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年高考家长提醒: 这些误区切莫重蹈覆辙, 过来人的建议务必听取!

 书缘空间 2017-08-11

作为准高三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志愿填报规则和专业选择方向,以免在高考结束后无从下手。许多17年的高考家长就面临这一问题:

因此建议18届的高考家长们提前学习高考志愿报考规则,高三一年孩子和家长都不容易,一定要抓紧有限的时间,以免重来一次。

重中之重:做好报考准备,切忌盲目填报!

家长应该学习的报考知识有:

政策信息的准备。包括:

①认真阅读、领会当地当年发布的有关高校招生的各类信息,熟悉招生政策和规定。

②仔细阅读当地当年的招生专刊上刊登的招生专业目录以及考生填报志愿须知等,了解院校的办学性质、收费标准、所属批次,掌握填报志愿的其他要求等。

上一年的招生考试手册很有帮助

③通过有关院校的网站和宣传资料,了解高校的办学地点、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培养方向等。

④仔细查阅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对进档考生的排序办法、录取规则等。

⑤了解《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及院校招生章程中有关院校和专业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避免因身体原因填报不当造成院校退档。

报考技巧的准备。包括掌握预测学校录取最低分数线及专业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全面分析确定各批次各院校志愿及专业志愿,并填报好志愿草表。

盲目报志愿的后果有哪些

若是,没有提前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家长盲目和随意为孩子填报志愿,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随意填报了与自身条件相距甚远、不可能被录取的学校,浪费了一次有可能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机会。

  • 盲目填报了孩子不想就读的学校或专业,录取后既不能退档,又不能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如果不到学校报到,不仅浪费了学校一个招生名额,而且还影响了其他考生的录取。

盲目报志愿,可能12年的苦读都白费了

  • 随意填报了高收费的学校或专业,被录取后,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难以承担高昂学费,想再进收费较低的学校或专业又不可能,会影响自己继续学习和深造。

  • 盲目填报了因身体条件不予录取的院校或专业,不可能被录取,即使录取了,进校复检查出后也会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 盲目填报了自己不熟悉、不喜欢的院校及专业,对学校情况不了解,入学后大失所望,无心学习,不仅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还耽误了自己的发展。

报志愿不理智现象有哪些?

报志愿忌不理智

  • 报考体检受限专业。

  • 不恰当地放弃外地院校。

  • 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 让家长、老师一手包办。

  • 一门心思奔名校。

  • 不了解院校属性与专业的特殊要求。

  • 随便地填报服从或不服从专业调剂。

  • 不知道在何地、何处(是否校本部)上学。

  • 不看高校的招生章程就填报了志愿。

  • 既不知院校志愿分数级差,也不知报考非第一志愿的前提条件就填报非第一志愿。

  • 不知道学校的专业是何录取办法,就匆忙选择了学校和专业。

  • 平行志愿或非平行志愿没有梯度。这些都是切记要避免的。

填报高考志愿常见的失误

  • 预测校线不准或对自己的成绩猜估不准导致落选。由于所填报学校的调档线太高,考生成绩达不到调档线,各志愿都落空,没有机会参与投档而落选。

  • 填报志愿过少落选。填报的志愿太少,如只填报一个院校志愿,填报院校落选后,再没有机会参与其他院校录取了。

  • 专业志愿填报失误落选。部分分数较高的考生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而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档案投到了学校,但高校无法满足其填报的专业志愿,被退档。

  • 填报了因身体条件不符合高校录取的专业。

不服从调剂可能会造成退档处理,要注意!

  • 随意的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

  • 相关科目成绩低。高考成绩达到了学校的调档线,但由于某一门单科成绩太低,或者与填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没有达到学校要求,学校不予录取。

  • 因选择的学校专业录取办法错误,而被退档甚至是高分退档。此外,还有因档案内容不全、不真实等原因而落选的。从某种角度上说,录取期间被退档的各种情况,高校将其称之为退档的主要理由;而对于考生来说,几乎全都属于志愿填报失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