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亚大陆的征服者 —— 蒙古马

 好了明理 2017-08-09

偶然间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想家了。。。

孛·额勒斯

垂头自惜千金骨,

伏枥仍存万里心。

——元·郝经《老马》

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马祖先化石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始新世地层中发现,五趾(其中一趾退化),被称为始祖马。其后裔体型渐大,形态亦有变化,仅用一趾站立,趾外包蹄(有保护作用)。马经历了由美洲起源,经亚洲中部,扩散到欧洲、非洲、大洋洲,最后返归美洲的传奇历程。

马最先出现于中亚,称蒙古野马(有些人也叫普尔热瓦尔斯基氏马),后向东(远东)、西(西亚东欧)、东南(印度波斯)方向传播。马何时驯化未明,但知晚于狗和牛。欧亚草原带上的斯基泰人与匈奴人,是已知的最早的骑兵创立者。在他们之前,也就是青铜时代,中亚北部的畜牧部落就以真正的游牧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在人类文明史当中,世界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的亚洲游牧人,在公元前一千年初,创造了卡拉苏克文化。卡拉苏克时期最常见的遗迹乃是墓地;墓中有石棺,用石板制成,形状为梯形;仰身直肢葬,头颅通常置于石棺较阔的一侧,墓的四周用薄石块或毛石筑成方形(偶然亦作圆形)的围墙。人们通常将此墓称为四方墓,广泛分布于西自南俄草原东抵大兴安岭的辽阔地域。

卡拉苏克文化的陶器呈球形,其底部或圆或平。最常见的工具是青铜匕首,其刃部呈弯钩形、凸形、凹形或平直形,相同风格的匕首与饰品分布于从伏尔加河流域直抵额尔古纳河的天地间;如果我们还加上商帝国的安阳,那会让人们用全新的文化视野思索游牧人民对东西方的巨大贡献。这当然是源于马的骑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动机性,刺激了更为广泛的文化交流。学界多倾向于认为,正是卡拉苏克文化时期,欧亚草原带东西两端的游牧民,开始熟练地驾驭马,马开始成为游牧世界最重要的一员。马从此开始了与人类漫长的、历久弥新的特殊关系,成为人的伙伴和朋友,千百年来,为人们农耕、运输、游猎、畜牧、战争、探险、娱乐、运动等行为服务;肉可食用;骨可制胶;皮可制革;马鬃可用于褥垫、衣服衬里,优质的白色马鬃用作小提琴的琴弦;马粪可用来培养蘑菇,还被牧人们用作燃料;蒙古人和阿拉伯人用马奶作饮料。破伤风抗毒素是用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马的血清制成。

《中亚文明史》第一卷第二十章“公元前一千纪初的畜牧与游牧部落”中说:“不管怎样,在蒙古高原、图瓦、戈尔诺阿尔泰(高地阿尔泰)以及哈萨克斯坦的考古研究已经表明,这些地区并不是处在斯基泰世界的边缘,恰恰相反,他们正是构成了传统的畜牧与文化的中心,而这种文化即是嗣后遍布整个欧亚草原的那种文化的源泉。”广泛分布于中亚、北亚、东亚的岩画、石板墓、鹿石,将蒙古马出现的时代圈出了大致的人文坐标。

蒙古马与其他的阿拉伯马、纯血马、顿河马、土耳其马、比利时马、威尔士马等马(本文仅举轻型马、重型马、小型马的代表性马种)一样,也是蒙古野马的后代,也许是血缘最近的后裔。自匈奴帝国时代,便蜚声蒙古高原内外。蒙古马是蒙古高原的骄子,它虽然体型较小,但体质健壮;在半野生状态下生存的蒙古马适应各种气候,而且跑得快,耐力久,很适合冷兵器时代远距离出征的需要。蒙古先民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养马、驯马经验,蒙古马就是前蒙古时代与蒙古族形成后千百年来无数游牧人精心培育出的优良马种。

蒙古马感觉器官发达;眼大,位高,位于头部的后上端;颈长,因此视野较宽阔,低头吃草时,也能觉察到可能的威胁。蒙古马亦具双目视觉,好像不能分辨颜色。味觉和听觉比人敏锐的多。蒙古马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它具有复杂的本能,记忆力和判断力超强;它的方向感极为发达,无论走出多远,都会轻易找出故乡的方向,老马识途,仅是它多项方位能力的普通本领。由于发达的视觉记忆,蒙古马再度遇到早先使它产生恐惧体验的地点或事物时,便每次都会惊退,选择避让。由于出色的听觉记忆,蒙古帝国时代,军马和猎马能按复杂的军号声、合唱声而采取行动;元代,训练时,训练者总是用同样的语言和声调,使蒙古马作出所需的反应。在蒙古高原生活的人都知道,蒙古马能感觉到骑者的胆怯或犹疑不决、神经不安等心理活动,更会因此而轻视藐视此类骑者,故意不服从骑者,甚至找机会将骑者摔下马背。

相信这才是蒙古马与人休戚相共的最好体现。蒙古马从视觉、听觉、味觉上习惯于游牧人民的服装服饰、饮食,甚至包括语言,一接触定居民,它很快从视觉、味觉、听觉上分辨出来,表现出极大的抵触性与抗拒感。看来,蒙古高原上传承千万年的游牧生活,不仅仅让人有了自己的好恶,连蒙古马都具备了自己的审美与价值观。这多少让我想起,在呼伦湖畔,摄影家如果穿着蒙古袍,则白天鹅等禽鸟便悠然无惧,自由飞翔嬉戏于湖畔,拍摄者可始终与其相伴,好照片叠获不已;一旦有城里人模样装束的摄影人出现,则群鸟惊飞,瞬间鸟尽水空,恍若狼现羊群。悲呼?悲哉!

