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给我推荐了《特工皇妃楚乔传》,我对这类言情剧一直不那么感冒,大概是盛夏的空气在我心里太透明,配合着蝉鸣,捧上一部小说才不负这郁郁葱葱。 在原著中,楚乔是作为一名国家军人特工牺牲,随后穿越到了西蒙大陆,成为荆月儿,一名8岁的女孩。可是在电视剧中,为了使得情节符合历史,也为了添加玛丽苏元素——失忆、江湖追杀、逆天的娘亲,霸道内功,以及不知所踪的爹,虽然不知道结局如何,但是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著的味道。 该小说最核心的立意是信仰凌驾于爱情之上,改编为何极大地削弱了这点? 最重要的问题是:为何楚乔的信仰如此坚定?坚定到杀人不眨眼的诸葛玥也不禁去相信,坚定到黑化之后成为狠辣帝王的燕洵也逐渐支持她?唯一的原因是楚乔说的:因为我见过。 这就是她所有坚定地来源,逻辑的,历史的,难以动摇的根基。而就是这一点使得一无所有穿越到异世界的楚乔具有独特的气质,吸引诸多同时代的顶级选手对她倾心,震撼了腐朽的贵族统治,坚韧的心性令人为之侧目,也是她在21世纪学会的诸多军事知识及兵器技巧使得她得以统帅秀丽军。 而电视剧呢?她有霸道内功被宇文玥封印了,她一无所知被宇文玥一步步,手把手,亲自培养成了优秀的谍者,是不是满满的白子画既视感?我也总是会跳戏。这使得楚乔一开始就是有所依傍的,与剧中宇文玥所说的:“壁立千仞,无所依傍,天生的战士”几乎相反。 你想想,如果一个女生,有宠爱她的主子,有执掌风云令的娘亲,还有一帮诸如左宝仓、乌先生的老江湖沾亲带故,也和称霸一方的世子情意绵绵,那么就算她想逆潮流而行:废奴止戈,她又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尽管剧中是她母亲的遗志,加上出现了大同会员,但是在那样烽火的时代,他们是无法超越时代的额局限性看清未来的道路的,而穿越而来的楚乔,则是唯一的清醒者。 于家国情怀,她是接受现代教育和理念的军人;于个人身份,她是随时都可能被杀死的奴隶。因此,她的反抗和信仰便建立在坚若磐石的逻辑之上。 在原著中,楚乔因为燕洵救了她命,所以陪了燕洵8年,可是在剧中被改成了3年,甚至3年不到。看起来好像仅仅是数字的修改,实际上却很不一样。 因为3年只够奋斗一个高考,冲刺一个大学;只够读个研究生,硕士勉强毕业;要从一无所有的废墟里重建自己的势力,况且在敌人的地盘里,明枪暗箭的谋杀里,这难度系数太大,3年根本都不足以皇帝忘记燕洵这个人。可是8年就不一样了,8年可以把一无所知的少年培养成医学博士能拿手术刀了,8年足够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战士,比如抗日战争也打了8年,8年的光阴才能淘去许多旧势力,逐渐建立起新的网。 在原著中,楚乔在青山院并没有爱上诸葛玥,而诸葛玥却是真的杀了临惜还有荆家姐妹,也真的射了燕洵一剑的。楚乔身负血仇在8岁的荆月儿身体里步步为营,用21世纪特工的头脑在青山院艰难求生存,没有花前月下主人冷面热心的亲自培训。恰巧相反,楚乔是用自己的一身武艺和21世纪的军事知识倾囊相授,交与燕洵,所以才有后来燕洵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剧中,楚乔则是被宇文玥“养成”的,是官配的CP,也为了这一点,给了许多玥公子教授星儿武艺的温馨画面,虽然看起来为后期的星月CP埋下铺垫。但是这却导致星儿早就对玥公子有所期待,心动也恨。燕洵的落败只是恰好给了身世飘零的人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情一起以“唯一的家人”形式,捆绑起了命运。剧中的3年,楚乔并没有爱上燕洵,更多的是习惯和陪伴。 可是,原著中的8年,是时光飞逝的8年,在这个过程中,楚乔完全相信了这个男人可以实现自己“为自由而战”的梦想,是真的感动也是真的爱上,那个对她说回回山上青青牧草没有奴隶的少年。 所以,后来燕楚因为理念不一致而决裂,才是选择,才是放弃了爱情,才有了信仰凌驾于爱情至上被有力凸显。如果楚乔对燕洵没有那生死相随的8年羁绊情深,而仅仅是两个一所有的少年3年的求陪伴,那么这种感情在面临梦想与价值观冲突的时候,抉择的张力和撕扯便会极大削弱。
楚乔爱上两个男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以状态也相差很大。燕楚相伴之时,他们心中还有愤怒的力量,这种情绪经年累月成为一把呼之欲出的利刃,楚乔的心中还有梦想的光辉;而诸葛玥冰湖之战时,楚乔的自由梦想被燕洵毁灭,爱情也背叛了她,楚乔作为一个伤心欲绝的女人,一无所有,10年相伴燃烧了生命所有的光彩和能量,憔悴不堪心如死灰,连愤怒都没有力气有,心是空洞的。 所以,当诸葛玥借道卞唐救楚乔于危难之前,星月早已心心相印。在她的梦想与爱情全部背叛了她,发现前方有人与自己并行,有着同样的希冀。他们才是梦想被黑暗吞噬后,又在黑暗中劈开一道光的人。燕洵是复仇,星月是为梦想而战。因此,全文主旨呼之欲出。 剧中的改编不力不一而足,举个小栗子,原著中楚乔在皇家围猎中与扎马郡主手下比试,楚乔胜利后对方偷袭的片段,当时,燕洵则杂碎酒杯用碎片结果了壮汉,这个小细节完全地突出了8年燕楚的默契与信任,也完全在剧中被抹去。 由此,一流的军事政治小说走向了二流的言情剧,但不否认演员们的出色演技。这则下一篇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