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有割地,也有赔款,为什么有人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

 昵称27106408 2017-08-13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享国296年。为了统一十二帝这一说法,我们将“后金”也纳入进去。在这为数不长的三百年里,清朝创造出了康乾盛世,经济社会一度繁荣;到了后期,也屡屡割地赔款,将中国推进了痛苦的深渊。

清朝有割地,也有赔款,为什么有人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

我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朝代,一个国家更是如此。清朝的繁荣与衰弱都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有莫大的关系。从结果来看,清朝的皇帝能力是不同的,至少表现出前期卓越,中期一般,后期衰退的一面。不仅清朝,似乎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会有这样的表现。

清朝有割地,也有赔款,为什么有人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

但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有人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这种说法,乍一看似乎不妥,但仔细一想却还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作为创业者,努尔哈赤与皇太极自不必说;顺治帝入关,武功强盛;康熙文武兼备,完成一统,奠定康乾盛世;雍正勤政有为,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作为守业者,乾隆万国来朝,开辟新疆,清朝自此不修战事;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清代虽然开始衰弱,但三个皇帝的表现却也可圈可点,要么以廉著称,要么以俭名世;当然到了后来,同治中兴,促进中国近代历史进步;光绪锐意改革,大兴变法运动;溥仪无为,但不至于荒淫无道。

清朝有割地,也有赔款,为什么有人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

在史学家看来,清朝没有出过一个昏君,即便是混的最差的也没有到了昏庸荒淫的程度。这在其他朝代是难能可贵的。

这是为何呢?清代对君王的要求很高,比较极端的一点就是体现在教育上。有清一代,皇子一旦出生即刻抱出交与保姆,由40人伺候照料,主要学习饮食、言语、行步等技能;皇子幼年时,学习站班当差的规矩;6岁,即至上书房读书;12岁,学习满文;14岁,加习弓矢骑射……总而言之,皇子们享用的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其学习和训练也是比较系统的。皇子们如此,作为皇帝的继承人的那一位更是优中更优。也正因为这样,清代的皇帝无论是在学识、能力方面,还是在意志、毅力上,都是出类拔萃的。

清朝有割地,也有赔款,为什么有人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

严格的教育塑造了清代皇帝的统一特点,那就是比较勤政。这种勤政不分历史时期。乾隆帝每天5点左右就起床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很少请假;到了后期,勤政这一优点依然得以继承。即便是在光绪这样的大后期,无一不是“宵衣旰食,至深夜方绝”。

清朝有割地,也有赔款,为什么有人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

系统的教育,良好的训练,严格的管理,如果再考虑到漫长的考核期,清代的皇帝虽然能力都不差,但也养成了“中庸平和、不标新、不立异、不出格”的作人风格。

一个王朝的命运,君主的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清军入关时,英国已经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当时中国最缺就是一种革命或者革新精神。而这一点恰恰是有清朝一代各皇帝所欠缺的。

清朝有割地,也有赔款,为什么有人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

从这个角度上讲,“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是站不住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