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级会计丨2017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笔记第十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白开水61ayaco8 2017-08-09

第十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一、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分为连环替代法与差额分析法,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本书主要是杜邦分析体系要用到,杜邦体系在财务分析中地位举足轻重,所以显得因素分析法也很重要。

分析形象地讲,是先分后析,如抽丝剥茧一样,先往细里分解,然后解析(找原因)。有一个从大往小、从宏观往微观的过程。


一般分析肯定要有比较,要有比较对象,这样才能说多了,少了,好了,差了什么的。此处一般是拿实际的值与计划的[也可以是标准的、历史的-→反正是事先确定的值(有个高大上的名称-基准值)]比,然后解析到底为何会多了,少了这些。


财务分析从管理上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下一步做的更好找到努力的方向,做得好的(比基准),要持续,做的差的(比基准),要找原因,努力解决。从这一点说,杜邦体系对公司持续改进帮助很大。

杜邦体系的核心公式是: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因为净资产收益率指标非常的综合,净资产收益率本身是代表每一单位股东权益(账面)当年度净的收益为多少,基本上是老板最注重的指标。一年下来,老板的本赚了多少钱(单位“本”),老板当然最关心。净资产收益率是比较的起点。


如果比较的结果(与计划、标准、历史-→基准值)是多了,则问为什么多了?然后就开始“分”――“ 析”了:然后把净资产收益率分为三个大一些的因素: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这三个代表都很大,销售净利率(净利/收入)几乎代表了利润表,权益乘数(资产/权益)代表了资产负债表,总资产周转率(收入/资产)代表了二表之间的联系] 。然后分析谁的功劳大一些,是销售净利率多了,还是其他多少。这个过程就是因素分析法。考试时,到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这一层就太够了,实际中,这才是开始,还要继续往科目层次分,甚至更深,那就不是小时单位的事了。


因素分析法里,最复杂的是排座次,谁先分析谁后分析数据结果会有些不同,差别不大,不过考试是排好的。

因素分析法的数学原理:思考时结合杜邦基本公式。

先给一个基准指标:Y0=a0*b0*c0

然后实际指标是:Y1= a1*b1*c1

连环替代法的连环的意思就是按顺序替代的意思,实际上差额替代法也一样。abc就是分析顺序,是事先定好的。


三个因素,从基准到实际,替代两次就到了。第一次替代a1*b0*c0,第二次替代a1*b1*c0,第三次就是实际指标了,所以不用替代了。注意,当用a1替代了a0后,第二次替代时,即轮到替代b时,a就延用a1,不再变了,第三次替代,同理,即当c变时,a、b延用a1、b1。这就是替代规则,否则太多了。


这样替代的原因是要表达对照总的变化(Y1- Y0),它分解的因素各自起了什么样(多大的)的作用。

抽像出的数学式子为:

Y1- Y0=a1*b1*c1- a0*b0*c0=

(a1*b1*c1- a1*b1*c0)+(a1*b1*c0*- a1*b0*c0)+(a1*b0*c0- a0*b0*c0)

从后往前倒着看,(a1*b0*c0- a0*b0*c0)代表a变化(a实际-a计划)对Y1- Y0(总变化)的贡献(影响);(a1*b1*c0*- a1*b0*c0)代表b变化(b实际-b计划)对Y1- Y0(总变化)的贡献(影响); (a1*b1*c1- a1*b1*c0)代表c变化(c实际-c计划)对Y1- Y0(总变化)的贡献(影响),最后一加,都又抵销了,只剩总变化了。

如果abc顺序一变,各自的(贡献)影响就会不一样,这是规则(当用a1替代了a0后,第二次替代时,即轮到替代b时,a就延用a1,不再变了,第三次替代,同理,即当c变时,a、b延用a1、b1。)决定的。


差额替代法实际上就当你连环替代法已经非常熟悉,拿来数据直接进行后半部分――差额的比较与分析。前面的数据推导过程,体现“连环”的部分省去了。

教材举例是原材料费用实际值与计划值比较分析,一样,但没有杜邦分析体系重要。


建议:做例10-1,体会因素分析法过程。最好与杜邦体系一起学习。都很重要。


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三、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


基本报表分析内容:

