗饬精骑数千名来犯,直薄澶州城下。宋军不及防备,兵将被杀死杀伤不少。钟厚闻讯,火速率部赶来助战,经过力战,终于杀退契丹兵,挞览中箭身亡,使真宗皇帝平安还都。而钟厚受了重伤,因流血过多不治身亡澶州,年仅三十一岁。

到了真宗的儿子仁宗朝,契丹复背盟入寇。仁宗追思澶渊功臣,于庆历三年(1043)下诏“追封游击将军钟厚为忠救王”,

诏曰:“朕惟崇德报功,国家大典,赐爵追封,朝廷之盛事。尔先阵亡游击先锋钟厚,当皇考亲征之时,正契丹猖獗之日,尔一介之士,奋勇斩贼,代主分忧,虽云阵亡,忠义显著,恤典未嘉,朕实悼之。兹特追封汝为忠救王,赐田里闾,立庙享祭,遣臣旌其门。曰‘忠义之门’。钦哉!故敕!”

宋庆历三年十月十五日

中书省吕夷简奉行

宋建炎二年(1128),高宗皇帝赵构改封钟厚为“天官明王”。

其圣旨曰:“朕赞大统,轸念元勋,尔故封忠救王钟厚,先以忠勇为皇祖败契丹于澶渊,今以阴兵助朕攻却金虏于淮浙,同战军士恍惚共睹精忠大义,生死不殊,朕甚嘉之。兹特改封忠救王为天官明王,赐田一顷,立庙享祭,仍遣官旌其门曰:‘忠义之门’以彰中国家劝惩之典,服兹休命,永贲幽光,钦哉,故敕。”

大宋建炎二年三月十二日

中书省臣李纲奉行

中国民航创建人沈图

1919年出生于浙江桐庐县。他曾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国民航总局局长,他是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创建人之一,为民航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在杭州上学期间,参加了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会和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延安抗大政治教员、分校政治处主任、冀察军区教导大队副政委、晋察冀军区二纵政治部宣传部长、中苏民用航空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党委书记,民航总局副局长、局党委书记等职。

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

桐庐县风光
1987年12月离休。此后,他担任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对外联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顾问等职。

1993年1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死后葬于八宝山

著名服装设计师孙钟华

孙钟华现任DESSIN ANIME中国服饰有限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杭州动漫不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总监,是探索创新传统服装产业与动漫创意以及互联网融合发展新路径的第一人,是开拓动漫服装事业全球第一人,是纺织服装行业十大风云人物,也是2010年第一位登上《人物周刊》杂志的服装设计师。被誉为最早在全球开拓动漫服装应用,并坚持在服装领域动漫的理想家和实干家,人们也把他称作“动漫服装教父”、“动漫女装教父”、“有中国特色的前卫设计师“、“时尚思想家”、“当下最给力的服装艺术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