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静绿荫下的延庆路 | 岁月掩面、风雅不改

 蓝宝石nkb6nft6 2017-08-11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在上海衡山路 — 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延庆路,就是这样一条隅藏着名仕传奇和如烟往事的道路。人们漫步徜徉在衡复慢生活街区内,静静欣赏着路旁飘散的梧桐落叶,细细品读着老房子里百年来的迭代沧桑


小编今天精心整理了一份延庆路漫步指南,历数网罗坐落于延庆路上的沧桑历史烟云与沿街有趣好玩的店铺。请跟随小编的指引,徜徉在静谧的延庆路上,感受一份历史积淀的优雅。


Grouchy Road 


宠辱不惊,卓尔不群

延庆路的幽与雅


延庆路,位于徐汇区东北部,东起东湖路,与富民路相接,西至常熟路。中与华亭路相交,呈弧形。全长496米,宽11.8-14.6米,其中车行道宽7-7.5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一带原为农田、坟丘。地处荒僻,人烟稀少,仅有小道自东湖路通至华亭路。

1919年,法公董局在原有泥土路的基础上,拓宽延伸至常熟路,遂成现状,路名格罗希路(Route de Grouchy)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的旅沪法侨命名。1943年10月,汪伪政府以北京市郊县名改名为延庆路。 




延庆路不像与它毗邻的马路那样是笔直的,而是一条带弧形的小路,它与常熟路相接,经过华亭路,拐了一个幽深的弯与长乐路相交,全长不到500米。



当你漫步在这条法国梧桐树荫下的小路,映入眼帘的就是为数众多的花园住宅。延庆路两旁种植了成行的法国梧桐,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外侨陆续在这条路上兴建房屋,至20世纪30年代后,这里成为一处集中了花园住宅、新式里弄的幽静的高级住宅区。

延庆路上不但有建于上世纪10-30年代的西洋式样、建筑精良的里弄;还有沿街房屋、骑楼的山墙上精致的装饰雕饰。无不展现着延庆路高雅的贵族气质和异域情调。



延庆路大概是上海马路中

最默默无闻的一条小马路了

这条宛若深巷一般

寂寥无闻的小马路上

藏着许多令人惊艳的风景

那些悄悄遮掩在梧桐树下

灰白斑驳的洋房

西洋铁栏里的幽静庭院

一如既往地美丽着、宁静着

    延庆路的前世今生






🔨 1938年的延庆路(格罗希路)

漫步在延庆路上

不时会邂逅一些颇有特色的建筑

老房子犹如藏在深闺中的旧日美人


✒ 延庆路上居住、工作的风流人物

从左至右为邹韬奋、程十发、久保玛莎


虽然岁月的风沙蒙面

曾经演绎的故事

也早已尘封堙没

但仍然执拗得流露出高雅的

贵族气质和特有的异域风情



  来日方长

有几人来  

PERSONAGE LEGEND

名仕传奇



延庆路130号


犹太富商豪宅变身医院


延庆路130号,建于1923年,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是一幢具有巴洛克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为三层,南立面对称,构图呈横三段、竖三段,带有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特征。弧形山墙、山墙上有丰富的曲线雕刻、窗框正上方券心石上的雕刻头像以及常用的曲线形阳台、局部的椭圆雕刻图案和栏杆上的石制花坛使整个建筑呈现强烈的巴洛克风格。


据说,原房主是个英籍犹太人,在环境优美但地价昂贵的延庆路和华亭路拐角处,建造了这幢漂亮的花园住宅。当时庭院里曾种有不少玫瑰,如今,那些玫瑰早已凋落,芳踪难觅。而被泥巴糊没的券心石上的雕刻头像,在前几年的大修中被房修工人小心翼翼地除去覆盖在头像上的灰浆,沉思的西洋古人浮雕头像又重新显露出来,述说着往昔的辉煌。 现在这幢洋楼是上海市肺科医院延庆路门诊部。


延庆路135-149号


程十发伉俪旧居


延庆路135号至149号是一片花园式里弄住宅。这种由新式里弄住宅演变而来的花园式里弄,既有里弄形式,在单体的样式上又接近独立式花园住宅,楼房前面围有规模较大的庭院。这几幢住宅建于1934年,与其南面的华亭路71弄合成同一个小区,建筑风格也一致,都是3层4坡顶的小洋楼,米黄色水泥拉毛墙面,外表简洁方正。建筑的扶梯很有特点,沿马路的室外楼梯直接进入二楼住宅的入口,建筑南面左右对称、曲线柔美的室外楼梯也直达二楼,楼梯中间突出为弧形。   