偿债能力分析   ①

营运能力分析   ②

盈利能力分析   ③

发展能力分析   ④

现金流量分析   ⑤

概述

①是问公司还不还起钱的问题。又细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即针对流动负债;长期偿债能力,即针对全部负债。所以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内容大多有流动负债,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内容大多有负债总债。

②是问公司资产效率的问题。是间接反映资产收回快不快的问题。所以是周转率(次数)、周转时间这些。周转率高,说明该“资产”周转快;周转时间短,说明该“资产”周转快;都是对着资产说的。

③是问公司赚钱多少的问题。所以其指标多与“利润”有关,利润所指的是什么,会因目的、情况而不同。

④是问公司变大(增长)的程度。是“增长”的情况。

⑤是关于“现金”(一般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分析,因为“现金为王”,所以专门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1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这个指标是绝对数指标,不便于对资产规模不同的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比较。


1.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短期偿债能力对比的是流动负债(代表短期债务),比率指标分母一般都是流动负债。


1.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比率关键是速动资产的内容。

变现能力是衡量偿债能力的关键特征,流动资产一般假定年内(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变现,变现能力较强。流动资产中一般假定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性质的资产变现能力更强一些,单列出来称为速动资产。


为什么应收性资产变现能力更强一些呢?

应收性资产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主要指前两项,客户欠款。其他应收款内容复杂,反正不是报表主要项目,且其内容不少收现也快,简化统一到应收口径下,归为速动资产。内部实际分析时,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外部分析,很难具体分析,就直接归入速动资产了。


说应收性资产更速动,是与存货相比的,一般:


采购      生产     销售

供应商―→ 公司―→  客户

流动资产中:生产环节:存货

采购环节:预付账款

销售环节:货币资金、应收款项

实际上,速动资产中,最主要的内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都是在销售环节产生的,离收现不远。称为速动资产。


相对而言,存货在生产、采购环节产生,预付账款在采购环节产生,离收现更远一些。


速动资产有两种表述:

A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票据)+其他应收款

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

待摊费用根本收不回现金。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不常见,刚从长期资产转来,应该收款期不短(不一定),其他更笼统,是一种简化的分类方式,大体正确而已。


1.4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交易就变现,速度也快,此处相当于现金。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1.5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100%


1.6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权益*100%


1.7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资产/权益*100%

1.5→1.7是一回事,其中一个求出来,其他两个自然就求出来了。乘数有倍数的含义,肯定的权益的倍数的,当然是资产,所以听名称,便知分母是资产。

产权比率:对资产拥有权利的一是负债,一是权益,所以是相关二者的比例。


1.8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EBIT/全部利息费用

=(净利+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所得税)/全部利息费用

由于公司支付(扣除)利息费用是税前进行的,即先承担支付利息的义务,有剩余才交所得税,所以所得税前的利润原则上是都可以支付全部利息费用的。


同样的,利息费用本身也是可以用于支付利息费用的,有点绕。所以从净利中加回利息费用与所得税。这便是分母的由来,EBIT(息税前利润)后一个是从净利倒算过来的,正算过来也一样。


注意:这个公式,分子、分母有两个方面是不匹配的:

EBIT到处用到,从方便的角度,此处拿过来用,代表可用于支付全部利息费用的项目问题不大。但EBIT是权责发生制的产物,而全部利息费用最后是要用货币类资金支付的,有点收付实现制的意思。

第二个不匹配处问题更严重一些,EBIT中的利息费用不含资本化利息,因为EBIT是利润表的产物,而资本化利息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而公式分母中的全部利息费用,既然是全部,当然包含资本化部分利息,债权人可不管你公司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只管收息。

影响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很重要,实际上比对这些比率的分析更重要,水很深,见仁见智,很难说清,所有在此就不讲了。


2.营运能力分析

流动资产营运能力

2.1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销售收入净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①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②

关于计算期天数:一般说到周转天数,指的是一年,即365天,简单点,为360天。

周转率中分子销售收入净额,如果配比最好,一般应是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就是赊销客户欠下公司的),指的是一年里(计算期)通过赊销形式产生的全部收入。分母用年初年末平均值,是想尽量平均化一下,全年大平均才好,不过这样不现实,折中了一下,实际上是想表达因赊销产生的平均债权是多少,是时点概念,还了又欠,欠了又还,全年公司“每日每时”常的的债权额。这样,全年赊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表示的当然就是一年中像这样的债权额还了多少次,即周转次数的概念,专业一点,叫周转率。


