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多少好电影,死在了海报上 | 意外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8-10






其实,电影海报是在观影前,最早、最直接地影响我们对电影的印象,同时也暗示着一部电影的质量。


那么,一张好的海报,有什么样的标准?又是如何一眼撩起广大人民群众想看的欲望?


下面让我们有请自由设计师P子老师..

 



P 子

自由设计师

每年啃上百本书的神奇少年

“  好久不见? 


说到好的海报,就不得不提起下面这张一次又一次刷爆朋友圈的作品:




这是电影《黄金时代》的作品,他的设计师是黄海。


随着这些海报,黄海老师的作品一步步走进了大众视野,甚至被冠以“中国最强海报设计师”的称号。


下面我们就着黄海老师的作品,看看黄海老师的电影海报,到底强在哪里?一张好的海报应该长什么样。

 

我想从艺术和设计两个角度,分析一下黄海老师的作品



-  1  -

艺术

Art


检测一张海报艺术性,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看看这张海报是干什么用的?


如果海报为了展示卖点,上面堆满了明星、标语,却完全看不出与电影剧情的关系。就像在影楼拍了一张大合照,甚至是一堆证件照...这种海报就不会有太高的艺术价值,甚至暗示了这部电影的质量。(当然偶尔也会有好电影被设计师误伤)


  举个栗子 


【影楼大合影】

【证件照】


而经典的电影海报,通常不是为商业服务的,也就不必追求感官刺激,而更重视体现电影主题,展现电影特有的气质。


也许会让人看电影之前,不太理解海报的意义,但看完电影之后,会感同身受,每每看到海报,仿佛又回忆了整部电影。

 

专业收藏经典电影的公司Criterion Collection,每次收藏电影时,都会为电影重新设计海报,把那些与伟大电影不配套的海报,换成一幅艺术品。


CC收藏电影的电影会有这个logo片头


比如经典电影《罗生门》:


原本的海报


不论是最早的手绘海报,还是后来种种复刻版本,要么重点展示明星主演,要么用大量文字描述卖点,要么把杀人或强奸的镜头展现出来,甚至导演黑泽明的头像也要印在上面。


每一种方式,都是为“卖点”服务的,这在上世纪50年代,和今天的影楼风格一样,几乎是电影海报的唯一形式。


而CC设计的海报是这样的:



画面中的人物,一面是地痞流氓,一面是刚正的流浪武士,被分裂成几个碎片,背景似乎是狂风暴雨,又似乎是深处树林,明与暗交织错落,混乱不堪。


海报中找不到“卖点”,但却点明了电影的主题——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扭曲事实。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在正与邪、善与恶之间反复变化。观众看电影时,上一秒还在同情一个角色,下一秒就开始憎恶他,再下一秒……开始怀疑自己。


有过这种体验之后,回头再看这张海报,这个分裂的人物和混乱的背景,完美体现了观众心中的感受。

 

再看黄海老师的作品,尤其《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也是为电影主题服务的,利用一个巨大的文物,和其中小小的工匠剪影,对于“大历史,小工匠”这一主题的体现淋漓尽致,确实是电影海报中的一股清流。



但是遇到不得不商业化的海报时——例如《美人鱼》、《中国合伙人》一类的海报,能看到黄海老师做出了努力,让海报看起来尽量避免影楼感,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海报还是令人尴尬的。



海报毕竟是商业产品,而不是艺术品,常常不得不面临各种妥协。


黄海老师也许自己都看不下去,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系列,稍作调侃,这个莫名其妙的东西让人困惑,从电影院出来才能get到笑点。



 

 

设计

Design


“艺术”是从海报内核的角度出发,“设计”则倾向于画面本身。


黄海老师的海报,在画面上总是赏心悦目,一切元素符合流行审美。但是在一些细节上,还值得推敲。


比如,这张经典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海报,有没有觉得哪里看着不舒服?



仔细看“我在故宫修文物”这几个字,和观音像之间的关系,似乎有一种“貌合神离”的感觉。


原因在于,观音像的轮廓线,和文字的走势呈现出两个不同的朝向,似乎两个元素朝着不同方向用力,文字好像正在躲开图像,似乎是两个刚刚闹矛盾的朋友。



我尝试把画面修改了一下,让字和图形有相同的走势。



对比之下,文字和图形朝着一个方向用力,哥俩的关系好了



会不会是黄海老师故意让两个物体的分开用力呢?也许…这样显得宽敞一些?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看看黄海老师做的其他几张海报:



每一张都或多或少让文字的“力”与图形轮廓的“力”朝向同一个方向,都是一起用力的好朋友。


也许观音像的这张海报,是一个匆忙之下的失误,也可能是助手制作的,没领悟到精髓。


说到“精髓”,我们不妨更进一步,从海报的“力”,看向海报中的“气”。

 

文字和图形一起用力之后,海报中的“气”就顺畅了许多

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


原海报的上下两块留白,被文字和图形堵起来了。


留白也很委屈,你们俩吵架,堵着我做什么?


但是,一旦文字和图形一起用力,中间会有一条顺畅的通道,让两块留白之间的“气”贯通起来,看上去就是和谐一体的。


这种看似玄学的“气”,其实在中国画中也经常见到。


比如:这个小胖鸟,翘起头和尾巴,身体呈现向下的“力”,树枝也就伴随着有一个向下的“力”。



这幅画,为了让小河流出来的“气”比较顺畅,这颗松树叶子的轮廓向着河流的方向发力,石头上的大鸟也凹出一个向右发力的造型。



下半部分石头向左发力,树根也就跟随着向左一扭。


这样一来,小河流出来的时候,就显得气韵贯通了。

 

我们经常听到“中国风”这个词。如果仅仅是使用中国的瓷器、水墨、留白,这些元素,显然只是皮毛。


所有的元素都是皮毛,只有把元素通过审美内核,组合在一起,才算触碰到了部分精髓。中国画当中有很多隐藏在深处的审美内核,“气韵”就是其中之一,以上所说的在构图上的气韵,又是多种气韵表达方式的一种。


当我们用这些审美要求来审视“中国风”的海报时,就不难发现期间一些滥竽充数的作品。


黄海老师的海报功底不俗,对于“中国风”的理解和认识也深入细致,从他的几幅代表作来看,称其为中国最强的海报设计师之一并不为过。


《黄金时代》系列海报


但是,电影海报作为商业产品,难免有种种妥协,即便是黄海老师,也有许多做的并不好的海报。


也正是因为商业设计的这种特殊性,我们没有必要崇拜一位设计师的所有作品,这也许才是促进中国设计发展的一剂良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