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级会计丨2017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笔记第九章 收入与分配管理

 白开水61ayaco8 2017-08-09

第九章 收入与分配管理

一、收入与分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二、销售预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

销售预测实际上是对未来销售量(收入)进行预测,是根据该公司或行业历史数据,利用一些公式(模型、方法)进行预测的。分为趋势预测、因果预测二个方面。趋势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因果主要是从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角度。


1.趋势预测分析法


1.1算术平均法

即简单平均:各期(年)销量求和/期数

Y=∑xi/n   Y:预测值   xi第i期的销量


1.2加权平均法

Y=∑wixi         wi(第i期权数)

一般离当期赿近的或赿正常的年份权数会大一些,总权数和为1,各期给什么样的权数值,实际上是主权成份很大。

建议:做例9-1,9-2体会简单平均(算术平均)与加权平均的用法。太简单了,做一半次足够了,但也不要太轻视,仍要认真想一下。


1.3 移动平均法

体会公式时,可以比如:m=3期,n=7期时。站在第n(7)期的起点,预测第八期时的销售量(收入)Yn+1,如果设置了按前m(3期)均值来作为未来一期(此处第八期)销售量(收入)的预测值的话,则第八期预测值为第5、6、7期销售量(收入)的均值。

如果想更准确一些的话(即表达出收入的某种正常的增长态势,即正常发展的公司收入应当逐年增长,如果以此为前提,上述算下来第八期收入预测值会小于第七期,反而下降了,所以要修正一下),要加上一个什么,移动平均法加上了第n+1期相对于第n期增加的值,即形成以下公式。

(平均)Yn+1=[Xn+Xn-1+Xn-2+…+Xn-(m-1)]/m      ①

修正后(平均)Yn+1=原(平均)Yn+1+(Yn+1- Yn)     ②

注意②中数据都是平均值,即Y此处即是均值的意思,X值才是某期的销量(收入)。

为何要从第n-(m-1)期加到n期?因为预测第n+1期,要从第n期往前加m期(按m期设置移动平均),一般考试时最多4、5期,直接数也行!也可以这样体会,Xn中的n可以理解为n-0,从0数到m-1,就是m个值,(从1数到m是m个值,首尾都少1)。实际上理解了移动平均法公式意思就行,字母根本不需要记。

总之,这样算下来,移动平均法仍然比较小(保守),且由于仅用前m期数据,加修正也只加了1期,代表性略差一些;不过由于更少用很久以前的数据,结果显得比算术平均法更加靠谱一些。

建议:做例9-3,体会这个公式的运用


1.4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一种加权平均法,但加权的有个性,一是只有两个值加权,另一个是一个是虚值,一个是实值,比如预测今年的销售量,以去年的销售量(已知值,实值)与去年年初对去年年末(即预测时的现在,今年年初)销售量的预测值(虚值)进行加权,且给预测基期的实际销售量的权重取了个高大上的名称平滑指数a,让其根据情况在0.3-0.7之间变化(平滑),实际上有点像给实值权重大些,还是给虚值权重大些,主观意味很浓。

其公式为:Yn+1= aXn+(1-a)Yn

Xn 第n期的实际销量,即预测基期实际销量

Yn  预测前期对预测期现在(基期)的预测值


2.因果预测分析法

主要为回归直线法

Y=a+bx

Y:销量(预测值)   x指与销量有线性关系的因素

假设前提:假定影响销量Y的因素为x(如广告费)。

回归直线法需要大量历史数据。

a=(∑y- b∑x)/n

b=(n∑xiyi-∑xi∑yi)/[n∑xi2-(∑xi)2

第二章有理解与记忆法

这样通过历史数据求出a,b值后,如果影响因素x值预测基期已知,就可以通过线性公式求出y(销量预测值)了。

建议:做例9-5,体会b,a及Y的计算。

销售量预算本身是面向未来的,让历史告诉未来,当然也没有错,但趋势分析法过于依重数学运算,感觉没那么必要,还是简单些好,当然,理解期含义,公式也不复杂;因果预测分析法,由于更注重数据间因果关系,好像更好一些。当然,考试这些方法是应当掌握并会运用的,理解为主,理解了各种方法的含义,多练习几次,自然就会了。


三、产品定价方法


1.成本为基础的定价

1.1全部成本加成定价法

A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1-税率)

成本利润率=预测利润总额/预测成本总额*100%

B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销售利润率-税率)

销售利润率=预测利润总额/预测销售总额*100%

公式理解

这两组公式实际上是本量利公式的变形。A的视角主要是制造业,侧重于成本角度看事情,所以常用到成本利润率。B视角是商业,商业企业一般直观的数据是销售额,侧重于常用销售利润率,才会出现定价(单价)方面数据使用的差别。

单位产品价格指的就是单价。

A展开

单价*(1-适用税率)=单位成本*(1+单位利润/单位成本)

单位利润=单价-单位成本-单价*适用税率。

B展开

单价-单价*单位利润/单价-单价*适用税率=单位成本

单位利润=单价-单位成本-单价*适用税率。

A、B展开最后都一样,都是本量利基本型,只多了一个单价*适用税率,是产品的消费税。

关于税(重点是适用税率)

