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门口垃圾遍地:丢掉的是垃圾,遗失的是素养

 昵称815848 2017-08-12

近期,小编留意到这样一件事——


暑假期间,正是高校迎来观光游客的高峰期,清华、北大成了孩子和家长们前往游览的热门目的地。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游客等待参观的排队现场,垃圾遍地。附近环卫工表示,暑假大量游客排队进校参观,每天都有很多垃圾,能装满七八车。


 

顺着游客的队伍旁散落着很多水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在队尾有环卫工人正在进行清扫。


“我们两个人在这边打扫,每天垃圾都很多,我们工作用的那种环卫车,每天能装满七八车吧。”一名环卫工人说。

 


在队伍里,一名女士怀中的孩子正在吃冰棍,这名女士随手将冰棍的包装袋扔在了地上。随后该女士拿出纸巾,为孩子擦了嘴角和手上的污渍,又将纸巾扔在了地上。

 

看到这样的画面,不禁让我们“汗颜”:家长和孩子都很向往名校风采,不辞辛苦千里拜访。但是在“名校参观热”的背后,我们带领孩子参观、学习、追寻的到底是什么;由我们亲手丢弃的垃圾承载的教育意义被忽视,而丢弃的又仅仅是垃圾吗?

 

一些网友纷纷评论:“没有公德约束,考进名校有何用?”

“你与清华北大的距离,差的不只是一个参观的距离!”

“扔掉的不仅仅是垃圾,丢掉的是素质!”

“成绩再好,拿奖再多,在随手乱扔垃圾面前,也是要低头的。”

 

相比之下,前些天在南京地铁站里的一群农民工师傅的表现让人感动。



一群农民工师傅看着一班班列车驶离,迟迟不愿上车。原来,他们怕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影响其他乘客,还说:“年轻人上班要赶时间,让他们先走,我们不赶时间。”足足等了2个小时,他们才搭上列车。

不由得让人感叹,素质比学历重要的多。

 

不能只顾看头顶的名校招牌,却忘记观察脚下的垃圾成堆


近期网上有一篇爆火的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讲的是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


为什么3万元省吃俭用还是不够用呢?这位妈妈算了一笔账:

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孩子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


最后妈妈由衷感叹:“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舍得为孩子花钱了。只要孩子可能“需要”,只要对孩子“好”,花多少钱都没问题。所以,利用暑假,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夏令营、游学班、素质拓展班的父母大有人在。但是问题恰恰是,孩子的教育不是钱到位了就自然出成效了。

 


北大清华是许多父母孩子心中向往的高等学府,每到节假日,以家长和孩子为主的游客就会特别多。据清华大学门卫称,凌晨四点就有人开始排队,有时早上6点多就将近达到上午场次接待人数的极限。北大参观无人数限制,只有时间限制,但是等到开放时间结束,还有很多人在排队。


参观名校本身也可能是一件积极意义的事情,可以让孩子感受名校的文化氛围,激发孩子立志上进的情感。但是如果我们只顾看头顶的名校招牌,却忘记观察脚下的垃圾成堆,那么纵使带孩子游览了再多的名校,也丧失了应有的教育意义。让人欣慰的是,据清北的学生反映:大多数的人还是比较有素质的。

 

优秀的品质就是买不到的教育,是花多少钱都无法解决的“深度”教育


说到底,撑起孩子的不是钱,而是家长们容易忽视的素质教育、品德意识,不是“将来”,而正是“当下”过分强调“将来”,却忽视“现在”的教育是不对的,就如同,我们过分强调成功,却不知道孩子身上的品格,是他能够携带一生的“成功”。基础教育的起点,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优秀的品质就是“买不到的教育”,是花多少钱都无法解决的“深度”教育。

 

有时候,当我们停下来想想,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我们太过焦虑,只想着培养孩子的知识和技能,却忘记了品德的培养,这就陷入了一个“教育怪圈”——把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和关怀简化成了一条扁平的线,但我们的孩子实则应该成长成一个立体的,大写的人。

 


古代人讲求“吾日三省吾身”,便是自我约束、自我察觉、自我修正。自负其责,才会秩序井然。一个守规则、有教养的人,时时刻刻心里都装着他人,懂得推己及人,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到哪里都能得到点赞。家长恰恰应该注重的是培养具备这样品质的孩子。尤其是我们看到去高校游览的很多孩子还是中小学生。

 

调查显示,7岁到12岁的孩子在公德心上会有弱项表现,例如乱翻他人东西,插队、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等等……这正是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社会公德的时期。学会把“小我”融入“大我”,把“私德”变成“公德”,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损毁他人物品,就应该赔偿,乱扔东西就应该捡起来放进垃圾桶,不要为孩子的行为辩护,正确承担后果,孩子才会明白行为的重要性。

 


所谓公德心,就是在公共场合不打扰别人,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我们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就是个人无形的名片,家长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孩子便会成长成什么样的人。“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只有率先躬身,才能再令其行。所谓言传身教,正是如此。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我们切忌不要做那个最早给孩子传递负影响的人。

 

小编相信,在照片里的众多家长中,一定有家长想捡起这些垃圾。或碍于情面,或受环境的影响没有行动,最后选择了沉默。我们心中的秩序是不容忽视的,公德心在于自觉,尤其是作为父母,要准确、大方的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念。在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友善地劝解,也可以默默地收拾好周围的垃圾,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捡起垃圾,一言一行中,都是传递。


小事见大,滴水穿石。孩子的品质需要一天天培养,做孩子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榜样,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