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研究生 张继伟 立秋时节是阳气强胜到极点而要开始衰败的季节,这时候天气仍然炎热,有很多人随便动一动就会大汗淋漓,有的人出汗多有的人出汗就少,这和每个人的体质密切相关。偏于肥胖的土形人就就容易出汗;而身体偏于瘦弱的火形人就不容易出汗。所以对待出汗要因人而异。 人体出汗是一种自然地常态,西医认为是调整新陈代谢,中医认为是人体调整阴阳平衡的一个过程,但是要注意防止身体的“津液”过度流失。中医认为,汗液是“津液”的一部分,有个说法叫做“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指的是阳气,阴指的是津液,意思是说在阳气作用于津液下人体就会出汗。立秋时节阳气开始逐渐衰退,而天气变的越来越干燥,会更加损耗津液。再加上平时汗出过多就会导致阳气和津液的双重亏损。出汗过度会损耗“津液”,会表现出口渴,咽干,身体乏力、精神困顿,口唇干燥,皮肤失去光泽,大便干燥,尿少等。 因此立秋时节做好两个“防”: ? 一防阳气亏损:出汗后切记不要马上洗澡,特别是洗凉水澡,因为出汗的时候毛孔张开,如果突然接触凉水就会导致毛孔迅速关闭,这样会导致邪气内闭,容易引起疾病。而且会导致阳气受损,因此金秋汗出过多对于体表卫气不固的患者调理过程中切记过凉,应该服用一些性辛温兼有健脾阳的药物比如陈皮、生姜、茯苓、炙黄芪等药物。对于上焦有热而导致的出汗太多应该用一些菊花、桑叶等做茶饮对改善上半身出汗效果很好。 ? 二防津液亏损:对于出汗太多的人要及时补充水分以保证身体的津液充足。当然对于那些出汗太过导致津液亏损严重的出现口干,发力等干燥症状时,可以用一些滋阴的食品比如熬粥的时候加一些生地、麦冬、山药、芡实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