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金樽清影 2017-08-12

为了进一步努力打造阳夏(太康)谢安故里品牌,为世界谢姓族人寻根竭祖搞好服务,发展根亲文化旅游事业,促进太康经济快速发展,筹委会一直在作出自己的努力。

8月7日下午筹委会主任刘吉宇、执行主任李国宣携筹委会秘书陈光,在太康县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阳夏(太康)谢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阳夏谢氏家族专缉总编谢锐成陪同下从太康县县城出发前往符草楼乡千年古村槐丘寺村——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在前往槐寺村的路上,两位领导与谢锐成部长就阳夏谢氏的传承与发展,谢安故里的学术研究,谢氏文化的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谢部长介绍到:

太康大地,沃土万顷,人杰地灵,藏龙卧虎。 夏朝时代,阳夏就已经成为举世闻明的名址了。

夏朝时代有四个国王生息发展,死后殡葬于陈郡阳夏(现有太康志记载)。四个国王分别是太康、少康、槐、芒。他们之所以称得起一国之王,他们各有所长,又各树一 帜。其中槐最有卓越的远见,他认为阳夏地处中原,能稳定国家社稷,确实是一方风水宝地;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要有继承祖业和发扬光大祖业的雄心大志。为此, 他视察了整个阳夏的地理,风俗以及民情,了解到阳夏大地有很多宝贵的地方,除城郊之外,最为突出的地方是城郊东南四十五里有一片高凸的地方(今槐寺遗 址),那里与城郊相望,有卧虎藏龙之势。如果把城郊与此一起占居,后世子孙发达可望。于是,他们在老年时对后人交待,等他百年之后,一定要把他葬在此处, 他的后世人照办了。后来此地就有了槐丘之说。

槐寺原名槐丘寺,历史悠久。在该村有古墓一座,有断碑碣记载:“夏后槐葬此”,经文物部门发掘鉴定该处为仰韶、龙山及商、汉四个时期的文化遗志。据当地村志记录该村有上下5000年左右。该村古文化历史文物极深。

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槐寺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槐寺遗址是一处高地,南北长152米,东西宽146米,面积约22200平方米。遗址东部文化层厚1.5米,中部和西部文化层厚达9米以上。

谢氏起源于唐河,但其支派旺族在河南省太康县,谢姓的辉煌文化也源于太康。至今太康境内仍有十几个谢氏村,其中城北谢庄、城西南谢堂、城东南槐寺集聚谢姓人口最多;其中遗址老冢镇的谢堂村有谢安故里文化园、符草楼镇的槐寺村谢安大宗祠最为著名。本地谢氏后裔都以谢安先祖为自豪。

现在的槐寺行政村94%人口中都姓谢,2%的人口姓陈、2%周、1%左右的人口姓梁、剩下人口姓刘、王、贾、李、朱。是国内罕见的单姓氏大村,是谢氏宗亲垦亲大会的集散地。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缵公生长在陈郡阳夏,居官洛阳,陈郡阳夏谢氏尊称该公为一世陈郡阳夏谢氏祖。

缵祖,克勤克俭,教子有发方,生有二子,衡、澄。衡饱读诗书,胸怀经纬,为晋朝国子祭酒。五胡乱华,随驾东迁会稽始宁东山。后为东山谢氏始祖。

其间元代处士谢成念陈郡阳夏乃为祭酒公故地复还阳夏,居住城北百岗。生三子,伯 宗,叔宗,季宗。后世人,分居在太康县北各村、老冢镇谢家堂和县东南二十二公里处槐寺集(古槐丘寺)和以槐寺为中心的周围诸村。迄今,三处谢氏成为 陈郡阳夏谢氏家族的主体,谢氏家族的发展和现在的谢氏家族在太康这万顷沃土上生息,繁衍,奋发。

霎许,筹委会领导一行来到槐丘寺村谢安大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红色木门、门口上方悬挂着一块谢安大宗祠的牌匾,宗祠体现了法制国家一体特征。红砖和门口上方的主梁上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承载着历史人文气息。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在谢锐成部长的引领下,筹委会主任刘吉宇、执行主任李国宣带着景仰心情走进了谢安大宗祠跟前,倍感其建筑宏伟壮观;殿前石刻碑文林立,苍松翠柏掩映。

大家都知道,宗庙制度产生与后代。宗祠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也是祖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

眼前的这座大宗祠,记录着谢氏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全球谢氏族人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在全球谢氏心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和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走进正堂前方,面前竖立了数块谢氏后裔大贤大德海外知名人士,碑文石刻,筹委会主任刘吉宇、执行主任李国宣对每块碑文都仔细端详,认真阅读,见到重要的字眼拍照记录下来;不时向谢锐成部长询问有关碑文记载情况和信息记录。

这座宗祠是谢氏故里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全球谢氏后裔心中的圣殿;一直承载着全球谢氏寻根问祖、缅怀先祖的功能,发挥着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合作共进的积极意义;对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久远,作用越来越极大。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谢安大宗祠承载着对先祖的敬仰,所以一直保存完好;也曾多次捐赠修缮,谢安故里的后裔用自己的智慧书写着中华深厚传统文化的传奇。

