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 石板岩承载的梦想

 泷水随心斋 2017-08-11



绝壁长廊 ——  第二届广东中国画写生创作高研班太行游记



       今天,我们离开南坪,集体转移到石板岩,行里画具又一次挤满大巴。以前听莫肇生老师说过,石板岩那边更有特色,心里就多了些期许。


       石板岩是一个小镇,地处河南林州市西,南北长约30公里,自然风光秀丽,著名的王相岩和桃花谷景区就位于此地。我们赶在午饭前到达桃花谷景区,在入口附近的太行画苑安顿下来。这里以前是一个政府的招待所,后来改为写生基地。就是今天看到的模样,这里离镇区约2公里,游人不绝。









        下车搬好行头,有序的等待安排房间,走进大门,大大小小的牌匾占满了一面墙壁,琳琅满目都是各大院校的名称。




     

  

        过道上堆满了油画,一股开油水和颜料混在一起的味道充斥着空气,各种风景的、静物的、写实的、抽象的,上下左右穿插其间,犹如一个用俯视角度陈列着的绵延展墙。 我和汤的房间在走廊的尽头,一路从中走过,那些硕大的头像就会忽然露出来,睁大眼睛,用僵硬古怪的表情无声无息的凝视着你,让人有点不自在。






        午饭过后,在门口集中,我们顺着公路向附近的村子走。如果你没到过这里,你是想象不出那种震撼的,在路旁,在村子,在墙沿,在空地,任何一个能集中人的地方都布满了各式各样制服的写生大军。














        有人会问,这里面有多少是未来的艺术家? 我们知道,这也是社会对各大院校扩招,而导致淘汰率很高的咎病。


       我想起许钦松先生说过:“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人生终结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进行审美教育,接受审美熏陶,当他们热爱了艺术,也就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再坏也坏不到那里去。”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社会虽然不需要那么多的艺术家,却真是需要更多的,有审美观念,经过审美教育,懂得用审美形式表达生活的新生代。只不过这个美学的基础教育今天全都让大学来做,颇有本未倒置的味道。





        他们为什么要来这里?


        这个问题我觉得对我们同样适用,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或者说,我们为什么不在家里画呀?除去师自然这个因素,我想,应该是纯粹,我们将自己隔离,才可以更好的找到自己。


        知乎上其实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有个回答点赞特别高。


        他说,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石板岩的老房子是用石头盖的,包括瓦面,都是石板,上面可站人,我们特地上去走了一次,感觉很牢固,村里新的现代建筑不断的冒出来,红的蓝的,方方正正的像个盒子,马老师以前来过这边,他很感慨说,这样下去,再过十年,这些房子基本都会消失。








        一些老人家在自家门前聊天,说着些当地的话,我们走过打个招呼,想说上几句,老人的普通话依然有很重的口音,我们似懂非懂,只好报以微笑。










       村子依山而建,很多房子和中国大多数的农村一样,没人居住,没人维护,就任它日复一日的在风雨中衰微。







     主席很稀奇的研究,因为我们在家乡都没有见过,但我们是不会摘的。





         村子里有很多果树,看这棵桃树,果子己经发红,静静的在等待着它的主人。






       走到另一处院前,一棵梨树上面挂着一块纸皮,上书着“果子有毒小心”的示警语,可能游客多,不免有些人没规矩。





        山楂树之恋的山楂树。有否想起那个有一双弯弯的眼睛,看起来怯怯的静秋?有没有想起那个阳光的老三?他们看到了一株开着红花的山楂树,却没有等到自己的未来,只给我们留下一段真心付出、干净、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









      绕着 村子逛了一圈,我们挑了地点坐下,我决定画这个房子。








        马文西老师画画特别严谨,细心思考,用笔高古,但每个细节又都是从自然中来,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这种认真的精神感染了许多同学。







   云雾飄渺,大山在远处耸立,天色渐趋,一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回到住处,见到一个老人正从写着“自己一个梦想......”的横幅前走过,他看着我们,目光充满了慈爱,忽然间,我心里一酸,想说些什么,又什么也说不出来,仿佛这一眼己经包含了千言万语,直达了内心与灵魂。





       白天的热闹终于随着空气中的闷热缓缓散去,夜色下的大行画苑一片沉寂,山那边闪耀着一片奇异的光芒,我想起了那些学生,想起了自己,想起许许多多的人,我们如候鸟一样飞来,又如候鸟一样飞回我们来的那个地方,那道光芒就像是梦想发出的诱惑,那么绚丽多姿,我们追逐梦想,并不是要成为艺术家,我们只是会被这种艺术的美妙所吸引,这难以言喻,就如飞蛾扑火,就如我无法解释,艺术为什么会令人有一种追求光明,勇于献身的精神......


       夜凉如水,愿我们的一切安好!







往期回顾:

(一)  守我们的约定

(二)  走进神龙峡

(三)    郭亮村的绝壁长廊

(四) 幽幽黑龙潭



待续:


(六)    这个村子叫高家台

(七)    大山里的韩家洼

(八)    太行大峡谷

(九)    雨雾王相岩

(十)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十一)   嵩山少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