一年周转次数比如6次,一年周转天数当然是(360天/年)/(6次/年)=60天/次,即周转一次用约60天。

但是外部人员不一般不知赊销额是多少,所以用销售收入勉强代替。

此处“应收账款”指的是因赊销产生的债权,从这一点看,应收票据也是“赊销”的一种凭证,所以此处应收账款是(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之和。


关于减值准备:

通常,为简便起见,和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应收账款值(报表中的值,不必倒算),但这样出了一个问题,如①分母赿小,周转率赿高,一般这样说明此项资产效率也赿高,反过来说,为使报表阅读者认为应收账款使用效率高,多提减值准备即可,数字游戏就是这么玩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就是简便方法,即用减值准备后的应收账款值。二般情况,需要调整,即繁琐些,利用报表附注数据把应收账款调整到减值准备之间,不过,一般没有这个必要。


2.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相关周转率的指标共同特点是,分子为利润表指标。为销售收入(第一行),分母为资产类指标,一般为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营运资本、非流动资产、总资产,是时点指标。

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三项,一般制造业公司最重要的便是存货。


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从配比角度看,分析存货周转率无论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精确配比都做不到,如果假设存货都由成品存货(商业)组成,销售成本配比性更好一些而已。


学习资产周转率(体现资产管理效率)时,是由单项流动资产到流动资产再到总资产周转率,而分析资产周转率是反向的,即一般先看总资产周转率怎么样(效率如何),有了一定认识后,再详细分解到各项资产,甚至还会更细分,比如存货,可能会分析到其构成项这一层(杜邦体系对此有充分体现),所以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时,由于其他资产使用的是销售收入净额,也与其他资产统一口径,存货这时也需要用销售收入。


单纯的存货周转率,如果仅为评估其管理效率,从配比角度,销售成本更合适。从与销售收入比较看,销售收入比销售成本多了一年的毛利,而存货科目中并不含毛利,配比存货科目还是销售成本更合理一些。但仅是一些而已。

周转率与周围天数


周转率是周转次数,一般指一年周转次数。仅从单位看是次/年。而周转天数则是每周转一次的天数,仅从单位看是天/次。

把周转率单位倒过来,即从次/年→年/次,从单位角度看,是每次多少年,换算为天,当然是每次多少天,即:360天/年*(年/次)=天/次。完全从单位角度关系也可以理解周转率与周转天数的换算关系。


2.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2.4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固定资产周转次数。

小结:用一年的销售收入(存货有时用销售成本)去除相关资产平均值。从分子往分母看,为一年的销售收入相当于相关平均资产占用的几倍,数额赿大,说明相关资产周转赿快,效率赿高。

从分母往分子看,说明单位资产(元/万元)一年里产生的销售收入大与小,即一年里(计算期内)一元(万元)相关资产赚取了多少元的销售收入,赿大,所占用资产赚取收入的能力越强。

由于其分子是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是利润表项目,与盈利能力也有相近的关系。


3.营利能力分析

3.1销售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

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分子、分母都是利润表项目,毛利率赿高,表明产品盈利能力赿强。

由于毛利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差,毛利率是此差除以销售收入。所以实质上毛利率反映的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相互关系。毛利率高,说明销售成本相对销售收入比重小,销售成本反映的是产成品的成本,即如果毛利率高,说明产成品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低,即本小利厚的意思,当然产品盈利能力就相对强。不过如果销量很低,盈利能力强也显不出,所以很多说法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分析比率,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不好轻易下结论,这是其难处所在,也是其魅力所在,比率分析里,高手云集,千变万化,但一般具体分析时,相关陈述(结论),经常是假设其他值不相关(不变)的。


3.2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反映一元销售能赚的净利是多少,净利率赿大,当然盈利能力赿强。


3.3总资产净利率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净利/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净利率是重要性仅次于权益净利率的综合性指标,总资产相当于资产负债表的综合,净利相当于利润表的综合。分解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反映公司盈利水平,总资产周转率反映资产整体使用的效率,这样将营运能力分析与盈利能力分析就结合在一个比率中了。


