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 这是我的家乡 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 这是我的家乡 这里的人们爱和平 也热爱家乡……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在祖国的北疆,辽阔的蒙古高原上,生活在草原和荒漠里的蒙古族用马头琴和长调传唱着游牧民族燃烧的乡愁! 是的,就是这草原的乡愁使台湾的蒙古族诗人席慕蓉这下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歌词里说: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啊!父亲的草原, 啊!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席慕蓉认为,蒙古文化就像她生命中的“火种”。她说:“1989年,我第一次踏上父母的故乡,第一次见到了蒙古高原。25年了,到现在我还是烧着的,我还在继续做,还想着继续去学。虽然蒙古高原是我的原乡,但其实它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世界,诱惑很大。那里文化的诱惑、大自然的诱惑、人心里美德的诱惑,对我来讲,这个世界好得不得了。” 如今,当再次聊起“乡愁”时,席慕蓉说:“现在我对蒙古文化是一种孺慕之情,已经不是当年的‘乡愁’了,没有‘愁’了。我已经从个人的‘乡愁’到被一个大的文化所吸引了。” 席慕蓉是我们华人都熟悉的当代诗人画家和作家,也是从小就离开草原的蒙古族人,她说自己是“燃烧的蒙古人”,她把这份燃烧的浓浓的乡愁写进了诗歌画进了画里传遍了两岸三地,让我们这些远离草原文化的内陆和沿海的年青人也感受到了蒙古文化遥远的诱惑。 我们古人在《古诗三百首》里就有记载南北朝时期流传的民歌《敕勒歌》里唱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千百年来,蒙古族人还在用他们悠远的长调和马奶酒传承着草原民族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神秘关系。美丽的蒙古袍和金腰带在蒙古歌声里跳起骑马舞。在长生天的神灵护佑下,永远也唱不完的歌声里,都是美丽大草原看不尽的风牛马羊。 这些古代和现代的诗与歌,穿插千年,不变的是辽阔的草原风光和游牧民族燃烧的乡愁。而乡愁,也是我们触碰到现代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只是少数民族如草原的蒙古族,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后把自己民族的记忆用蒙古长调的方式储存在了歌声和琴声里。同时也把这份北方民族遥远的乡愁永远地传递了下去。 这大概就是诗和歌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伟大的意义! |
|
来自: 昵称4191967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