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辽诗人皇后萧观音冤案之谜

 黄山怪石 2017-08-14
    2010年,在阜新市专门为辽宁省第八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创作的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悠悠玉龙情》中,一位美丽的辽国皇后作为其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款款出场,第一次在家乡舞台上展现出了她的婀娜形象,并在全省文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与关注。她,就是懿州的女儿萧观音。阜新人民缅怀她,为她的绝世才情而倾倒,更对她的不幸遭遇而扼腕叹息。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古城也就是懿州城出生的萧观音,母亲就是懿州城的领主辽圣宗的三女儿燕国公主耶律槊古,父亲萧孝惠是兴宗朝的北院枢密使。
    相传,萧观音的母亲耶律槊古公主在怀孕时总是做这样一个梦:她梦见自己独自一人跋涉在荒郊野外,大漠黄沙,无边无际。渐渐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突然,她感到体内暖流涌动,之后怀中便出现了好大一轮明月。明月徐徐上升,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荒野。正当她对这轮圆月赞叹不已时,一片乌云突然袭来,将它遮盖。随后月亮便消逝在无尽的黑暗之中。萧孝惠听妻子总是谈及此梦便也十分不安。一次偶然的机缘,他碰到了一位道士。道士为他圆梦说:此梦不吉,明月出自体内,说明你儿必定为大贵之人;上升到万里空中,指他(她)日后必为人中龙凤;可命运不济,最后终被乌云遮盖。道士的讲解,吓得萧孝惠出了一身冷汗。回家和耶律槊古公主一说,公主也大惊失色。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十月怀胎,耶律槊古公主终于临盆。这一天是辽道宗清宁元年(1040年)五月初五,懿州风和日丽,受汉族文化影响很深的萧孝惠一家和全城人都沉浸在端午节的欢乐中。节日里添丁进口,无异双喜临门。女婴生得面如满月,肤如凝脂,细眉皓目,尤如观音转世。想起那个噩梦,为了求得菩萨的保佑,崇信佛教的萧孝惠和耶律槊古公主决定叫她观音。
    契丹人生活的地区处北温带,冬季漫长而寒冷,为了能够让牛羊吃到鲜美的青草,契丹统治者每年都会大规模地向南迁徙和侵掠,为此辽宋两国展开了长达25年的战争。战争是残酷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两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更确切地说是契丹人不断汉化。当时辽国市里乡间有不少人开班授课,讲习汉语。宋使访辽,回来对当时的所见所闻赋打油诗一首:“此老方扪虱,众雌争附火;想当训诲间,都都平丈我。”一契丹老人一边诵读《论语》,一边在火炉边上找虱子,一旁也有几个契丹女人挤在火炉边烤火,外围不少契丹子弟手捧《论语》跟着老师诵读,摇头晃脑,十分陶醉,只是把《论语》中的“郁郁乎文哉”误读成“都都平丈我”。
    其实,辽代皇族和上层贵族一直就很汉化。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不久即立孔庙,亲临祭祀。耶律阿保机长子东丹王耶律倍不喜射猎,购书数万卷,置北镇闾山绝顶,筑堂曰望海。耶律倍因为太后不喜欢汉化的他,偏心于次子耶律德光,不能即位为契丹主,逃往后唐,改名叫李赞华,并作诗一首以示心境:“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到耶律倍的六世孙辽道宗耶律洪基时期,辽的汉化程度已经很深,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已不同程度地染上了中原文明的色彩。
    然而,契丹毕竟是个尚武的草原游牧民族,所以皇后大都温柔不足,英爽有余,多能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过一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生活。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萧观音,却是辽国萧后系列中的一个例外。萧观音自小生活在懿州,这里城郭相望,禾谷飘香,汉人占绝大多数,农耕文化居于主导地位,父亲萧孝惠又是个汉化很深的契丹贵族,因此懿州的青山绿水养育的萧观音性情娴静,喜好读书,而且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辽史》写她“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辽兴宗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兴宗闻其贤淑,纳为长子耶律洪基的妃子。兴宗二十四年(1055年),兴宗崩,耶律洪基即位,改元清宁,就是辽道宗。萧观音性情温顺,饱读诗书,而且又富于音乐天赋,与辽国其他女子相比格外特别,因此 16岁就被封为懿德皇后。当时的辽国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孤稳压帕女古靴,菩萨唤作特里蹇。意思是,头戴玉,足登金,皇后是观音。