3.4净资产收益率(也叫权益净利率、权益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平均净资产(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净利/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

(净利/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①

净资产收益率是本章(书)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其分解式①实际上也是大名鼎鼎的杜邦分析体系的基本式。表示每一元股东资本(指分析当时账面值,有时用期初,有时用期末)能够赚取多少净利润。其分解式①综合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分析时每样还能细分,从而追根寻源,这种方法即是杜邦分析体系的精华所在。


4、发展能力分析

4.1销售收入增长率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销售收入增长额/上年销售收入*100%

发展能力反映公司发展壮大的快慢程度,数据上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如总资产、资本)或利润表项目(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将其本年增加额(或直接本年数值)与上期比,从各个侧面反映公司发展壮大的快慢程度。数值赿高,说明扩张赿快,是好是不好,是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的。


4.2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4.3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100%

营业利润与息税前利润(EBIT)是两回事。EBIT是财务分析与管理用的数据。EBIT顾名思义,息税前利润,即净利+息+税,这个公式需要从利润表中做一个简单的推导,因为没这个科目;或EBIT(EBIT=S-V-F=(P-VC)×Q-F=M-F)是一个给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如还有边际贡献)相关数据后计算的结果,此时并不需要利用利润表。而营业利润则不同,是利润表中真实存在的项目,即在营业外收支之前的那个项目。发展能力分析,是依据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所做的一种大体的分析,用营业利润容易取值,营业利润能反映公司正常经营(所以不考虑营业外收支)的收益水平,所以用营业利润增长率来表示公司盈利方面的发展壮大程度。


4.4资本保值增值率与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同一个数据(权益)用了两次,而且名实都另类。公司到底是股东的,所以这个指标相对来说对股东很重要,经理层向股东做交代时,常用这个公式。(国企重要指标)

资本增长率也很顺口,用了资本积累率,积累相对于分配说的,即公司对外分配完后,最后剩在公司仍属股东的称为积累,代表公司本钱厚了,腰更粗了,便可为股东赚更多钱,所以用资本“积累率”。

资本保值意味着期末权益=期初权益,增长率为0,即期末/期初=1,资本增值意味着期末权益>期初权益,增长率>0,期末/期初>1,统一起个名字叫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正就是期末权益比期初权益的值。


5.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来源于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聚焦于“现金”[含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指银行本汇票、存单、国库券这些:主要有3个月内到期,价值变动小等限定)],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很复杂,中级财管只选取其中几个值进行分析,重要性相对低一点。


A、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5.1销售现金比率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收入

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能实打实带给公司净的经营现金流是多少。此指标用于识别公司为使报表好看盲目赊销(使应收账款很大,结果坏账风险也很大,导致最终获取现金的能力却不一定大)的此类情形。公司存在归根到底是为获取超过投资的现金的,而此指标能从销售收入角度大体反映公司获取现金的能力。精确性方面不高。


5.2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此指标从股东角度看,反映公司经营过程中一年来产生的经营净现金,每股能有多少。是体现公司现金“赚得”的概念,既然有赚得意思,当然可以保留在公司,也可以全部分配给股东,所以也表示不借款分红时每股最大分派能力。每股股利这个指标如果超过此限度,要警惕,因为公司至少可能要动老本了。

此指标从权益角度大体反映了公司为股东赚取现金的能力。


5.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总资产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指标是从资产的角度看公司获取现金的能力强弱。 

获取现金能力中的“现金”,限定在经营活动。此时的“现金”,指的实际上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教材研究现金流量所涉及上述主要三个指标都是这样的。

为何要除(资产、收入、股数)呢?原因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绝对数,规模大小相当时,才合适比较。但大多数情况下,公司规模是不同的。强还是弱,好或者差是相对于比较对象讲才有意义,而除(资产、收入、股数)后,便排除了(资产、收入、股数)大小不同的影响,都变成了同一平台,即分母代表的规模变成一了。即一单位(元)资产、收入、每股了。这样比较规模不同的公司获取现金能力大小,更公正一些。


