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笔记:独怆然而涕下

 大吕 2021-08-20

今天开始看陈子昂的诗。

陈子昂,是梓州射洪人(今在四川射洪),他生于富豪之家,少年任侠,后转读书,喜欢道家。他上书武则天,被武则天欣赏,给他个官当,武则天几次向他咨询治国意见,他都讲得慷慨激昂,武则天都很欣赏,但就是不按他说的做。其中有一次,他说到县令,有这样的话:“国家兴衰,在县令也。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之所以提到这句话,是因为他死在他反对的坏县令手里。因父亲年老,陈子昂回家伺候,并在父死后住在陵墓上守孝。县令段简贪暴无比,看陈子昂家有钱,想陷害。陈子昂家拿出二十万缗(一缗是一千文钱),可这个段简还不满足,罗织个罪名,抓了陈子昂。陈子昂算了一卦,卦象极凶,陈子昂说自个活不成了,结果真是被残害在狱中,时年四十三岁。

陈子昂有军事家眼光,当吐蕃叛乱时,他预测到甘、凉州会被吐蕃攻占。他两次从军,却因提建议被降职。他多次建言不被用,大概和他的长相及脾气有关,他长得比较温柔,没有威严;脾气又大,说起话来言词切直,得罪人。总而言之,他和初唐四杰一样,也是“有时无命”。

在诗歌上,初唐诗人大都是批判继承齐梁文风向前走,而陈子昂却要向后转,完全扔掉齐梁风气,倡导恢复汉魏古诗的浑穆气象。这看似向后转,其实给唐诗带来了清新的风格、刚健的骨力。当然,这样的追求也让他诗歌显得枯燥,尤其是在他大讲道家理论时。

登幽州台歌

作者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台,即黄金台。《战国策》上说,燕昭王想招纳贤才,咨询郭隗,郭隗先给他讲了有什么样的态度才能招来什么样的人。接着讲个千金买马骨的故事,说,古时有个君王要用千金买千里马,宫中一个内侍,找到千里马,马却死了,就花五百金买了千里马的尸骨。王大怒,他说,死马咱都舍得花五百金,何况活马呢?这事儿传出去,大家都会认为大王你爱千里马舍得花大价钱,千里马很快就来了。果然,不久就有很多千里马送上门来。然后,郭隗说,我才疏学浅,大王你先从我开始敬重士人,人才马上就会来。《战国策》上说,燕昭王为郭隗“筑宫”,把他当老师,乐毅等有才能的人都来了。《战国策》上说的“筑宫”,到孔融《论盛孝章书》变成“昭王筑台以尊郭隗”,再到南朝鲍《放歌行》中说“岂伊白壁赐,将起黄金台”。后人以讹传讹,就有了“黄金台”之名。后人诗中多有吟咏。李白《行路难之二》:“昭王白骨萦烂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柳宗元《咏史》:“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

怆然,悲伤凄恻。

赏析

不看任何注释,甚至不看诗题,这平白如话的四句诗歌,更能给人强烈的震撼。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在时间的数轴上,感叹人世浩渺,人生短暂。同时,又有一种挣扎的力量,“前不见”,“后不见”,含有一种要见的欲望,这种欲望生成的力量,就像拉奥孔父子被代表自然界或命运的蛇(雅典娜派来的)缠住,却要以人的意志来抗争的力量一样,是撼天动地的力量。“念天地之悠悠”,又是从空间的尺度上感叹宇宙之浩瀚,人身之渺小。后一句“独怆然而涕下”,而同样有一种探求却不得的力量存在。

故而这首前两句五言、后两句骚体的诗歌,是少有的具有宇宙意识的古代诗歌,历来为后人所看重。

然而,如果了解其写作背景,就明白,陈子昂所感叹的并没有这样深刻。他随军北征契丹,唐军前锋屡败,陈子昂主动向主帅武攸宜提建议,并请求率领万人为前锋,却被降职处分。陈子昂报国无门,满腔悲愤,登上蓟丘(即幽州台、黄金台),写了《蓟丘览古七首》唱了这首歌(据说就是唱出来或喊出来的,这事被人记在笔记里,被后人简化之后形成现在我们看到的诗)。这样的话,他所说的看不到古人,说的是燕昭王。整个诗也就变了意思,境界也小了,是感叹世无伯乐,以致他壮志难酬、雄才难展,同时又慨叹人生短暂,命运不济,功名难立。当然,这悲怆流泪的深层,还是蕴蓄着一般子积极奋发要有所作为的豪气。

这样一说,好像这首诗的好处是我们的想象附加上去的,这诗本身不怎么样。不是这样的,按照西方结构语言学所说的概念“能指”“所指”来分析,能指就是指这首诗的文本,所指就是我们读这首诗感受到的意义及精神,能指本身就有多义性,而所指是从能指延伸而来的。按照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文学家创造的文本对读者进行启发,让读者得到审美体验,才使文本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得以实现,这才能完成一部文学作品。从这两个理念出发,可以这样说,陈子昂给人们好的文本,人们善于鉴赏,才感受到更多的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