    辽道宗比萧观音大8岁,对她恩宠有加,不仅在宫中夜夜相伴,即使出外巡游打猎也常常带着萧观音一起去,可谓是夫唱妇随,伉俪情深。契丹人保持着尚武的习俗,喜欢打猎。按照契丹族的风俗,皇帝每年要带领贵族们外出渔猎,称为“捺钵”。清宁二年(1056年),萧观音随道宗秋猎,道宗在黑山猎得一虎,一片欢腾,道宗和群臣饮酒宴会,诗兴大发,命群臣和皇后萧观音即兴赋诗。萧观音脱口而出: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哪教猛虎不投降。
    萧观音运用夸张烘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表现了契丹以武立国的精神,渲染了不可抵御、压倒一切的盖世气魄。此诗气势雄浑,彰显出萧观音作为契丹女中豪杰的豪气和北国女子的飒爽。道宗龙颜大悦,说:“皇后可谓女中才子!”为纪念此事,遂将此地命名为伏虎林。(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
    清宁三年(1057年),道宗作《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萧观音应制(命题作文)和诗一首:
    虞延开盛轨,王会合奇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声教薄鸡林。大寓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这首诗,虽然不无夸张粉饰,但全诗对仗工整,内容典雅庄重,鲜明地表达了辽国君臣齐心协力实现文治理想的决心。前两句将辽廷比作虞舜圣朝,受到四方各路部落的拥戴。第三、四句写万民秉承天意,人人像崇敬太阳一样拥护他们的皇帝。这前四句写出了“君臣同志”。而后四句则主要是写“华夷同风”,表明辽国与中原一样重视礼仪教化。第五、六句写其教化的影响巨大,邻国纷纷效仿。谷蠡,是匈奴蕃王封号;鸡林,为朝鲜半岛的新罗国。第七、八句写整个天下都仰慕辽国风气教化之好。诗人呕歌了契丹王朝国势昌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充分表达了契丹民族的自豪感。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宽阔的胸怀,难以写出这样大气磅礴的诗句。诗中萧观音将辽廷比作虞廷(虞舜的朝廷),将辽国的教化之盛抬高到与中原文明等同的位置以及“华夷同风”的认识,流露了萧观音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仰慕。而从诗中 “虞廷”、“王会” (周公朝会诸侯)等词语典故的娴熟运用,也可看出萧观音对汉族文化典籍的熟悉程度,以及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对萧观音为人为文影响的深远。可以说这首应制之作是辽汉文化融合的结晶,是萧观音的优秀代表诗作。
    萧观音性格端重,生活俭朴,很讨厌奢靡。生皇子耶律浚时,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妻子入宫祝贺,她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妖冶俗艳,神情也颇为骄矜自得。萧观音对她这种作派很看不惯,劝戒说:“为贵家妇,何必如此!”
    萧观音生下皇子耶律浚后,备受道宗耶律洪基恩宠,一时贵不可言。然而好景不长,危机随之而来。道宗不算是一个好皇帝,他热衷于狩猎饮酒,懒得管理朝政。萧观音羡慕唐太宗、徐贤妃(贞观末年,唐太宗东征西讨,修建宫室,百姓劳怨。徐贤妃上疏极谏,劝太宗体恤黎民,慎终如始),以之为楷模,常常在道宗留宿她处的时候向道宗进谏。
    道宗本人弓马娴熟,武功了得,隔三差五就要举办一次打猎比赛。他有一匹千里马,号称“闪电”,瞬息间能奔驰百里。打猎之时,道宗往往骑着“闪电”跑得无影无踪,侍从们累得气喘吁吁也追不上,道宗不加克制反而以此为乐。萧后担忧道宗的安危和国家政务的荒废,便上疏直谏:
    妾闻穆王远驾,周德用哀;太康佚预,夏社几屋。此游畋之往戒,帝王之龟鉴也。顷见驾幸秋山,不闲六御,特以单骑从禽,深入不测,此虽威神所届,万灵自为拥护;倘有绝群之兽,果如东方所言,则沟中之豕,必败简子之驾矣!妾虽愚窃为社稷忧之。惟陛下尊老氏驰骋之戒,用汉文吉行之旨,不以其言为牝鸡之晨而纳之。
