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陈子昂一首《登幽州台歌》寥寥二十二字却勾画出孤独遗世的苍茫与气势磅礴的悲怆,激起胸怀远大抱负却又抑郁悲愤的人们共鸣,是简洁却又含义深刻的典范。作为其跨世纪的老乡,对陈子昂还算熟悉,然而我并不是叙述他从纨绔子弟到大文豪的转变之路。也不是讲他千缗买琴,碎之显才华的智慧。今天,我们来讲讲这短短四句诗背后所蕴藏的故事。 陈子昂 很多人问'幽州台'是什么台?幽州是古代天下十二州之一,大抵为今天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周召公封地于此,为燕国。因此幽州台也叫“燕台”或“蓟北楼”,但它更为人所知的名字叫“黄金台”。“黄金台”位于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金台夕照“至今仍为燕京八景之一。战国时期燕昭王勤治图强,求贤不得,郭隗以“千金买骨”感之,筑高台而置黄金于其上以招贤纳士。燕昭王尊郭隗为师,是为黄金台招徕的第一位贤才。自此之后,燕国礼贤下士之名传开,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成功地招揽了魏国的军事家乐毅,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一时间燕国人才济济,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落后挨打的弱国逐步发展成了兵强国富的强国。黄金台成为贤君明主礼贤下士的标志。 幽州台 陈子昂有才能与远见,任言官针砭弊政却不为采纳,甚至受政治株连。抱负难以施展,极为压抑苦闷。自荐参谋随武攸宜征讨契丹,武攸宜轻率少谋略,兵败情急之时,陈子昂请缨领万人为前驱迎战,未允再进言即被降为军曹。处报国无门之境,于此燕国之地,站在这幽州台上,回想起燕昭王礼遇乐毅而连破齐七十城,千古留名;燕太子丹知遇田光与荆轲,绝唱犹在。这些就是古人,知遇之礼的人。然而于己而言,明君贤主遥遥无期,空有抱负,因而是来者不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句式与措辞借鉴了楚辞的风格。勾勒出辽阔空旷的意境以及永无绝期的孤独感,同时也折射出其与屈原因直谏而受迫害的相同遭遇的悲鸣。 乐毅伐齐 《登幽州台歌》作为吊古伤今的悲歌,全诗语言苍劲奔放,风格刚健雄浑,意境深邃,奠定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每读此诗,磅礴气势使我有一种从空旷高空抛下的畅快感。而对于诗句背后隐藏的故事,更感唏嘘。 陈子昂故里-金华山 陈子昂故里-金华山 读书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