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震海:“范跑跑”风波 价值转型期典型事例

 似水流年的记忆 2017-08-13

郑  浩:好,欢迎继续回到《时事开讲》节目,四川汶川大规模地震发生之后有一名教师在当时发生地震的时候,不顾学生安危,自己跑了出去,不过这件事情被披露了之后,引起了社会上的一个极大的反响,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声音,如果来看,我们再来听听邱震海先生是如何分析。

所谓“范跑跑”事件,应该说前一段时间是讨论的比较多。

邱震海:对。

郑  浩:那么最近好象是有所平息,不过人们还是念念不忘这个“范跑跑”,到底是怎么回事。

邱震海:对,这个事情出了有一段时间了。

郑  浩:对。

邱震海:应该是说512地震之后,就出了。

郑  浩:对。

邱震海:那么这个“范跑跑”本来原名叫范美忠,他是都江堰的一个中学老师,就是512地震那天的,当地的一个地方房屋产生晃动的时候,他是第一次跑出去的。

郑  浩:对。

“范跑跑”风波:价值转型期典型事例

邱震海:那跑出去以后,虽然说后来他的学生一个都没死亡,但是他是第一次跑出去的,这个本身就是从人之常情上来说,作为一个老师,说不过去,关键还不在于这个,关键他在后来自己的博客上透露,而且为自己进行辩解。

郑  浩:对,而且也是说的话,至少也是从人之常情上很难接受的,他说这个时候,除非是我的女儿在身边,我其他什么人都不会救的,我的生命是很珍贵的,而且他说即使是我母亲在我身边,我也不会救的。

那么这个事情出了之后,于是他范美忠的名字就成了,就北人冠之为“范跑跑”,因为跑得很快嘛。

郑  浩:对。

邱震海:那么“范跑跑”这个风波就是有一段时间了,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观察这个风波的这个演变,以及它的蔓延,整个过程。

因为我注意到在中国大陆,随着这个“范跑跑”的风波的这个起来之后,几乎在民间,在舆论有一场讨论,而这个讨论的过程当中,也在不断地演变,一个非常典型的就是我们这个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在6月初的时候做了一个节目。那么是把这个范美忠先生直接请到这个演播厅,那么他也在演播厅上做了,大段为自己做了一个辩解。

那么所以我基本上,我觉得这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觉得当时,当这个风波产生之后,基本上舆论是对他是一片批评的。因为当时是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做法是不对的,我称之为第一个阶段,就是观念非常华义的,几乎就以人的第一个反应来看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你这个做法是硬错了。

然后到后来,随着这个风波的展开,随着“范跑跑”为自己的辩护,尤其是他上了我们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之后,他集中的,又非常密集的阐述了他的价值关系之后,你就看从节目当时播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观众当中,已经开始产品了一些所谓的一些非常微妙的变化,原先反对他的人开始慢慢地开始理解他了。

郑  浩:对。

邱震海:原因就在于他为自己做一些辩护,他把就是说老师,他的责任里面,并不是军人也不是警察他没有保护学生这一着,然后他认为他是中国全文科,整个中国文科最好的老师,等等,这个中国其他的教育,这个并不是具有一定的批评精神,他为教师的首要的职责是应该教书,是应该育人,是应该传递一种批判主义的精神,所以这些概念传递出来之后,那么在这个社会上就产生了一些对他的所谓的一些理解,理解的一种声音,其实从《一虎一席谈》整个的这期节目的播出的,你看从一开始播出的时候,到最后播出解释的时候,我想在现场的观众当中,相当部分人是至少是对他予以一定的理解,理解他的坦诚,理解他是还是一个比较诚实的人。

