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老师总喜欢鼓励学生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吃得了苦,才能够有所收获,这种鼓励的方式不能说完全错误,至少对于一个不努力的人是有所帮助,但是要把这种刻骨努力当成战胜困难的唯一甚至是最重要的法宝估计是会出问题的。 就我观察那么多的学生来看,努力的学生往往要比找准方向的学生多了很多,而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甚至是十分努力,努力到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程度,但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很好,或者与预期的目标差了很多,甚至有的一点收获都没有。努力却得不到自己预想的,甚至白忙活一场,这种感觉一定让努力的人很痛苦,很难受。这绝对不是否定努力的重要性,而是要提醒我们这些老师的:仅仅努力是不够,仅仅会努力更是不够,找准方向去努力才是我们应该给学生建议的。没有方向的努力永远就像一条汪洋里的一条小船,是不可能顺利抵达彼岸的。 每个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他们的喜好与兴趣也千差万别,他们的学习基础也各不相同,在学生读高三的时候,作为老师一定得了解学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他们是否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们弱势学科与强势学科是什么,他们的能力点是什么,他们的问题有哪些,需要我们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与指导。一旦我们能够了解学生这些,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个体的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各自不同的人生奋斗目标,并提供一些可以实施的相应的方法。如果学生能够接受老师的建议并能够调动起自己学习的热情与干劲,他们就有决心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找准了自己努力方向的学生他们是可以将自己的大的奋斗目标转换为一个个小的每天可以完成的目标,他们通过每天的坚持与努力,是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的进步与提升的,而且在这样的努力过程中,一个人也会变得脚踏实地,而不会心浮气躁。这一点极为重要。有些被老师鼓励的学生往往热情三天高涨了,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成效不大,就怠慢了,懈怠了,甚至干脆放弃了。这些学生之所以无法坚持下去,就在于他们努力的方向不适合他们,甚至他们努力的方向是错误的。 其实不仅是学生,我们这些成年人也是如此。一旦我们能够清晰地找准自己人生奋斗方向,我们的努力就感觉很有奔头,而且每天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有滋有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