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星驰、陈凯歌、冯小刚都是他的客户,他仅用一幅画就惊艳了世界

 美物计 2020-12-03

文|美物计  主播 | 书心

1895年

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电影

他们希望有人来看电影

于是就做了张海报《卢米埃影城》

这是便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

电影发展至今已有122年

海报也成为电影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张电影海报诉诸艺术

要在有限的平面空间中传达信息

又要适可而止给人想象的空间

所以说:

一句好的台词可以让人记住一部电影的精神

一张好的海报则会让人不忘一部电影的气质

天地版“泼墨”先导海报

2014年

一组海报让电影《黄金时代》未播先火

BBC将其列入威尼斯电影节最值得期待的影片

这组海报引发影迷热议

有人表示要含泪收藏、有人给出自己的解读

更有人指出

这几幅海报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水准

恐怕不是中国人设计的?

事实上,这些海报全部出自同一内陆设计师

——黄海

其中先导海报“泼墨”,以泼墨象征乱世

萧红的表情准确地透露出

与乱世形成鲜明对比的“淡定”

黄海将人物置身大时代的洪流之中

女作家萧红跃然纸上

尽显文人墨客和乱世浮萍的气质

非常契合电影的内核

“笔锋”系列海报

风雨如晦的年代,以笔为刀,以墨诛心

身处在那样一个乱世,文字就是他们的力量

萧红、丁玲、端木蕻良、鲁迅......

每个人都有着愤怒,“笔锋”中充满无限的力量

跟自己的人生抗争,用个人的选择来书写

对自由的觉醒、对理想的永恒追求由

因此,才有了一个黄金时代

美国版

之后,黄海又花了半年多时间

设计出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中国台湾

五款海报,一经发布,再次引起轰动

其中美国版海报最为影迷所称道

其主视觉为一支金色的笔尖

萧红的剪影孑然一身面对傲梅

一笔一人,寒梅傲立

网友评:金笔中质朴的小人儿孑然一身,

孤对傲梅, 因她从不需要世俗人的赞美,

她早已寄魂于此,

旁人看来简单的近乎萧条的废铁般的人生,

灵魂却丰裕如黄金万贯,

这就是他们那代文人在炮火和磨难中锻出的一抹金色

日本版

韩国版

法国版


中国台湾版

这些海报都出自黄海之手

你可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

但一定被他设计的惊艳过


《大鱼海棠》

《白鹿原》

1999年,黄海从厦门大学美术系毕业

之后进入电视台当了社会新闻记者,3年后

他跳槽进入著名的奥美广告公司

师从台湾广告文案大师刘继武

黄海说,广告公司的工作经验

为他后来的海报设计铺了路

“广告是创意和商业的结合,

它最难的是戳中人的内心,

我构思的时候就针对这个去研究,设计。”

2007年黄海离开奥美

进入一家专门以电影海报设计为专业的公司

在这里,他接到的第一个电影海报项目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

姜文的眼光及其挑剔

黄海提案了几百张,都挨个儿被毙

直到黄海设计了一张“中国风”海报

画画以大红色为底色

中间是盘着头、穿着阔腿儿裤、光脚的女主角

旁边的树梢上挂着一只绣花鞋

这张海报被姜文一眼相中

后来成了电影的戛纳版海报

在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

这也是黄海的电影海报处女作

《太阳照常升起》

黄海后来回忆说:“我给姜文设计了张海报,

人生轨迹都变了

这张专业电影海报创作完后

他就迷上了这海报设计这行:

做了好多年广告,

瞬间觉得海报比广告有更多乐趣,

我很享受这种创作的自由,

找到了上大学的那种感觉。

《花木兰》

黄海设计的海报总会让人眼前一亮

电影《花木兰》的海报中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沙场折戟

只一具头盔,扣上一抹红唇

两个元素放在一起

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被放大无限倍


《白银帝国》

电影《白银帝国》海报

晋商坐于水墨之上

水墨化作承载之物

舞动的神韵隐喻着深厚的底蕴

《让子弹飞》

2010年,黄海再度与姜文合作

为电影《让子弹飞》设计海报

海报中大牌明星都被隐了去

羽毛托起的子弹成了主角

“羽毛和子弹”的方案给到姜文,一秒过

《寻龙诀》

中国的电影海报设计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都停留在用明星来吸引观众的阶段

似乎明星才是一部电影的重心

黄海的设计的海报则不然

在他的设计里,明星从来都不是主角

电影的内涵才是重点,电影中的角色才是主角

他说:“我觉得设计海报是做减法,

刨去边角料,挖出电影的内核。”