蒙古马一般于一岁半出现性征,约三岁性成熟,五岁成年,生育年龄可延续到二十岁以后,一般延续到十五岁左右。蒙古马妊娠期11个月,每胎通常产一仔,偶产二仔。马驹长到半岁断奶。蒙古马的寿命最长能达到三十五岁,一般约活二十岁。

公元前200年,汉高帝刘邦抗击匈奴帝国的冒顿单于,在平城(今大同)白登山陷入匈奴大军重围,粮绝七日。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上说:“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骑兵所乘之马达到以颜色区别,列不同颜色之马于不同方位,足见匈奴帝国畜牧业之发达,马数量之盛。

这也说明了蒙古高原在全世界畜牧业经济中的地位。匈奴人的养马业,为后来的鲜卑帝国、柔然帝国、突厥帝国、回纥帝国的马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了蒙古帝国时代,马的用途尤为突显。马成为牧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同时,又是劳动对象。放牧、迁徙、行军作战、社会交往乃至以马为资源的商品贸易都离不开马。蒙古人从小学习骑马和养马,把小孩的成长比喻为“手及梢绳,脚及马镫”。蒙古民族在马背上长大、马背上崛起、马背上创业,在马背上闯荡天涯,被世人誉为“天之骄子”“马背上的民族”。马成为蒙古民族的象征和图腾,马文化亦成为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之一。热爱马、赞美马,马的生命融入到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全世界,再没有比蒙古人更珍爱珍视珍惜马的民族了。

蒙古人用最优美的语言赞美马,赞美蒙古马,蒙古马伴随着蒙古人即成为世界征服者,足迹踏遍欧亚大陆,又共同经受了北元亡国、在清帝国时期的悲欢与凄风苦雨。哪有一种动物,竟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哪有一种动物,竟深入到一个民族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部领域?只有蒙古马,只有蒙古人,凝聚成万千年来不离不异的守望。这是生命对生命的承诺,这是精神对精神的吸引,这是共克时艰、患难与共、甘苦同担、苦乐相守的绝世缘分。

是长生天将蒙古马交付给蒙古人,是蒙古马为蒙古人撞开了一个自由、尊严、独立的天地,是蒙古人为蒙古马披上了忠诚、高傲、勇敢、豪迈的气质,是蒙古人与蒙古马的共同努力,让蒙古高原成为人类历史上足可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流域比肩而立的人文圣地。只要还有游牧世界,还有草原,还有游牧人民,蒙古马的时代便没有结束,蒙古马的传奇仍将延续。

蒙古谚语说:“骏马出在草原,英雄出在毡包。”“鹰有翅膀,鹿有耳朵,马有前程。”翻拣蒙古人的神话、传说、史诗,倾听蒙古人的长调、短歌、呼麦,观看蒙古人的舞蹈宴乐,有多少讴歌、表现、纪念、赞扬马的作品?这世界上把马头装饰入乐器、把马鬃当琴弦、用马命名一种乐器的民族,除了蒙古人,还有第二个吗?

《英雄陶克陶》、《嘎达梅林》这样的雄壮民歌,离不开蒙古马!《江格尔》、《格斯尔王》这样的伟大史诗,离不开蒙古马!《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这样的不朽名著,离不开蒙古马!《森吉德玛》、《云良》、《翠玲》、《达纳巴拉》、《乌和尔图灰腾》这样的感人爱情中,离不开蒙古马!

“它那宽大的身躯,好像是昆仑山上深邃的天空;它那驰骋的步态,好似须弥海的波涛翻腾;它那秀丽的体态,宛如孔雀回首展屏。它是马群里的元魁,犹如格斯尔的神骥一般威风。”《骏马赞》中的这段赞词,把蒙古人对蒙古马的情感,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就像来自心灵深处的倾诉。假如,黎明时分,军号响起,你跨上自己的骏马,冲锋的那一刻,谁与你生死与共呢?假如,无数次,无数次地发起这样的进攻,你骑乘的生命还仅仅是一匹马吗?它肯定成为你的亲人,成为你的爷爷姥爷们经常念叨的亲人,成为你的一生中无法忘怀的伙伴,成为你非要用全世界最优美的语言歌颂的生命。

蒙古马与我们一样,有情感,有信仰,有灵魂,甚至(我经常这样想),它的生命,远比我们高贵!

蒙古马 —— 蒙古人的珍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