    《谏猎疏》通篇援引中原历史教训与典故,用周穆王和夏太康游猎误国之事,陈述君主荒于狩猎,毁家误国之弊。穆王,姬姓,名满,周王朝第五位帝王。穆王不以国事为重,不喜欢女人,肆意远游,驾着八匹马拉的车跑了万里,传说还到了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夏太康,夏朝国君启的长子。他自小跟着父亲夏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夏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被嫦娥的老公后羿夺去国君之位。夏太康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全文读来入情入理,委婉而畅达,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关切。道宗虽表面接受,但内心却对萧观音此举很厌烦。道宗还是个个性乖戾、刚愎自用、喜谀恶直的人。对萧观音的这些劝谏,不仅丝毫不予采纳,时间一久,反而对萧观音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后来,道宗只是对儿子耶律浚还比较疼爱外,对萧观音则日渐疏远,很少到萧观音处过夜了。更有甚者,常常在酒宴之余,冒用萧观音的名字,把大臣李俨的妻子邢氏叫到宫里宠幸。
    萧观音与道宗关系的恶化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汉文化与契丹文化摩擦冲突的结果。尽管道宗和萧观音二人都在汉化,但程度不同。萧观音已经是基本汉化的契丹皇后,而道宗只是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契丹皇帝。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反差,是萧观音悲剧命运产生的思想根源。
    失去皇帝恩宠,独居宫中的萧观音无比惆怅和忧虑,时常夜不能寐。深宫寂寞,夜深人静,萧观音灰心之余,也尝试唤起夫君旧情,于是作《回心院词》10首,力图打动皇帝,重现二人昔日之脉脉温情。
    第一首,她督促宫人打扫宫殿: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擦拭象牙床:
    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第三首,更换香枕: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使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第四首,写铺陈锦被: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魂。铺翠被,待君睡。
    第五首,张挂绣帐:
    装绣帐,金钩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眠。
    第六首,整理床褥: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茵,待君临。
    第七首,展铺瑶席: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第八首,剔亮银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是君王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第九首,点燃香炉:
    爇薰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爇薰炉,待君娱。
    第十首,弹奏鸣筝:
    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这10首词表现手法细腻,描写生动。如第一首表现了女主人公由于被弃,心情索然,终日苦闷,无心打扫殿堂,以致游丝堆成网,“青苔厚阶面”,一座富丽豪华的殿堂却成了荒凉幽暗的世界。此后九首词基调与此一致,都是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所做所想,来感动皇帝,希望君恩复返。此诗与庆贺辽道宗猎虎成功的七言绝句风格迥然不同,可见萧观音的艺术才华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既能豪放,也可婉约。
    哀婉之余,萧观音又自谱成曲,教人演唱,以抒幽怀。由于曲调幽雅,演奏难度很大,宫中乐手都知难而退,唯独宫廷乐团一名叫赵惟一的汉族演奏家技法高妙,能把此首幽怨之词演绎得丝丝入扣,荡气回肠。赵惟一殚精虑智,把《回心院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萧观音与赵惟一丝竹相合,每每使听的人怦然心动,但后宫也因此传出绯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谣言,恶意中伤,有意陷害萧观音,终于酿成一起冤案。
    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元年(1075年)十二月底的一天,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十几名官兵押着一辆载有一具用苇席卷着裸体女尸的牛车,顶风冒雪,一路颠簸,从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的辽中京出发,走过八百里黄沙古道,经过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河畔、乌兰木图山南麓,缓缓地来到坐落在今塔营子镇的懿州城。车上这个裸体女尸就是萧观音。