他虽然不崇高,但是他还是非常坦诚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那么这个阶段我称之为是第二阶段,就是整个社会随着“范跑跑”的风波,开始展开,开始蔓延之后,人们开始去思考一些问题了。这个价值观开始有一点混乱,开始有一点模糊,开始进行重新整理,重新梳理这么一个阶段。然后到了最近,又开始进入第三阶段了,这个标志就是一个是教育部的发言人,好像在前几天回答中国一个记者的提问的时候说,他说这个坚决反对“范跑跑”的这种做法,就是人可以不崇高,但是人不可以无耻。而且据说在“范跑跑”他整个的学校里头,已经给他除名了,就是除去了他的教师资格。

郑  浩:对。

邱震海:另外,这个教育部最近几天,好象也有一个传说,说要作出一个规定,要重新对老师的规定,把教师职责里面要保护学生要作为师德的一部分,写进对教师的一个规定。那么随着这几个标志性的事件或者是举动出台之后,似乎在“范跑跑”这个问题的讨论上面,又重新开始回归到,至少在用表的形态上面,有点像第一阶段就是大家的价值观,基本上又开始认为,这个是很难容忍的,这个基本上一种不对的,所以我称之为有三个阶段,第一个就是华义的反对,第二个就开始到多元化,开始进行思考,第三个就是最近一个阶段。

那么之所以这个,有这么第一个阶段,是为什么会大家一致反对的,我认为这个是大家当时来自于传统的观念,因为在我们传统的观念当中,都认为老师天经地义的去教书,育人。老师天经地义的要保护学生。但是关键的问题,当时这个大家第一个反应的,并不是来自于自己的思考,并不是来自于我们的讨论,也不是通过大家的辩论,或者是讨论多元的思考,来形成我们一个比较成熟的一个价值观,而是当时的这种,老师天生应该保护学生的,这种价值观,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传统的教育,或者是来自于传统的惯述,来自于政治化的惯述,而且这种其实是伴随的是一种思辨能力的缺乏,一种思辨能力至少是缺位。

这种情况下,就是大家想都不想的,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是雷锋,老师就应该保护学生,我称之为第一阶段。当进入第二阶段之后,许许多多的人就开始反思了,原来老师也是一个人,他也有害怕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亲人,而且老师确实不是军人,他也不是警察,他为什么一定要保护学生?从法律上,这也说不过去,而且老师的主要的职责应该是教育学生,只要书教得好,就是一个好老师,是吧?

仗打得好就是一个好士兵,是吧?这个记者曝光做得好就是一个好记者,这是每一个行当的一个职业的规范,似乎保护学生,并不在老师的真正的职业道德之内,职业规范之内,于是这个阶段我就称之为观念的比较模糊,比较在梳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承认有一点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许许多多的人开始发现,没有一个人很少有人可以做一个崇高的人,尤其在危难发生的时候,是吧?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人嘛。

郑  浩:对。

邱震海:那么当每一个人,大多数的人都不能成为崇高的英雄的时候,又是每个人内心的真实的一面或者是害怕了,或者是猥琐了,或者是微小的一面,就开始显示出来了,这个我们也有一些同行把它称之为“真”。

非常真诚,真实的一面袒露出来了。但我们知道,在传统的美学,哲学当中,我们有真善美,真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善的东西,善的东西,也并不一定是美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时候,矫枉过正的过程当中,不可否认有一个,当真开始产生的时候,人们的价值观有一种逆反,尤其是刚才我讲的第一阶段,当我们老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这种观念不是来自于我们理性的思考,不是来自于我们的思辨,来自于多元化的思考,更多的来自于我们传统的政治上的惯述。

于是,当进入第二阶段了之后,当许多人就是由于对原先的一种政治上的惯述,据我的理解,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产生了一种反动的时候,于是他的价值观就往往从一个原先被政治所锁定的那种统一的价值观,一下子就走到了反面,把人性内部的一些真的一面,显示出来了,但是岂不知,这是一种矫枉过正,这是一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以我的理解,这同样没有确立一种成熟的,有序的价值观,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价值观,它都有他的一种辑,都有它的一种底线,为人他也是,他有一个边际,最高你能做到什么,最低你不能突破什么底线,但是在这个第二阶段,当大家所有人都在梳理反思的过程当中,于是这个部分就比较缺失了,所有人都把自己内心最真心的一面显露出来。

