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上的一段视频,看的人心惊肉跳!也看得妈妈们眼泛泪花。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宝宝?这是亲生的吗?…… 冷静!冷静! 这其实是风靡西方很久的前庭觉训练。 什么是前庭觉 前庭觉是影响婴幼儿成长,和学习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前庭是脸的正前方,传达视听嗅味等讯息,这些讯息的处理中心在后颈部脑干(大脑中枢神经)前方的前庭神经核。由于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加上又要处理前庭讯息,所以是大脑功能最为重要的守护神,通常称为前庭体系。 前庭觉失调造成的影响 1、视觉不平顺:喜欢看跳动的(喜欢长时间看电视)不喜欢看静止的(不喜欢长时间观察书本)漏字漏行,把偏旁部首写反。 2、听觉不良:记忆力差,耳旁风,听力不佳,前言不搭后语,不善与人沟通,情商低下。 3、平衡感不良:左右手不分,好动不安,容易摔倒,原地打圈容易晕,上课不专心,摇头晃脑,爱做小动作,任性,粘人,自控能力差,兴奋,情绪不稳定。 4、触觉敏感或迟缓 敏感的:害怕陌生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过分依赖父母,容易产生分离式焦虑情绪,及强迫性,发泄式一再重复的行为,脾气暴躁,缺乏自信,消极怠慢,有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得总结经验,容易莽撞的继续重复过去的错误行为。 迟缓的:孤僻少动,不合群,缺乏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做事缩手缩脚,有自闭症倾向。 5、本体感不良:方向感差,容易走失、迷路,闭上眼睛容易摔倒,不由自主的倒地,站无站姿,坐无坐相,驼背、近视,过分怕黑,手眼协调能力差,大动作及精细动作欠缺,容易产生口吃及发育不良,不敢到黑暗的房间走动。 前庭觉训练这样做 宝宝的前庭觉训练,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就可以达到效果。 1-3个月 “摇摇乐” 摇篮是婴儿期最好的育婴用品,这个时期,宝宝的前庭在持续强化当中,而适度地将摇晃的感觉输入,可以促使前庭系统正常化。 宝妈可以在卧室内播放轻柔的自然音乐,再将宝宝置于摇篮中,轻轻地摇晃,让宝宝在悠扬的乐音中享受前庭感觉刺激。为了避免产生摇晃症候群,摇晃幅度不宜过大,且时间不宜过长(一次5-10分钟为宜)。 4-6个月 “忽上忽下” 可将宝宝以水平的方式抱起,并且慢慢地上下移动,让宝宝感受上下不同的空间感。之后再让宝宝平躺,改换一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另一手托住宝宝头部,平顺地上下移动,有时托高一点,有时托低一点。这样做可以让宝宝感受空间变化,并作出适当反应。也可以前后移动。 7-9个月 “颠倒乾坤” 此时期的宝宝平衡感已经较为成熟,可以接受来自不同方向的前庭刺激,以及复杂的重力、空间变化。 宝妈可以一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另一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部,使其呈现水平仰躺状,之后再慢慢地让孩子的脚上头下,头上脚下,使其有头脚位置的变化;或是先让孩子仰躺在床上,用手轻轻抓住孩子的两只小脚,平顺而自然地将孩子倒提起来,接着模仿老爷钟的钟摆的方式,将孩子左右轻摇5-10次。 也可以让宝宝俯趴在大枕头上,然后用手抓住并抬起宝宝的小脚(呈头下脚上的动作),停留约10-15秒,接着再放平。若孩子出现惊慌的表情,则不宜再进行。 10-12个月 “天旋天转” 前庭系统还有促进其他神经系统发展的功能。前庭觉的发展有助于幼儿站立与行走平衡感的发展。 可以让孩子俯趴在被单上,接着拉起头部方向的被角,然后慢慢地将被单沿顺时针方向转1-3圈,稍作停留后,接着再逆时针转1-3圈,借以活化孩子的前庭觉。 也可以让孩子趴在大人的肩膀上,托起孩子的双脚,接着大人先顺时针自转1-3圈,稍作休息后,再逆时针转1-3圈。 宝妈提示 宝宝甩来甩去是为了做前庭觉训练,但外国父母的做法在中国父母看来还是过于激烈。做前庭觉训练的强度实际上是因人而异的,不必模仿国外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