碑文清晰的记载者全球谢氏宗亲联谊总会秘书长香港谢百超,全球谢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谢效光、台湾谢氏宗亲谢素姜、谢聪烽、谢敢泽,中华谢氏联谊总会总会长谢俊明、总秘书长谢贞超等谢氏知名人士为槐丘寺谢安大宗祠祠的捐资修缮情况。

2010年4月4日(清明节)中华谢氏联谊总会总会长谢俊明、总秘书长谢貞超来谢安故里寻根祭祖为修缮谢安大宗祠捐资。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2010年10月20日台湾谢氏宗亲谢素姜、谢聪烽、谢敢泽回大陆参加国家召开的商业联谊会议在商都(商丘)会后特此来阳夏(太康)槐丘寺焚香跪拜谢安巨大塑像并行重礼并捐资修缮宗祠。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2015年5月17日全球谢氏宗亲联谊总会秘书长、香港新宝树环保贸易公司董事长、福建省姓氏研究会谢氏委员会副会长谢百超来安公故里寻根祭祖为表胞情族谊而来捐资修缮宗祠。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看完碑林前行,宝树堂三个字首先映入眼帘,相传晋朝孝武帝驾临谢安官邸,見其庭园中有一株雄传大树,长得青翠茂盛,当时孝武帝指着大树对谢安言道:“此乃谢家之宝树。”谢氏以“宝树”为堂号。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东山门第、宝树家风,可见谢安大宗祠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内涵博大精深。宗祠记录者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门口挂上了“阳夏(太康)槐丘寺谢氏宗祠管理委员会”足见槐寺谢姓后裔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具有帮助人们寻根问祖、缅怀祖先、激励后人、互相协作的积极意义,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产生巨大的作用。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宗祠翘角飞檐,流光溢彩。屋顶上的琉璃瓦,在星辉月影折射下,闪着莹莹光辉,脊上琉璃群兽,栋柱油漆彩画,整体气势宏伟,金碧辉煌。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谢安大宗祠供奉的是东晋名相谢安。历史上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的指挥者。许多历史典故和名言佳句和他有关。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关中良将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等。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两位领导走进正堂瞻仰并不时拍照墙壁上悬挂着的全国及海内外谢氏宗亲来槐寺祭拜谢安公的照片和举行的各类活动;“慎终追远、光宗耀祖”是国内谢氏后裔知名人士捐赠。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悬挂于西墙壁旁边的对联“武持金戈定太平”让我们不禁想起中华五千年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淝水之战。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东墙壁悬挂对联是“文挥银毫安天下”则是谢安另一个被后人反复提起的谢氏家风。谢安不但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书法家、教育家。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走出祠堂,谢锐成部长、筹委会主任刘吉宇、执行主任李国宣合影留念。

筹委会主要领导走进千年古村槐丘寺详细参观大宗祠深情凭吊谢安公

走出门口,刘主任深情地说道:

筹备成立谢安研究会,主要是为了繁荣发展太康的根亲文化。让天下谢氏后裔“游子回归阳夏县,未曾感言泪自流。”

让他们回到故里深情祭拜并祭告皇天厚土、列祖列宗。

努力让他们早日回到梦寐已久的故乡温馨的怀抱。实现他们的宿愿需要我们太康人共同努力!

到全球谢氏拜祖大典举行时,当他们跨进家门就能真切感受到故乡亲人春天般的温暖和火一般的热情,用谢氏的特殊礼遇迎接款待他们。使他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作为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又是在非常庄重的场合,让他们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不仅感动,而且感慨,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在乡和在外宗亲血浓于水,让在外游子深深感觉到并代代相传“梦萦魂牵多少代,陈郡阳夏是我家”。

树有根、水有源,陈郡阳夏谢氏的根在太康, 陈郡阳夏谢氏的源就是我们脚下的故土。

大家同根同源,血管里流淌着同一样沸腾的热血;大家同祖同宗,头脑中注入着同一颗鲜活的灵魂。那壮严肃穆的缵公陵,雄伟壮观的安公祠是阳夏游子几百几千年思恋故里永恒不变的最大牵挂;那婀娜多姿、风光迤俪、流淌几千年不断的新老涡河,是谢氏乡亲和阳夏人民几个世纪期盼游子归来泪聚成河的真实见证。

李国宣主任为家乡建设和保存如此完好的宗祠替谢氏宗族感到十分高兴,为作为一个太康人感到自豪。表示要与谢部长和全县谢氏宗亲共同努力早日建设好谢安广场、谢王公大殿和谢安国际大酒店。到时候县城西南有陵,东南有祠,县北谢姓人口分布广;就会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点,上述3处为支点的历史名人纪念场所;就能实现全球谢氏回故里举行一年一度的祭拜大典的夙愿。

谢部长对筹委会两位领导深表感谢并言道:

为弘扬谢安文化,激励太康人民学习谢安精神,学习聆听谢安风骨,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让天下谢氏后裔感受和学习阳夏(太康)谢氏祖居地深厚民族文化精华,为到2020年谢安公诞辰1700周年举行全球祭拜大典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