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八纲缘来客,国医路上尽还真 在暑假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针灸协会的师姐发的一篇关于鲍老师《伤寒论》免费授课的推文,鼓励我们去报名参加。在大一一年进入针灸协会学习,稍稍接触了中医,接触到这一庞大而神奇的体系。在平素周日授课期间,老师也提及了《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重要性,便趁此机会报名参加。在未开始正式学习时与方班长有过短暂交流,她和我说:“不管你来自哪里,从事什么专业,只要你热爱中医,我们就给你个平台让你发展!”这句话令我这个中医小白很受鼓励,能在这么宽容的一个平台里学习,心里那种担心会跟不上课程,听不懂的心思就减淡了很多。 在班级里学习,很感谢班长,有时候会无法及时交作业,班长会宽限一下时间。每次班长总是在班里催促我们交作业,而我常常是倒数几个交作业的人,实在是很抱歉。迟交的原因是自己的视频还没看到,很多的笔记和心得还未写下来,不想要囫囵吞枣,而想要理解这是为什么和如何,所以会拖延。很谢谢郭班长的理解,会耐心地指出作业中的错误,解答疑惑,还记得班长鼓励要好好学习,努力学好知识。有一个好班长还有一群努力的小伙伴,每次看到群里的小伙伴们晒出满满的笔记和心得,都会有一种想要追赶的动力,在一个班级里有这么多有动力的小伙伴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督促一把,刺激一下,不要被落在后头。 第一次上课的内容中医看病三板斧:捉疗效,重望诊,崇脉诊。在捉疗效这方面,老师曾表示,要博采众长,尽力缓解患者的疼痛。结合小针刀、针灸、推拿等手段。还指出了有一些病症是需要我们首先考虑的,如发热、咳嗽、淋巴肿大等。在脉诊方面,老师提到了八个重要的脉象,浮、沉、弦、细、数、滑、紧、涩。由脉象推导出病机,由病机确定如何治疗。老师归纳了很多复合脉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老师不仅医德令人折服,师德也令人敬重。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把很多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总结和心得都无私分享给我们,每一次上课都可以收获到满满的干货。从太阳、阳明到少阳;太阴、厥阴到少阴,老师讲述了六经病的定义、判断标准和临床运用。记得老师在讲厥阴病时提到“单刀直入”,在试验很多治疗方案无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温阳”。往往可以达到治疗的作用。在药证一章提及了艾灸足三里和背俞穴可以转变“大三阳”。 听了那么多次课,有几点感悟,
离21天课程结束不到四天了,很舍不得,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收获很多,从六经到为医之本、方证对应。和一开始初入门槛的小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感谢有这样的一个机会,遇见鲍老师,遇见各位鼓励我和帮我解疑的前辈和慢慢动力的小伙伴。课程结束了,但老师会影响我至很久以后。 作者丨 广东药科大学 伤寒八班 蔡 莹 审稿丨伤寒八班班长 郭 凯 编辑丨新媒体部 刘 伦 本系列为鲍艳举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学习班的感悟分享。 医路漫漫,愿与众医友共勉! |
|
来自: AB向往神鹰 > 《52.经方方证与讲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