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菠萝| 鼻咽癌筛查取得重大突破!这5点应该知道。

 好书风 2017-08-12

顶尖名校博士,讲解靠谱健康知识

文|菠萝


这两天有个重磅科研成果:华人科学家卢煜明( Dennis Lo)的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用2万多人的临床试验,证明了一种无创筛查鼻咽癌的有效方法。


鼻咽癌也被称为“广东癌”,是中国特色癌,属于穷人癌的一种。因此这项成果对中国的高危人群意义重大。早期鼻咽癌治愈率很高,早发现,就可以救人的命。


在科学界,卢煜明是绝对大咖,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1997年发表革命性论文,证明了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无创产前检测从此诞生。这次,他跨到癌症筛查领域,再次做出了出色的工作。


鼻咽癌到底怎么筛的?这项研究到底牛在哪里?真的可以 “一滴血查癌症”么?除了鼻咽癌,其它癌症也可以这么筛查么?


今天就来回答这几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1. 鼻咽癌筛查的原理是什么?

核心是鼻咽癌和人类疱疹病毒(EBV)的关系。这个鼻咽癌的筛查,其实不是筛查癌细胞,而是筛查EBV病毒基因。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都是EBV阳性,而每个鼻咽癌细胞里平均包含高达50个EBV病毒拷贝!


大家可能不知道,和正常细胞一样,癌细胞也在不停地更新换代。每一天,都会有很多癌细胞由于各种原因死亡。而在死亡的过程中,癌细胞里面的物质,包括DNA,就会进入血液循环。


重点来了,由于鼻咽癌细胞中含有EBV病毒DNA,因此病毒的DNA也会随着癌细胞死亡而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有科学家猜想,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EBV病毒,就可能判断是否有隐藏的鼻咽癌细胞在生长。


如果血液中检测到了EBV病毒DNA,那么说明有鼻咽癌细胞在生长,反之,如果血液中检测不到EBV病毒,那么就很可能没有患癌。


但是这个猜想,一直以来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质疑。


最大的担心,是假阳性!


EBV感染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成年人都是阳性。但是,绝大多数EBV阳性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得鼻咽癌。


这有点像肝癌。虽然肝癌患者中,很多是乙肝病毒阳性,但绝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辈子也不会得肝癌。


因此,很多人觉得,不可能通过检测EBV病毒,来判断是否有鼻咽癌。


那这次卢煜明团队为啥成功了呢?


因为他们在5年前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能区分患者和非患者:


真正的鼻咽癌患者,由于癌细胞会不停生长和死亡,因此血液中持续有EBV病毒的DNA;而没有患癌的EBV携带者,血液中虽然也可能有病毒DNA,但是含量起伏不定。


因此,如果第一次检测阳性的人,间隔2个礼拜再测,健康人大多数会变为阴性,而真正得了鼻咽癌的人,绝大多数两次都是阳性!


一次检测,假阳性非常高,但连续两次检测,就能排除绝大多数假阳性,增加筛查的效果。


传统肿瘤标记物的筛查其实也是这样的。


经常有人体检,查出某个肿瘤标记物阳性,立刻吓个半死,赶快跑来问我。只要没有超标太多,我通常的建议都是:“别着急,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假阳性。过一段时间再去查,除非一直增加,不然不用担心。”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标记物,第二次就降下来了。


就有点像看小明是不是吃货。


第一天,发现他一口气吃了5个大馒头,但这可能只是偶尔饿了。但如果两个礼拜以后,又发现他吃了5个馒头,那……


吃货概率大增。


2. 这次研究最大意义是什么?

这次研究,其实并没有什么黑科技,使用的都是很成熟的技术。但意义十分重大。


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客观证明了一种新的筛查技术:连续两次检测血液中的EBV病毒DNA,能有效地筛查鼻咽癌。


第二,筛查出的鼻咽癌绝大多数是早中期,治愈可能性大增,因此能真正挽救生命。


下面这张图显示,这次2万多人参与筛查,最后确诊34位鼻咽癌。


其中接近50%都是1期,完全是可以治愈的。相比而言,在没有筛查的情况下,由于早期鼻咽癌没有明显症状,被诊断的时候近80%都是中晚期(3~4期)。

 


跟踪数据确实显示,这些患者由于整体被发现早,治疗效果好,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历史统计水平。 


3年存活率从70%,一跃到97%。



能否发现早期肿瘤,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是判断癌症筛查是否有效的最重要指标!


