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浙江省青年书协教育委员会暑期书法传习讲堂第一期(二)

 昵称41130573 2017-08-12



第①天    丁万里老师



我们拿到一本字帖,尽可能多的了解字帖背后的信息。比如书法史、大背景、时代的影响。同时代的书家作品等等。


工具:

笔:唐以前多以硬毫为主。

墨:墨汁胶重、行笔不畅,损笔,可磨墨。

纸:写二王书法用偏熟的宣纸,生宣明代以后才出现。


学员笔记△


丁老师示范△



线条形态(关系、矛盾)

打破平行,打破对称,先制造矛盾,然后再解决矛盾。


❶粗细:提按、纵侧,单笔画和笔画之间,把粗细夸张。

❷长短:比例科学化、数据化,要有“度”。

❸角度:笔画的角度,入笔起笔的方向都会影响到结构。

❹形状:线条两端形状对线质有很大影响,方笔显硬,圆笔显厚。


 《姨母帖》古朴,提按较少。


王羲之《姨母帖》


:横向夹角,竖的粗细。

:两竖的弧度、横的角度、横与竖接,左右疏密。

:两横比例,形状,短横外段厚拙。

:两短横形状。



第②天    陈显丰老师



陈老师在示范▲


1、临摹,每天解读一个字

2、读帖,先看几分钟→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3、怎样去看帖(整体)

4、起笔,每一个笔画的方向的不同,字的形状也就不同

 

《兰亭序》的“之”,《集王圣教序》的“大”▲


 

1、每个字形不对称为主

2、分析每个字的势,切忌平

3、注意封闭空间的形状、大小

4、上下结构一般上半部以疏朗为主

5、分析王字的线笔画向、走势,三横之间的距离大小,切忌平分


《集王圣教序》的“圣”▲

 

1、注意每个线条的方向、位置,不要雷同

2、切忌把字写对称,以不对称为主

3、注意每个笔画的弧度

4、注意封闭空间的形状、大小

5、每部分的疏密关系要明确切忌会糊


《集王圣教序》的“生”▲

 

1、起笔是关键

2、注意左右关系

3、连贯性

4、中轴线,两条竖线要错开,勿在一条直线上


《兰亭序》的“怀”▲


 

1、两横的方向位置,线的方向

2、注意撇、捺与竖的交叉点的位置,不能同时交叉在同一个位置

3、两撇的方向不平行

4、上半部分密,下半部分疏

5、阴影的形状

6、竖不要短,撇要直撇出,捺要向下,不要平捺

7、局部小三角形注意


《兰亭序》的“永”▲


 

1、点逆锋起笔

2、直线上直下弧线

3、竖短勿长。

4、“口”字的转折方笔,勿僵硬

5、“口”的封闭空间的形状


《兰亭序》的“和”▲





第③天    汪永江老师



魏晋时代的草书与草法


政治:南北割据,因京杭运河统一。中央弱,地方强

思想:道家,《老子》、《庄子》、《易经》

文化:魏晋风骨

竹林七贤,文化丰富

草圣:皇象


草书发展史:草书的发展第一辉煌期是汉代,第二辉煌期是魏晋。汉初(刘邦)时期出现草书


目的:为了简便    

秦代以秦书八体为主,朝廷中央用庄严场合篆书,普通、地方用隶书

汉代以篆、隶为主,大事用篆书,小事用隶书


皇象《急就章》▲


草书出自西北河西走廊的军书令


目的:适用、快捷、方便

草书的最初名称:草隶、隶草

最早的草书家是张芝(西北汉简以草书为主)

纸张普遍的使用在西晋


汉章帝时期让官员以草书上疏

西汉中期史游的《急就章》,这是蒙学字书,统一了草书的写法

东汉时期草书家:崔瑗、张芝等

张芝用草书与天地对话,从中获取“道”,出现草书第一个高峰期

东汉末年(三国初期):楷书诞生,当时钟繇的楷书、行书


张芝《二月八日帖》▲


书信的书写是家族的象征,反应一个家族的礼仪,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族课本”,例如:索靖的《月仪帖》


索靖《月仪帖》▲


通过书信书体的不同可以判断辈分高低,给长辈写信一般用楷书、行书或者章草。平辈写信一般用小草。给晚辈的信一般大草。如王羲之的《姨母帖》是给长辈的信,《十七帖》是给平辈的。《此事帖》是给晚辈的。


