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 2、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原毁》
3、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原毁》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5、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进学解》 6、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进学解》 7、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送李愿归盘谷序》
柳宗元 1、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骂尸虫文》 2、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谤誉》 3、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马退山茅亭记》 4、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5、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状,去来之不可常。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欧阳修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朋党论》 2、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朋党论》 3、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丰乐亭记》 4、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此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7、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泷冈阡表》 8、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能修其身,虽小人而为君子。 ——《答李诩第二书》 苏洵 1、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太玄论上》 2、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心术》 3、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 ——《审敌》
4、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管仲论》 5、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 ——《上韩枢密书》 6、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上文丞相书》 苏轼 1、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留侯论》 2、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日喻》 3、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后赤壁赋》 4、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后赤壁赋》 5、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教战守策》 苏辙 1、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远者。 ——《上皇帝书》 2、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黄州快哉亭记》 3、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4、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5、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王安石 1、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2、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3、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祭欧阳文忠公文》 4、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答司马谏议书》 曾巩 1、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 ——《战国策目录序》
2、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战国策目录序》 3、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战国策目录序》 4、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赠黎安二生序》 |
|
来自: 昵称31728201 > 《華夏精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