我就想起,文道先生在这个《镪镪三人行》节目当中,说他是真的并不一定就完全是好的,这个我是非常同意,他说你并不能说,我当时一定是这样的,就能为我的行为来做一个合理的诠释或者是规范。要不然换任何一个小偷,任何一个强奸犯,他都可以说,因为我有这个需求,我当时有一个偷窃的强烈的需求,所以我的行为就合理了。

所以这个我觉得有一定的,如果不顺着这种思考的逻辑去思考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在第二阶段,所有人在试图摆脱,由于政治的灌输而带给我们原来的一种,虽然是正确的,但不是很成熟的价值观的时候,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现在是到了我们的第三个阶段。虽然我本身并不承认,我并不认为,我们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应该由官方来规范,凡是由官方来归的价值观,往往是一种,往往是一种不是很成熟的,思辨能力缺乏的,或者是思辨能力缺位的某种价值观,但至少在最近几天,由于教育部的出面,由于这个把保护学生写进师德的整个的规范当中,所以我称之为第三阶段,就是人们的价值观,一定程度开始清晰化了,开始有序化了,那么这种清晰化,有序化,一方面是由于教育部,官方的出面,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前一阶段,第二阶段当中,做得非常无序的一种混乱的,模糊的,在梳理的这样一种过程当中,矫枉过正,大家开始慢慢地找到了北,开始慢慢地想清楚了一些问题。

就是哪怕你是作为一个人也好,作为一个教师也要有职业的规范,作为一个人要有做人的底线,做人的一个基本的一个常理,我想这是在任何西方国家也是这样的,是吧?

哪怕你是做一个人,第一,你在那个现场,在那个现场你是唯一的一个成年人,其他的都是你的学生是吧?那么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自然有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第二你一个老师,作为一个老师,一般的,按照我们中国人的理解,教书育人嘛。

郑  浩:对。

邱震海:你当时有义务了,除了教书之外,你还有一个育人这么一个。而育人,育人,育人其实就是作出一个表率的作用,就是每一个老师对学生都有一种所谓的这种示范的作用,表率的作用。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还可以考虑到,就是任何一种职业,它都有一种核心的价值,或者是一种边际的价值,作为老师,当然你这个,你的核心的价值是教好书,从这个意义上,我不知道,范美忠先生他说的是不是有道理,他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好的文科老师,因为他具有批判精神,因为他教会了学生批判精神,而批判精神本来是中国传统教育当中非常缺乏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且不是说他是不是全中国最好的文科老师,我认为这个是符合教师的核心价值观的,教师确实应该把学生培养成非常锐利的,非常敏锐的,非常思辨的,批判力非常强的,但你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它还有一些边际的价值观,就是不是这个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就是一个职业上的一些边际上的一些价值观。

比如说,尤其是你在中小学里面,公办的中小学里面,那么你作为一个教师,你首先是一个唯一的成年人,你自然对未成年人要,做一个人也好,对未成年人要有一种示范或者是保护的作用。

还有一个并不是一种商品,假如说你是职业学校,假如说我完全是学生付钱过来的,那你也许可以在这个时间说,学生只是我的商品。那么那个时候,你还是承担了一部分的这个非商业性质的一种教书育人上的工作。

所以我想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慢慢的进入这个第三阶段,我想这个许多人的他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开始慢慢地清晰化,开始慢慢地有序化,开始认识到人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里面有它的核心价值,也有它的边际价值,与此同时,即使是撇开职业道德,也有做人的一个基本的一个规范,基本的一个道德,基本的一个做人的底线。

郑  浩:对。

邱震海:比如说我们说,西方有许多艺术性非常高的一些电影,比如像《铁达一号》,比如像现在的《卡萨布拉大桥》等等,也都是在描绘人在最危难的关头,应该作出一种什么样的反应,而不是作出一种非常,好象非常猥琐的反应。