王羲之《十七帖》▲


魏晋以瘦为美,唐代以肥为美。

东晋的门阀政治,以家族为团体,王氏、谢氏为代表。寒门学子没有希望,直到隋代的科举制度改变了寒门的现状。


魏晋书法具有贵族气息,家族气息。

南朝梁武帝热衷于王羲之书法,命周兴嗣编王字一千(《千字文》),用于王储教学。

唐中晚期,韵师古研究《急就章》,后有著作《急就章注》,梁以后楷书为主。


章草(隶书的简化符号),经济、实用、简单、质朴,以皇象、史游为代表。

今草(章草的简化),以艺术化原则进行书写,连绵不绝、优美、文雅,如:王羲之、智永的草书。


高僧、道士同步推动草书

元朝:章草、今草并行

赵孟頫《六体千字文》


赵孟頫《六体千字文》▲


行书不真不草、皆而有之

三国时期称古行书,东晋时期称今行书


草书是行书的重要来源

王羲之书法,内敛;王献之书法,外拓

智果的《心成颂》第一次对偏旁部首做总结


王献之《廿九日帖》




第④天梁小钧老师


梁老师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做了一一回答。



要点:

▶大部分字帖决定他的并不是笔法,而是空间、结构(间架结构)

▶临摹并非一模一样,有选择的临摹,选择一种特征进行吸收,清楚从中要学到什么,这是初级的要求

▶先有判断再临帖,会更有感觉

▶学习书法要注意的第一要素不是笔法,而是间架结构(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


读帖▲


▶间架结构是框架,笔法是装修

▶临帖先抓形六七分,知道熟练,再贯气

▶真正感动人的作品不一定重技法,作品首先要打动自己的内心

▶写字要全身心投入,把宣纸当作战场,一分心就死

▶大草打破单字概念,注意连绵不绝的字组关系,小草一字一字独立,偶尔有一两个字相连,情感表达上大草更抒情更有气势


梁老师示范




第⑤天王冬亮老师



一、知识的储备


写字脑海中要有“字体库”(对体的理解)

王羲之小草从《太清楼法帖第七卷》取法容易得到字法的规律

《智永千字文》作为范本,是要讲明一种书法的常态

如:西汉《仓颉篇》《集王圣教序》都是作为“标准字样”

来看待的,学习的人不妨参悟一下是何种原理使其统一化,而不是讲他没有变化。

不要被表面的运动感迷惑,要看到后面的东西,字帖要多看多关注

知识储备越全面越好,不要只是就字临字


《集王圣教序》▲


二、诗化阶段

读古文诗词(写字是小头、文化语境是大头)

读诗文感受其气脉、造境

用诗词来浸润技法,技法只是初级阶段。

魏晋思想的来源是老莊、《周易》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是经验世界的诸相,都处在流逝的过程中,不在经验事象群是长久的。

长久者就是事象所循之规律,就是老子所谓的“道”。

万物静观皆自得——程颢

鹤舞不如闲立时——辛弃疾


王老师示范▲


推荐书目

《崇善楼书系》

《碑刻文献学通论》

《老子今注今译》

《庄子今注今译》

《文心雕龙》

《朱子语类》

《近思录》

《启功论书绝句百诗》

《说写字》



第⑥天沈乐平老师



一、字帖(书体)在它的发展史上所处的位置(了解背景)


二、观察方式(分解式观察),手的表现低于眼的观察

《张迁碑》重涩一些,《曹全碑》重流畅一些

注意单条单线中间的提按;线与线之间的提按;字与字之间的提按


《张迁碑》与《曹全碑》对比图▲


三、速度(墨色变化)

速度与技法的关系:熟练度高了之后再提速,先不考虑速度,考虑书法动作是否和古人一致(观察单笔、单线、单字的技法点是否全)


四、观察每一个笔画的起收笔,中侧锋的转换关系

首先看懂应该怎么做,分阶段解决点、线的关系,实际示范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五、结构(字形)

字法即章法:空间分割的问题。

❶外轮廓(长短方圆胖瘦……)

❷重心(高低)

❸轴线

❹内部空间分割(计白当黑,黑线与白块)


六、章法(前后左右关系)

前后左右空间对内部空间影响很大。

创作的能力取决于临摹(临古人)的能力

把古人的要素通过个人的方式进行重构


临摹与创作的关系:

创作中所缺的要素去临摹中找

创作需要增加什么去临摹中找

过程要“养”(临摹到创作)

创作不等于创新

“新”不是创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


沈老师示范▲



第⑦天吴长青老师



创作或者临摹一幅长卷,从中体会一幅完整的作品所需的步骤。

先选择内容、确定纸张、确定字的大小、纸张的高度、长度、后期装裱的纸张选择、装裱的纸张颜色选择等等。

最后吴老师亲自手工做了一个完整的长卷。


吴老师手工贴隔水▲


完整的长卷▲






学员作业选刊


学员作业▲


学员作业


学员作业


学员作业


学员作业


学员作业


学员作业


学员作业


学员作业


学员作业




以上文字根据学员笔记整理,有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