🔨  外楼梯与木楼梯、栏杆 


延庆路141号是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的旧居。程十发在人物、花鸟画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也都具有一定造诣,他曾长期担任上海画院院长。程十发、张金锜这对画坛伉俪在延庆路上一住就是整整30个春秋。程十发在此创作了《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插图,水墨连环画《阿Q正传》等经典。


延庆路151-157号


联排花园住宅


延庆路151、153、155、157号,建于1936年,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是带有西方新艺术运动风格特征的四单元假四层联排式花园住宅。我们可以从其平面布局体味到1930年代后期租界房地产开发的一些特征。这幢住宅在有限的范围内提供了四户独用的花园住宅。建筑坐北朝南,沿延庆路紧贴街道布置,虽然每户面阔不宽,但南面都有相当进深的独立花园。尽管比不上早期开发的大花园住宅,但想象当时从街道进入住宅步入花园,一种都市村庄的宁静还是会让主人相当惬意。

建筑的沿街立面也呈现了一种高度都市化状态下的设计特征。每单元重复同样形式,传统的上下三段式构图还是可辨的,干粘卵石墙面是当时的典型做法,显得颇有质感。要说这建筑最精彩的地方,是每户沿街立面的主入口,从造型到材质和色彩的搭配都显现了设计的功力。宽幅出挑的混凝土雨棚做成微微突出的曲线;下面是曲线同样优美的砖砌平拱门,拱券逐层内收,形成立体感,而支撑雨棚的两侧墙垛下部又是以舒缓曲线为收头。


延庆路11弄


延庆路上最老的建筑


延庆路11弄的哥伦比亚公寓大概可算是延庆路上最老的建筑了,它始建于1912年,为混合4层结构。公寓里面曾经居住过一位著名的张医生,他为了解X光的性能,拿自己作为实验对象,结果两条腿残废了,只能靠拐杖度过大半生,这种献身精神实在令人感佩。

延庆路11弄1号在抗战中曾一度成为浦东中学的校园。浦东中学创办于1907年,是近代上海的第一所完全中学,首任校长黄炎培。这是一所曾蜚声海内外的历史名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享有“北南开,南浦东”之盛誉。抗日战争爆发后,浦东中学遭到日机炸毁,被迫迁往浦西,在延庆路11弄1号内继续上课,1951年返迁废墟之上的校园。


延庆路18弄


花园住宅里的私人疗养院



延庆路18弄内藏着11幢联排式花园楼房,门前都有各自独立的小花园,环境十分幽静。弄底有一幢大型的花园住宅,曾是私人“格罗疗养院”,后改名剑桥医院。这所针对富人的疗养院,设施极其豪华,花园内树木繁茂,草坪碧绿,环境宜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归属上海市卫生局。解放后归卫生局。



1943年9月,邹韬奋为了避免引起敌伪注意,转移到格罗疗养院治疗。这时癌细胞已转移到脑部,邹韬奋每天头痛不止,只能靠注射杜冷丁度日。徐伯昕后来记述:疼痛最剧烈时,先生用两手捧颈,转侧起伏,呻吟不息,眼泪夺眶而出。先生常对在旁的朋友说:“我的眼泪并不是懦弱,也不是悲观的表示,只是痛到最最痛苦的时候,用眼泪来和疾病斗争。”


延庆路96弄


中国蓝印花布馆


位于延庆路96弄内的中国蓝印花布馆,是由日本籍老妪久保玛莎与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蓝印花布社共同收藏合办的。陈列馆收藏蓝印花布品种500多种。有清光绪年间浙江宁波的蓝印面料;有日本著名作家芥川之介穿着的蓝印花布睡衣;有用这种花布制成的伞、裙、书包、钱夹、拖鞋、各种小动物以及其他工艺品。还有用蓝印花布装饰的乡下木床和江南农村常见的织布机。

1955年,日本人久保玛莎在东京中国商品展览会中看到蓝印花布后,就被这种充满乡土气的中国民间土布深深吸引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在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的支持下,她整整花了18年时间,走遍了启东、南通、南汇、崇明、甪直、周庄、桐乡及贵州、云南等地进行调查、采访、搜集。此后,又花4年多时间与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共同筹办了“中国蓝印花布馆”,1989年初正式对外开放。


来源:文化徐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