为了挖出电影的内核,在设计海报前

黄海会认真研究剧本,去看透影片的本质

《太极》

在电影《太极》中

导演想表现工业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黄海就用了机械齿轮拼出一个太极图案

满满的机械器件填满了太极

这就是一张海报的意义

无需多言,直达内心

《寒战》

当然黄海的设计理念有时也会受到片方的质疑

在为电影《寒战》设计“冰封”版海报时

因为素材限制没让每个明星露正脸

香港片方不满意

黄海觉得不能为了“正脸”牺牲整体效果

坚持不改设计,一番解释后片方被说服了

因为他们发现海报里“冰封”的概念

和片名“寒战”的内涵实在太搭了

最终这成了影片系列海报中最亮眼的一张

2012年,黄海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竹也文化”

在电影海报设计方面,他有了更多的代表作

成了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

并代表着中国走向国际

而黄海本人却十分低调

不接受采访,不故弄玄虚

只用实力和作品说话

自称是“为电影做嫁衣的人”

黄海设计过众多现象级的海报

而他最热衷的还是具有中国风

能够展示中国文化底蕴的海报

这也是他的海报里最为亮眼的一部分

比如2015年的《道士下山》

像山水画一般富有意境

不见人脸只见山,山洞内外景色的反差

一门之隔,两个世界

虽然这部电影口碑很差

但是海报却美到让人心甘情愿为它买单

浓墨之下的山道

天地仿佛变了色彩

江湖上的恩恩怨怨

似乎都因为一个小道士下山而起

还有国际版《捉妖记》中的“东方巨妖”

《大鱼海棠》中用海水勾勒出的唯美画面

这一系列令人惊艳的海报

都出自黄海之手

2016年纪录片《我的故宫修文物》走进大银幕

获得口碑与票房双赢

而这一组让人惊叹“国之匠心”的海报

也是黄海的作品

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

明代“锡红水仙花纹图盘”

明代“边景昭 竹鹤图轴”

这6幅海报看似简单,实则大有乾坤

每一幅图的裂痕出

都有一个小小的修复师在潜心修复

如此创意和构思,令人惊叹

明代“自在观音像”


清晚期“掐丝珐琅万寿无疆中碗”

清代“黑色绸绣菊花双蝶图竹柄团扇”

出自黄海之手的电影海报每一幅都是经典

他善于利用东方美学,用设计传达心声

黄海说:“中国审美不单单是水墨画、毛笔字那么简单,

而是一种思维、意境。

的创意也越来越得到受到业内认可

如今的黄海已是报价最高的海报设计师之一

2016年,第53届台北金马影展的主视觉海报

也是黄海操刀设计

以金马最佳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为灵感

海报中央是电影男主角

他手中的光象征电影之光

寓意:回看来时,照亮前行

黄海的设计不仅在国内广受追捧

在国际上也声名大起

外媒称赞他的海报是崛起的中国设计”

好莱坞科幻电影《超能查派》

设计中国本土版海报时便邀请黄海操刀

这部电影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查派”

是世界上第一个自我觉醒的机器人

于是黄海将海报制作成一张X光透视图效果

漆黑的底色,冰冷的机器人唯一有温度的部分是大脑

画面简约但寓意深刻

更有日本片方请黄海设计

《哆啦A梦:伴我同行》的中国版海报

这一次,他脑洞大开

打造了一组“四大名著版”哆啦A梦

萌翻众人

黄海的设计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他的名气越来越多,媒体的采访邀约不断

但黄海几乎全部推掉了

他的解释是:“做出好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他想把所有时间都留给工作

“毕竟一部电影最后留下来的,

除了它的影像,就是它的海报了。”

黄海从始至终保持着一颗工匠之心

他说:“每部电影都有一个世界,

海报就是开一个窗口去看这个世界。

如果只是平面设计,没有内容,

那不足以吸引人想去看电影本身。”

所以他的每一次作品都充满诚意,故事和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于他而言,只需作品说话

其他,无甚

而他一路走来的路

正如第53届台北金马电影节的主视角海报:

回看来时,照亮前行

本文「美物计」原创,图片来源于海报设计者 黄海、插画师@sheep,版权归原作者。本号文章,欢迎分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