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究竟怎样营造出了蒙娜丽莎的嘴角模糊和阴影效果,令人隐约感到她在微笑,但仔细看时笑容就消失无踪? 有科学家透过X光分析,破解了这个谜:整幅画融合了共四十层超薄油彩,而且达·芬奇可能先把油彩涂在手指,再抹在画上。使用如此纤薄的油彩,是营造蒙娜丽莎似有若无笑容的关键,不仅需要极深厚的绘画功力,同时,由于每层颜料都要数月才能风干,估计这种特殊效果可能花了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这是一则新闻。我不知道新闻中的“数月”,究竟是几个月,能称得上“数”,最少得三个月吧,以三个月能够风干来计算的话,四十层油彩涂下来,也要用十年。 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呢?用十年来创作一幅画,值得吗? 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这是最好的答案。 “十年磨一剑”,剑才是锋利的,才能够笑傲江湖吧。 十年,这个数字让我想起去婺源汪口的俞氏宗祠。 到达这个南宋时期建起的小村时,苍茫的暮色已漫卷而来。走进俞氏宗祠时,有细雨飘落,人不多,可以静静在一种空寂的感觉中品味带着沧桑感的精美雕刻艺术。 进来几个游客,听到导游说:“这是工匠用十年时间,手工磨制而成的。”十年?我不由得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望去,屋顶的两条龙须十分传神,一条直中稍带弯曲,一条一波一折地自然伸展。 十年,一个人有几年美好的十年呢?十年,用石头打磨制作两条龙须,值得吗? 有多少人在此叹为观止?这应该就是答案。 我今天在这里遥想、思考,应该也是答案。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达·芬奇、工匠用这么久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真正的爱,应该很难这么投入、这么执着吧。 他们的内心应该是坚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会因为看到别人当了官、发了财或是出了名,而轻易地放弃手中的拥有,盲目地跟从旁人。 说到底,坚守这样一份漫长,应该是一种能够坚守自己人生选择的内心力量。 现在许多人似乎很难为什么去坚守了,不要说用十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去刻两条龙须,能够真正静下心来从头到尾地把一本书读完,都已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对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对朋友,一餐饭“应付”几个酒场;对感情,忽略过程只要结果、朝三暮四…… 什么都想得到的时候,便是什么都难以真正地投入。 轻易得到的,也会轻易地丢弃。 生命中,还是应该有些坚守吧,也许需要付出的时间很漫长,漫长的时间很孤独,也许坚守的结果还是寂静,但总归不会“丧己于物,失性于俗”,总是为自己的心活过,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丰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