注意:此处所指适用税率不是T(所得税),是消费税,消费税是价内税,含在单价中,但不在单位成本中,要扣去,交消费税产品没几项,如果没有,就不考虑适用税率了。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都考虑了消费税,而前面则没有提到,为什么?大概因为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如果完全是本量利基本公式的推导,有点太简单,为了增加点难度,所以才加个消费税(适用税率)。其实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也是价内税,为何就不考虑了,一是太复杂了,二是没有必要,金额小,忽略了。

再谈一下所得税(T),所得税是分配的内容(政府参与公司利润分配的实质),当然太简单,分配环节也没有谈,毕竟是财务管理,不是税法,现在在研究收入,所以不涉及。

所以,A、B展开后,可以形成本量利的基本式,只是多了个消费税而已。当然工业基础多了个成本利润率,商业多了个销售利润率。

建议:做例9-6,体会A、B公式的应用。


1.2保本点定价法

单位产品价格=(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1-适用税率)

这个定价,目的是确定最低销售价格。实际上,固定成本如果有其他脑袋顶着,这个价格也不算是最低的。

建议:做例9-7,体会这种定价法


1.3目标利润法

单位产品价格

=(目标利润总额+完全成本总额)/销量*(1-适用税率)

=(单位目标利润+单位成本)/1-适用税率

建议:做例9-8体会目标利润法


1.4变动成本定价法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

此公式能体现“边际”的真义。其假定前提是,此期间的相关生产线(设备等)的固定成本已被其他产品负担过了,再销售时,不再考虑对固定成本的补偿的定价策略,(但别超负荷用坏生产线、设备!)变动成本为包含变动期间费用,本部分公式涉及变动,大都是这个意思。

建议:做例9-9,体会这一公式,变动成本法相对更重要一些。


2.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四、股利理论


A、股利无关论

即公司分配股利与公司价值、价格无关。也即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对股东没有意义。其假设前提是有效市场假设。(完全市场理论)

是米勒(merton miller)与莫迪格利安尼(frnaco modigliani)于1961年提出,主要有二个推论:

1.投资者并不关心公司股利分配

2.股利支付比率不影响公司价值。

这两点与中国股市很符合,不过中国股市肯定不是完美资本市场。


B、股利相关论


B1、“手中鸟”理论(“一鸟在手”)

很形象,把股利比喻成鸟。股利支付高,是“鸟”到了投资者手中了,投资股票风险变小了一些,则→股价将上升,价值将提高。


B2、信号传递理论

把股利分配当成一种信号。从公司角度,要考虑分配股利会传递给投资者什么信号;从投资者角度,会从股利分配(量、趋势等)中分析出什么信号;即分配股利行为成为双方互相理解甚至斗智(博弈)的过程。

典型的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信息真、多。外部投资人则少。


B3、所得税差异理论

资本利得收益(指卖价-买价)对比股利分配收益有两个好处,一是收益的税负低;二是因为卖时才产生缴税义务,投资者可通过延迟纳税取得收益。巴菲特应当信奉此理论。

而股利收益征税一般比较重。

所以此理论倾向低股利政策。


五、股利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

公司当年产生盈余时,先满足未来目标资本结构(即债务与权益计划的比例),还有剩余,则做为股利分配。

这种政策的理由与依据:主要从资本成本角度考虑多些(合适的债股比一般资本成本低),不大考虑其他,接近股利无关理论。

建议:做例9-11,体会此政策下股利的发放计算。


2.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是二选一的政策。即公司股利政策或者固定股利或者股利稳定增长。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即股利/净利润=股利支付率,这个比率不变。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关于优缺点以及其适用

股利政策优缺点及适用应熟悉,相关计算也很重要,找一两道题练习一下,体会。只不过是很简单,没什么可说的。


六、利润分配制约因素


七、股票股利

一般现金股利计提与支付为: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应付股利;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即股东得到了钱(股利),相应的在公司的权益相对应减少。

而股票股利的影响不一样(主要指对资产负债表)

股本         ←

资本公积     ←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

权益合计

即从权益中的一项(未分配利润)分配出去,到权益中的另两项股本和资本公积去了。这种做法是西方的以市价为基础的做法。中国以面值计算,即基本没有多余的,所以直接从未分配利润到股本。教材主要是改编自西方,所以不特指,一般分配方法按西方做法。

股票股利这种分配方式可以这样理解:公司把股票做为股利分配给股东,然后股东原样未运又全部投回给公司。结果就是这个样子了,西方式的做法。为什么股东愿意抽回给公司,因为公司成长性好,或什么的值得投资。这是发放股票股利预示公司会发展和成长的说得过去的思想基础。

本教材未涉及,发放股票股利股东(注意不是公司)要交税的,税从现金股利中扣(一般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同时分配,且先派发现金股利,即股票股利与转增还轮不到现金股利),结果股东收到的股利交了两种税,税与公司无关,股东缴,但公司代扣。

建议:做例9-13体会股票股利的分配计算。


八、股票分割

股票分割(拆股),指一股拆多股。

股本(面值)→←(把面值变小了)

资本公积

盈余公司

未分配利润

权益合计

不管股东愿不愿意,股票股利总是有公司把留存分配给股东,又立马收回的意思。而股票分割单纯,纯粹是嫌股价太高,想把股价降下来。倍增股数,有利于股票的流通。股票分割实际上不能算是分配形式。

建议:看懂例9-15及表9-8,并做题,体会相关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的内容。


九、股票回购


十、股权激励


此章内容太简单,考点却不少,随便讲一讲,终于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