这次的无创鼻咽癌筛查之所以牛,就是因为它做到了!


3. 如果连续两次测出阳性,是否一定是鼻咽癌?

并不是。


这次研究中,2万多人中,有309个筛查阳性(两次都是阳性),但最终确诊的只有34位,“真阳性”比例只有11%。


了解癌症筛查的人会知道,这已经不错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假阳性率依然有89%。虽然连续两次检测能排除很多的假阳性,但不能全部排除。


所以,筛查阳性也不要恐慌,还需要进一步用鼻咽内窥镜和核磁共振确诊。退一万步讲,即使中招,绝大多数也是可以治愈的早中期。


癌症不等于绝症。


另一方面,19,626位检测阴性的人里面,1年之内只有1位被查出恶性鼻咽癌,远低于历史统计数据预测。


这说明筛查的假阴性比例很低,没有漏掉什么。


如果总结一下,就是:如果阴性,就是晴天;如果阳性,还得花钱。


4. 这个筛查适合什么人?

这次临床试验参与者,是在香港招募的40-62岁的华人男性,他们是鼻咽癌的最高危人群,最可能从筛查中获益。


这次的数据,确实支持在高危地区(比如广东,香港)的这个人群中,开展筛查。


但理论上来讲,女性也好,其他年龄也好,也都可以筛查。


那么应该推荐给这些人群么?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了,关键问题是信价比。


首先筛查是要花钱的,大概200多人民币一位。这个其实还好,但关键是如果查出阳性,就要进行后续的确诊,这个就贵多了,尤其是核磁,需要几千块。


刚才说了,在高危人群中,假阳性率都有89%,在普通人群中,真正患病的人更少,假阳性率会高很多,95%,99%都不奇怪。


这意味着很多人,都会浪费钱去做更多原本不必要的检查,动则上千,甚至几千块。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有钱,这当然不算大问题。


但对政府来说,比较头大。因为它面对的问题是:筛查是不是应该进医保?


是否值得为了找出那5%的真正患者,帮另外95%的人也买单?


这是个难题。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前所有的癌症筛查,都只推荐给对应的高危人群。这样的群体里面,假阳性率最低,信价比最高。


我个人觉得,鼻咽癌筛查也一样,应该从最高危人群开始推广。等有更多数据的时候,再决定要不要扩展到其它人群。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个人不差钱,又特别怕得鼻咽癌,那么自己掏200多快去筛查一下,我觉得也挺好的。因为98%以上的情况,会查出阴性,那么至少可以安心一些。


5. 类似筛查手段能筛查其它癌症么?

暂时还不行。


这次的筛查是一个特例,因为鼻咽癌和EBV这种病毒紧密相关,而且病毒DNA会被释放到血液里,而被检测到。


绝大多数癌症并没有这样容易检测的DNA特征,因此类似这种“一滴血测癌症”的成功,暂时还不可能复制。


确实有高科技公司,比如融资十多亿美金的GRAIL,想用类似的思路,做更广谱的健康人群癌症筛查。但这个技术难度极高,目前还只是美好的梦想。


结语

总之,这次卢煜明团队的成果很赞,对鼻咽癌高危人群绝对是大大的利好消息,我相信这个筛查会很快进入市场,惠及高危人群,争取把多数鼻咽癌扼杀在萌芽之中。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了解它的局限。这个筛查依然是有假阳性的,同时这只是癌症筛查中的一个特例,并没法直接扩展用到别的癌症类型中。


最怕的,就是有人拿这个新闻,给大家推销其它不靠谱的癌症筛查,比如“一滴血测N种癌症”,“一泡尿测N种癌症”,“一坨口水测N种癌症”。


下次遇到这种,你直接问一句:“这个假阳性率多少啊?”


很可能就省钱了。


------我是广而告之的分割线------


菠萝新书《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正在当当网独家预售,这是一本大家都能看懂的前沿癌症科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