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下河的原生态实景民俗:溱潼会船与茅山会船

 海陵子 2017-08-11
2016-03-03 19:06阅读:167
地处里下河地区的泰州姜堰区一年一度的中国溱潼会船节(清明节的第二天)是国家重点旅游项目,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会船节有着“溱潼会船甲天下”之称,早在民国时期,姜堰画家陈二指就写诗描绘了会船盛况: “专练会船架竹篙,一声锣响滚银涛;各争胜负分前后,不亚金焦训水操。”“绿杨堤畔霓裳按,青草湖边画舫排;每到年年春三月,如云仕女看船来。” 改革开放后,随着民俗活动的恢复,溱潼会船节已经红火了二十多年,溱潼会船节场景被专家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每年清明时节,上千船只、上万船民来此聚会,场面壮观。近几年来,随着姜堰经济的发展,会船节已成文化会,也成为姜堰招商引资的经贸集会。而2014年,兴化市的茅山会船也被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茅山与溱潼相隔仅15公里,在这两个地方,出现了2个相同性质的国家级非遗,这两个地方的会船有什么关系呢?
先说溱潼会船。据泰州市姜堰区档案馆史料记载,溱潼会船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特大型水上民俗节日,原名清明会,又称清明盛会。有关溱潼会船的历史起源至少有四种传说。一是祭拜真武大帝说。以祭拜真武大帝为攘灾求福争相供头香而赶撑会船习俗。二是朱元璋寻祖坟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采纳谋士建言,乘快船寻祖坟,快船成会船。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清明节要祭扫祖坟,因为打了好些年仗,百姓流离失所,他的父母死于何处,坟墓又在什么地方?一时无处找寻,心里很着急。军师刘基,帮他想出一个寻找祖坟的办法。按中国汉族民间风俗,每年清明节这天,大家小户都要给自家的祖坟添土,烧钱化纸,表示祭祀。刘基说,过了清明,第二天派人四处查访,凡是有主坟,分钱都留下了烧钱化纸的痕迹。剩下的无主孤坟中,就不难找到皇帝先人坟墓了。朱元璋觉得刘基的话有一定道理,就乔装打扮,坐着船在江淮一带寻找祖坟,他嫌船行得慢,下令添船加篙子,一只船上十几个人,十几根篙子,快速行进。最后,朱元璋到底找不到祖坟没有,不得而知,但是朱元璋寻孤坟诚心,感动了江淮一带的老百姓,一方传一方,一直传到姜堰里下河一带,老百姓就在清明节第二天,撑船去祭孤坟,从此便演变成后来撑会船的习俗。
三是神潼关抗倭说。明朝大将侯必大在神潼关抗倭时,百姓纷纷撑船助战,每人一篙,既撑船又作兵器,消灭倭寇后,快船成会船。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入里下河神童关一带骚扰,朝廷派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官兵抵抗,官兵又动员周围村庄的民众助战。于是各庄的青壮农民,纷纷组织船队前去杀敌。每条船上数十人,各执一根竹篙,行船赶路时,大家一齐撑船,到达战地,又一篙子当武器,与倭寇搏斗。由于竹篙下面的篙钻是个铁头子,容易拔泥,行动不快,他们就扒掉篙钻,因此撑会船的篙子一律不带篙钻。
四是岳飞抗金说。南宋名将岳飞及义民张荣、贾虎多次在溱湖与金兵作战,百姓收葬阵亡将士,形成清明第二天撑船祭奠英灵的习俗。这可追溯到800多年前的南宋。南宋时期岳飞岳家军与金兵战溱湖,当地百姓在清明节撑船祭奠死将士,久而久之,便成一种水乡习俗。
四种传说有着鲜明的特征和共同的主题:即祭礼先民,缅怀英烈,纪念不朽的民族英雄,礼赞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向往平安的稳定生活。溱潼会船历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这一鲜明的主题,使溱潼会船成为对辉煌历史的追忆,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使溱潼会船在水乡沿袭至今,从未中断。
再说兴化的茅山会船。兴化茅山会船延续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其祭祀的主要对象为南宋绍兴年间在此发生的山东梁山泊张荣义军抗金“得胜湖之役”、元代至正年间张士诚起兵、明代嘉靖年间抗倭斗争的“神童关之役”,以及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于此阵亡的外籍和无主亡灵。但茅山会船最早的起源被界定为南宋期间,茅山
地区人民协助山东义民在茅山缩头湖大败金兵的一段真实历史。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山东抗金首领张荣与贾虎等聚山东义民数千余人,渔船二、三百只,自梁山泊与金人转战南下。为了妄图打通运河沿岸各州县,金监军挞懒率精锐之师,从山东而来,攻克承楚(今淮安市),又陷泰州。义军伺隙击之,屡捷。荣谓泰州,承楚内陆,泰州复则承楚无不复。于是决定先复泰州。与敌战溱潼村前之溱潼湖,小舟出击,佯败,退至茅山、顾庄之间缩头湖。挞懒以为义军船小,人少,又无斗志,想全歼之,遂紧追不放。缩头湖在山旁,山土风化,湖床增高,会值天旱水涸,敌舰驶入湖内为泥淖所阻,不能前进。荣分军为二,一半乘舟,一半登陆。义军以茅山、顾庄村民为导,包围敌舰,用弓箭向舰上射击,敌舰不能行驶,禁不住四支荣兵三攻击,敌兵只能从舟中跃出,褰裳登岸,急不暇择,手忙脚乱,往往溺毙水中,或陷入泥淖,不能自拨,死者无数。挞懒爬出船舱,由健卒背上河岸,指挥健卒与义军肉搏,冲开血路,方始走脱。挞懒收残兵败将,次日逃奔楚州。荣军收回师,检查俘馘约五千余人。义民伤亡亦众。
清明节茅山会船以茅山为中心,涉及周边10多个乡镇、200多个村庄。每年清明前10天,各村庄自发地以族亲或村组组成会船,每船壮丁二三十人不等,近年亦有妇女参加,自筹经费,购篙备船,经过抱(购)篙、铺船、张旗、彩化即纳福后下船试水。其间,各村庄主路口搭建彩门、空场地搭戏台彩棚,各户人家采购祭祀用品,准备宴请亲友和清明户祭。
“追根溯源,溱潼会船跟茅山会船,应该是同宗同源而主体内容有别的两朵民俗文化奇葩。”兴化市茅山镇副镇长梅兴说,两者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源于宋代。会船都以祭祀为主要内容,清明节当日凌晨,三更出船,五更祭祀,各船篙子手前往旧墓丛、奠祭口、古战场,以缅怀历代因战争捐躯的无名亡灵,祭祀方式如出一辙。
就溱潼会船和茅山会船的历史源头而言,很明显以南宋末年茅山地区人民协助山东义民在茅山缩头湖大败金兵的历史显得更早也更真实,茅山与溱潼两地水程相近,两地最初的会船活动是不是同一个时代背景,其间的渊源是有其合理性的。至于南宋以后的明代朱元璋寻祖以及抗倭,那都是后来逐渐添加上去的文化事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