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罗区岩山镇龙山寺

 云游荷上 2017-08-10

新罗区岩山镇龙山寺

  天下名山僧占多。马年之春,新罗区岩山镇龙山寺,我又一次体会了宗教的神圣宏大。

  龙,中华民族的象征,山如龙者,称之为龙山。龙在佛教里,是护法神。

  天下称龙山者多如牛毛,因风水之因,建寺庙者不多;天下龙山寺也不少,但真正居龙山者却寥寥无几。眼前的龙山,似一绿色浮云于天际,顶峰海拔已达1400多米,其下有一奇峰,像一条草绿色巨龙安静伏于群山之巅,双眼似乎半闭半张,在于半梦半醒之间,神态宁静而慈和。龙头、龙眼、龙角、龙须或由巨石组成,或由岩壑构成,或由阔叶林木长成,高高耸立于群山一端。即便是处在休憩时刻,龙首,那高贵的头颅,依旧傲视群峰,龙头高扬,引无数山峰臣伏于山前。

  龙山寺,便雄踞龙首之龙须下,海拔850米,山脚下是新罗区苏坂镇村落。山背后,是漳平市村落,在两个县界间耸起的龙山,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尾在哪?寺庙主持释道宝笑笑:“等你攀上峰顶,答案自晓。”

  龙山寺,位于新罗区岩山镇,据乾隆三年《龙岩州志》载:“龙宫山,州南三十里,康熙十年僧晃权开辟。”是一座修禅宗之寺庙,由此看来,是公元1671年所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在闽西宗教史上,这座寺庙历史并非最为久远,闽西始于唐代便建寺,然而,龙山寺却有令人肃然起敬之处,该寺开山时,曾有一头壮牛,为建寺拉木载石,寺成,却劳累至死。开山祖师晃权怜其功绩,专门为它建一塔,名牛公塔,至今保留,这个塔,是闽西,恐怕是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祭塔,这令人联想到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的拓荒牛,至今仍成为中国改革先驱之丰碑,也是深圳市的形象代言品牌。

  “一龙宫、二天宫、三莲台、四倒鼎。”释道宝说,这是流传在龙岩的一句古话。意思是说,龙岩东部这几座名寺,先有龙宫,后有天宫,再有莲台,倒鼎是指什么?至今还待考证。我顺着道宝的手势望去,睡美人山、天宫山、莲台山即在眼下,却是相隔关山重重,遥指百里,然这天宫山之圆通寺、莲台山之朝天寺两座山寺庙已是如雷贯耳,声名远播了。然而此寺,曾是一度鼎盛空前,僧侣达99人之众,传说当时闽西出家人均要在此剃度受戒,故有“清初古刹,闽西祖庭”之说,周边还保存着清以降几十座老和尚墓塔群,亦为闽西寺庙之绝。放眼远眺,天宫山、莲台山在天际尽头,历历在目。

  我随后攀登龙宫山,道宝在前开道引路,没有路,是道宝用脚踩出的一条临时路径,一路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枯树藤条,山陡路险,但众人均奋力而上,即达龙首位置。远望为之龙眼,近观却是一山崖岩壑处,巨石已长满生机勃勃的植被,凹凸之处,长出鲜活的丛丛兰花,摇曳多姿,还有一些在初春乍暖还寒开放的山樱,灿烂如钢琴谱上的春之歌,在初春的森林里奏响一曲欢快的歌。突然,我又发现有潺潺流水,一滴,一滴,珍珠似的泉水从崖高处往下滴。我兴奋地扭曲身子,仰头张嘴,将这天地间最自由最纯净的泉水引入肺腑。这是春水,滴答答如初恋时的胆怯,一点点释放,然而它们在聚集能量,到了雨水,到了谷雨,到了杜鹃声声的梅雨季节,它们就会大胆释放情感,投入浓烈的爱之瀑。

  我由衷地祝福与感叹,能在山间享受到如此人间琼浆,不负此生矣。遂奋力向上攀登,终到了龙首之上。向北远眺,天宫山之大弥勒佛与眼齐平,莲台山之峰已在耳间。而向后看,却是遥遥无期,因为,至今,还没有到达顶峰。释道宝道:“也不用至峰顶,龙的尾巴你永远看不到。我只知道,远在漳州的人都说,龙尾在龙海,龙头在这。”在闽南一带,泉州的龙山寺盛名空前,而后迁之台北,其实,海滨之地,龙脉所在,自在福建武夷山脉。无论台北、泉州、龙岩,皆以武夷山脉为龙也。我想,海峡那端台北的龙山寺与泉州、与龙岩的龙山寺一定有扯不断的姻缘。我突然悟到:佛法无边,层出不穷。在一个高度上,你只看透一层,要看透另一高度,还得更上一层楼。

  道宝和尚与我同龄,都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欲重振龙山寺昔日雄风,到龙山寺已近十年了,他曾是天津大学建筑系的大学生,在偶然的机缘出家,出家后曾在西藏拉萨专注修禅一年,如今来此主持龙山寺,甘于深山之寂寞,精心编制龙山寺之宏图,身体力行,搞规划,建宝刹,他说,万物因缘生。现在,是到了龙山寺重建因缘的时候了。我深为感动,又想起一首禅诗共勉:尽目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龙山禅寺已种下了春的种子,花开之时,再相见。信是雨后彩虹,寺庙香火与游客不绝交融之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