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晓云-爱国画·爱花鸟·更爱画魂

 墨兮moxi 2017-08-13
梁晓云,1976年生,祖籍广东南海,斋号鸿艺轩!
2000年毕业于陕西美术学院,职业画家
现为南海市政协协会会员,南海市美协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南海书画院副院长……
自幼酷爱绘画,研究绘画数二十余年,笔耕不辍,功底深厚,博采众长。
后受多位名师指点,先学工笔,后习写意,主攻花鸟、人物……
师从著名国画花鸟大师阳满弟先生/梅若先生/金默如先生,师从山水画家张复兴先生。
2002年作品《清夏图》参加全国全年美展并获二等奖
2008年国画《紫云图》参加全国书画大展获银奖
2012年国画《春生繁华》全国美展优秀奖
多年来苦苦探索,奋笔不辍,逐渐形成个人艺术风格,作品雅俗共赏,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及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绘画上尤擅写意花鸟/人物,其作品造型比较写实,笔墨比较写意,水墨淋漓苍润,色彩艳而不俗,
既有传统笔墨底蕴,又合乎现代人审美要求,色、光、态、韵,各臻其妙,清纯感人,雅俗共赏,自成一格
 
  
梁晓云老师用笔圆润流畅,构图和谐简洁,设色清新明快不拘一格。画家以精致的笔法生动地描绘出葡萄树的风姿,那片片绿色的叶子洒脱飘逸,把晶莹的葡萄映衬的更加诱人,画中葡萄晶莹剔透,画中两只鸟儿相依站在葡萄树上窃窃私语,更是为画面增添了许多的生机,富有情趣,葡萄是花鸟画的常见题材,象征着硕果累累,寓意着多子多福,不仅适合家居餐厅、卧室等场所装饰悬挂,而且也适合结婚生子的礼品。
 
 古往今来,人们之所以喜欢牡丹,不仅仅是它那姹紫嫣红的花色、雍容华贵的气质,更在于它是集颜值、寓意、风水于一身的中国传统吉祥画!
1、在颜值上,牡丹“冠绝群芳”、“万花一品”、“国色天香”,真乃“花中之王”,身份无比尊贵!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把牡丹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推崇到极致!
 
2、在寓意上,自古牡丹便被赋予“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品格,宋代词人周敦颐曾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若有其他吉祥图案与之搭配,寓意更加丰富,意境也更加优美。这幅作品中还画有两只鸟儿,营造出一种“鸟语花香”的画面氛围。
 
3、在风水上,牡丹盛开胜似佛手招财,其雍容华贵的姿态,定能给家人带来福禄永驻、招财辟邪之好运,一生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另外,牡丹画饱含正能量,可吸引贵人、益友登门相助,让您的前程一片锦绣!
 
 
 
 
 
《紫气东来 凌云直上 长寿图 有馀图 四组》
梁晓云老师绘画技巧精湛娴熟,笔法淋漓流畅,源自他的勤学苦练,以及他对中国画艺术的执着与痴迷。他重于思考、多生想法的性格也促成了作品的不断完善。其作品笔墨豪情激越,画面色彩斑斓,给人以高尚的艺术享受。梁老师注重写生,始终坚持着传统绘画的笔墨造型,其作品有传统,但又富有新意,绝非单调的重复古人。在师造化与表现自然的情致基础上,有效地融入了对中国画理法的理解与运用。突破传统笔墨方式的限制,手段更加自由,面貌趋于多样。

对于梁晓云老师的画作,曾有诗赞曰“铁线功笔清而清,朝朝夕夕苦修行。谙熟生物真本性,尺幅任笔众象生。”另有诗曰“美禽优雅花层中,苍松翠竹享安宁。圣灵荣辱昭自然,笔墨飘飒美景生。”

 
 
 
 
 

见其画作之人都会以奇异的目光审视他画作之意境,而后惊艳的频频首肯、称赞奇妙,深深感叹其功力超凡。其工画作力逼象形象真栩栩如生!跃然尺幅间活灵活现,安详自然,超凡脱俗。其笔下的花卉素雅艳泽,色彩渲染,不绘其真而展其鲜。梁老师绘画艺术既有传统精神,也具有现代创作理念。他在主观感受的表达上,在语言形成的完善上,在艺术个性的发挥上,都进行了积极且具有成效的探索和突破,显示出生机勃勃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中蕴含一种深厚的美感,笔墨有生气,有动感,也有个性。努力精进自己的绘画语言、深化自己的画境,其作品体现出的是他对艺术真谛的执著探究和对天地精神的深度叩问
            
中国人为何喜欢在家里墙上挂吉祥画?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吉祥",可谓是人们熟知且十分喜爱的字眼,它往往喻示着人们良好的祈求、美好的憧憬和善良的祝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吉祥图案是一种象征,是人们对未来的企盼,对美好的向往,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装饰至善至美的本质。吉祥事、吉祥话、吉祥物,充满着中国文化的每一处空间,也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吉祥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便是中国人热衷于在家挂吉祥画根本原因和文化渊源!

                                                  出自《砚墨斋画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