郑  浩:对,那么,“范跑跑”事件出来以后呢,引起了社会的一个共鸣和民众的参与这个讨论,我们知道其实这个地震发生之后,不光是“范跑跑”事件引起了公众的一个讨论,包括比方说这个名人到灾区去救灾,或者是一些企业家捐款等等,这些事情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那么社会的广泛的参与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或者是进步带来什么样的一个影响呢?我们在下一节再来听听邱震海先生的一个分析。一会儿我们再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郑  浩:社会关注“范跑跑”现象,到底说明了什么?我们再来听听邱震海是如何来看的,你是怎么来看的?

“范跑跑”风波:健康的共同讨论

邱震海:我觉得有的朋友说“范跑跑”,这个范美忠先生还是很坦诚的,这点我承认,说实在的,他如果不在自己的博客当中写出来,也不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论,那么从他自己来说,也不会遭受所谓的这些一些厄运,但是我是这样看的,我觉得这是非常典型的反映了中国目前社会在转型,我们社会在转型的过程当中,一个是社会的转型,另外我们每个人,或者是作为我们一个社团,一个社会,它的一个价值观念也在转型,完了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过去,我们哪怕是整齐华义的那种,老师保护学生是天经地义,这并不是来自于我们多元的,理性的思辨的思考。

而且来自于政治权力给我们的灌输,包括以前一些像学雷锋啊等等,当然雷锋是好的,每个人应该学雷锋,但是并不是说是由于我们自己思辨能力的提高,而产生了这种自然的价值观,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社会转型以后,当然价值观也在转型,所以由于我们试图想挣脱过去政治权力所灌输给我们的,强加给我们的一些哪怕是正确的价值观,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由于返璞归真,内心会产生一场,内心的一场混乱,乃至一场内心的宁静的革命,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但是我想指出的是,比较好的从这一次“范跑跑”的这个风波,我认为这是一场非常健康的一场公众的讨论,我们知道在西方任何一个比较健康的社会,它都无论是公共政策的出台,还是价值观或者是什么样的形成,或者是演变,它都会有一个公共的讨论,这种讨论可以在民间产生,也可以通过媒体,大众媒体,让所谓的公众都参与。

所以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一虎一席谈》这个节目,本身也是做得不错的,他是为公众参与讨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平台,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中国的价值观的形成,我认为不光是在这个“范跑跑”的身上,或者是我今天做这个评论,也无益于对这个“范跑跑”这个事件本身做出一个是或者是否的这么一个评断。

而且我本人也并不认为像这样的价值观的形成,或者价值观的决断,一定要有公权力的介入。所谓的一个公权力就是并不一定要由政府机关来划定说,这是对,这是错的,而是我们每一个公众,通过任何一个事情,我想“范跑跑”这个事情,是一个很小的个案,未来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的,包括你刚才说的,在这个捐款物资上,包括富豪,包括知识分子阶层,我们大家都有许许多多的争议,我认为这些争议在中国目前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与其是把它掩盖,或者是与其是由政治权力出来进行华义的说对,还是否的裁决,还不如大胆地让它暴露在阳光底下。

尤其是通过公众的,每个公众的参与,那么这种参与程度越激烈,表面看越混乱,但是慢慢的就会像“范跑跑”这三个过程一样的,慢慢的会从无序进行有序,而一旦当进入有序的过程之后,哪怕是我们最后得出的结论跟原来的政治权力灌输给我们的结论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内心起了变化,我们内心的思辨能力,我们的多元的视角,已经大大的丰富了,这时候的我们虽然依然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但和原来政治权力灌输给我们的这个价值观我们的思辨能力完全缺失的那个时候,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我还是我非常欣赏这个“范跑跑”风波所引发的这场公众的,我称之为非常健康的讨论,同时我认为未来,如果有更多的这样的讨论,我们的社会是会越来越健康的。

郑  浩:好,时间差不多了,感谢您的分析,再一次感谢您的收看,《时事开讲》节目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