B、收益质量分析

5.4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利润   ①

经营净收益=净利润-非经营净收益        ②

公式②可看成将净收益分成了经营净收益与非经营净收益两部分,净利润体现了会计收益;而经营净收益体现为有质量的收益,更接近真正的公司业绩。因为如果净利包含非经营净收益,非经营净收益不具有可持续性,不代表正常收益能力,易被操纵,从而扭曲公司业绩。

用经营净收益近似地表达公司的业绩。然后用经营净收益除以代表会计收益的净利润,得到净收益营运指数。反映的实际上是经营净收益与非经营净收益之间的比重关系,净收益营运指数小,反过来说明非经营收益比重大,暗示收益质量不好。

因为制造业主要是销售产品的,其他是如变卖或处置固定资产(杀鸡取卵)、证券投资、甚至出借货币(学银行)这些非经营活动,有点不务正业,形成的非经营净收益不能代表公司收益能力和竞争力,所以收益质量分析要剔除此类收益。

建议:读懂表10-5的非经营净收益的内容。考试时非经营净收益也会这样给出的(甚至直接给出),否则难度很大,这个指标没有那么重要。

表10-5的数据与前面的基础数据钩稽关系不明显,数据比较独立。通过表10-5的阅读,要体会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非经营净收益之间的关系,这个比较难。主要是要求公式的内容要清楚,数据提供出来会运用。


5.5现金营运指数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所得现金

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表10-5内含一个公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简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收益-非经营净收益+折旧与摊销(非付现费用)+-营运资本增减。


第三节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四、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1.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

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EBS(earnings per share),公式分子主要是指公司有优先股的话,要扣除优先股股利,优先股持有者还不是公司股东,计算EPS时更像债权人。

公式分母不过是股份加权平均一下。当年新发行股票加权时,时间按发行时间后至年末这段时间计算,当年回购股票时,按年初至回购时点体现发行在外股份数。新发股,股数增加,所以加,回购股时,股数减少,所以减。

建议:做例10-3,体会这种加权思路。加权时,计算题为简化,习惯按月加权。


2.稀释每股收益

本教材讨论稀释每股收益主要涉及可转债与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

可转债的稀释作用:

如果可转债发行日为a处,则假定转换为普通股日为本期期初,则本期不需要支付利息了(实际上本期可转债没有转换),则对本期净利润的影响是:如果原来净利润(实际)为(EBIT-I)*(1-T),则假设转换后,净利变为EBIT*(1-T),没有I了(假设公司只有可转债,有其他债还有其他债的I)。即假设转换后会使原来的净利润增加I*(1-T),分子增加会使每股收益增加,但转股后,股份增加了,增加部分计算与基本每股收益相同,这又会使每股收益减少。

增加的收益(净利)与增加的股数一除,就是343页教材所说的增量股每股收益。是否有稀释作用是通过增量股每股收益与原基本每股收益比大小来判断的。

如果发行日在b点,由假定转换日为发行日,相关利息是从发行日往后算的,增加的股数计算与基本每股收益相同,分析也一样。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只增加分母,即股份数,只要行权价>市价,即有稀释性。

建议:做10-4,体会稀释每股收益的内容。


3.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现金股利总额/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每股收益,股份数要加权,但是要注意,每股股利股数不加权,因为派发股利的基数是不存在加权一说的。

股利发放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上市公司有了收益,一部分发放股份,剩余留存。股利发放率体现了收益、发放、留存三者的关系。


4.市盈率(P/E ratio)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如果假设收益是全部派发给股东的股利,则市盈率接近于回本期。


5.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期末净资产/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为什么每股净资产用的股数也用期末值,而每股收益就要用加权值?每股净资产分子分母都可以说是资产负债表的值,体现的是时点指标,即在期末这个时点上,这个时点的每一股代表多少权益值;而每股收益的分子收益,是利润表的指标,是时间段的指标,体现了一年时间段里的收益额,而这一时间段的“本”(股数)是多少,如果有变化,加权一下,能近似体现一下这一时间段的“本”的平均数量,配比性更好一点点。


6.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净率与市盈率读的顺序即是除的顺序,市当然是市价的简称。股市中常用的指标。

建议:熟悉相关公式,通过例题体会公式的运用。教材对公式的分析也应体会。


六、沃尔评分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