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历史·定州窑

 芝润斋 2017-08-13

定窑之名源于定州。定州之地,古称中山国。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第九子为中山王,国都卢奴,在今定州城。刘胜留给我们的重要文物是“金缕玉衣”,当年发现后轰动一时,现藏于河北博物院。刘胜活了53岁,是吃喝玩乐的一生,也创下了历史上生子最多的记录。您猜猜有多少?《史记·五宗世家》载:“有子枝属百二十馀人”,就是120多个!真是龙马精神啊。刘胜的后裔,三国时的刘备每每自我介绍,都说是中山靖王之后。还有,就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刘禹锡,您一定知道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乌衣巷》。要说祖籍是定州的,唐代有一位诗人崔护,他写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您应该很熟悉吧?“人面桃花”一词即出于此。

名 人·历 史·定 州 窑

河北满城刘胜墓金缕玉衣河北博物院藏

北魏天兴三年(400),拓跋珪改安州为定州,这是“定州”的名字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隋一度改为博陵郡,唐、宋初又称定州。当年的定州曾管辖曲阳县,现在定州是河北省的直管市,烧造瓷器的曲阳县归属了保定市。

名 人·历 史·定 州 窑

南方龙窑外景图

名 人·历 史·定 州 窑

北方馒头窑外景图

上篇提到定窑发明的覆烧法,也是民窑在经营竞争中出现的。当时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瓷窑,都是用龙窑烧瓷。龙窑依山而建,体量大,一次可装入上万件瓷器,产量高。而居于北方的定窑因天气寒冷只能使用馒头窑,因窑身容量小,一次只能装入几千件。为了改变“仰烧法”占用空间大、烧成效率低的问题,定窑发明了覆烧法,就是把瓷器都扣过来烧,盘碗的口沿不上釉,避免粘连,称为芒口。烧成后,再在盘边或碗沿镶上铜边起到装饰作用,看观复藏“定窑白釉铜扣口印花碗”。口沿以铜镶边的瓷器较多,甚至有用银、金镶边的,窑口也涉及南北,汝窑、景德镇窑都学习使用它。

名 人·历 史·定 州 窑

定窑芒口覆烧法示意图

名 人·历 史·定 州 窑

金代 定窑白釉铜扣口印花碗观复博物馆藏

定窑在唐末宋初开始承接邢窑烧制白瓷,延续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定窑主要烧白瓷,看观复藏“白釉划花牡丹纹梅瓶”,也有酱釉的,这是釉中含铁量增高的原因,看观复展出的“北宋定窑酱釉渣斗”。

名 人·历 史·定 州 窑

北宋 定窑白釉划花牡丹纹梅瓶观复博物馆藏

名 人·历 史·定 州 窑

北宋 定窑酱釉渣斗观复博物馆藏

《红楼梦》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也有定窑酱釉瓷器:文中写到“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个土定瓶就是定窑的酱瓶,不是酱油瓶啊,不要看错,否则就是来这里“打酱油”的。

名 人·历 史·定 州 窑

定窑刻“官”字款

定窑是民窑,因烧制的瓷器精美,也曾被宫廷定制,器底刻划“官”或“新官”以示区别。这都是北宋前期,当时还没有为皇家专烧的官窑。定窑主烧白瓷,与五大名窑的其他四个窑口都烧青瓷不同,定窑也是五大名窑中唯一普遍使用刻划方式来装饰的。而且,定窑的圆雕技艺也很高超,大家最熟知的莫过于北京故宫的“宋代白釉孩儿枕”了。定窑和钧窑都是五大名窑之一,另外三个是“汝、官、哥”,下篇接着说汝州窑。(待续)

名 人·历 史·定 州 窑

宋代 定窑白釉孩儿枕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