    贤淑端庄、姿容冠绝的诗人皇后,怎么突然就变成一具裸体女尸了呢?懿州百姓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无论如何也想不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起震惊朝野的冤案终于被揭秘。
    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元年(107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给道宗皇帝上了一份秘密奏章:《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
    奏章说,根据外直别院宫女单登和宫廷乐团朱顶鹤检举揭发:宫廷乐团的演奏家赵惟一通过到宫帐内值班的同事高长命介绍,因善于弹筝和琵琶,得到懿德皇后(萧观音)的赏识。陛下去木叶山巡幸时,皇后派人把赵惟一招进宫内,把皇后御制《回心院》曲十首交给赵惟一练习、演奏,从早晨直到晚上。
    奏章说,开始皇后隔着帘子和赵惟一对弹,后来命赵惟一脱掉官服,换上便装,进入宫帐内,皇后也打扮得花枝招展,二人对弹。后来二人边喝酒边对弹。到半夜时,皇后把宫女打发走,就再也听不到宫帐内饮酒弹琴之声了,只听得二人调笑之声。值班宫女单登心动,躲在宫帐外偷听。奏章写道:
    “闻后言曰:‘可封有用郎君’。惟一低声言曰:‘奴具虽健,小蛇耳,自不敌可汗真龙。’后曰:‘小猛蛇,却赛真懒龙。’此后但闻惺惺若小儿梦中啼而已。”
    奏章说,天亮后,皇后说赵惟一喝醉了,让单登进宫帐内把沉睡的赵惟一叫醒,给予赏赐,让他走了。以后皇帝陛下驾还,皇后虽几次召见赵惟一,但赵惟一不敢入宫。皇后深深怀念他,于是作《十香词》赐赵惟一。赵惟一以此炫耀自己,把《十香词》给同事朱顶鹤看。朱顶鹤遂手夺其词,让妻子清子(单登之妹)追问单登缘由。单登害怕事发连坐,就向皇后劝谏。皇后大怒,命人痛打单登,还让她到外宫别院值班去了。但朱顶鹤与单登都知道此事,怕一旦败露,难免受牵连,因此揭发。并请转奏陛下,以严明法纪。
    奏章后附《十香词》和《怀古》诗。
    耶律乙辛秘密奏章附皇后萧观音的“罪证”《十香词》,全文如下:
    青丝七尺长,挽作内家装。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红绡一幅强,轻阑白玉光。试开胸探取,尤比颤酥香。
    芙蓉失新艳,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
    蝤蛴哪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夜欢臂上,应惹领边香。
    和羹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定知郎口内,含有暧甘香。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芳。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
    风靴抛含缝,罗袜卸轻霜。谁将暧白玉,雕出软钩香。
    解带色已战,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销魂别有香。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无非瞰沉水,生得满身香。
    这是10首描写女人香气的诗。第一香:发香。第二香:乳香。第三香:腮香。第四香:颈香。第五香:吐气香。第六香:口脂香。第七香:玉手香。第八香:金莲(小脚)香。第九香:裙内香。第十香:满身香。
    对这十首诗,从古至今,文学史家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一是《十香词》是否是淫诗;二是作者是否是萧观音。有人说是“淫秽之词”,是陷害萧观音的人写的,给萧观音栽赃。有人说“有色情描写”,是萧观音自己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十香词》是萧观音冰清玉洁、美丽动人的情欲世界的自我展示,是宫词与民歌艺术的结晶,既不淫亵,也不色情。《十香词》就是萧观音的赋闲之作,是被单登等人阴谋盗出后宫的。
    据辽国人王鼎撰写的《焚椒录》记载,《回心院词》谱曲后,当时宫廷乐手无能演奏此曲者,“独伶官赵惟一能之”。而宫婢单登,是叛臣耶律重元家奴,也善于弹筝及琵琶,经常与赵惟一争能,怨皇后不了解自己。皇后乃召单登,与赵惟一对弹四旦二十八调,都不如赵惟一,单登拜服。但单登也因此出名,道宗常召单登弹筝。皇后劝说:“此叛贼家奴婢,女中独无豫让(刺秦王的演奏家)乎?安得轻近御前!”就派单登到外宫别院值班,单登对皇后十分怨恨。
    单登妹清子,嫁给宫廷乐团朱顶鹤为妻,清子又是耶律乙辛的情妇。单登每向清子诬告皇后萧观音与赵惟一淫通之事,耶律乙辛都知道。就打算利用此事陷害皇后,由于证据不足,就指使他人作淫词《十香词》,作为证据。耶律乙辛暗中指使清子,让单登拿着《十香词》请皇后手书。单登当时虽在外宫值班,也经常得见皇后。皇后精通书法,单登欺骗皇后说:“此宋国忒里蹇(皇后)所作,再得到皇后御笔书写,便称二绝。”皇后萧观音读后很欣赏,立即为她用御笔抄写一份,后边又写上自己所作《怀古》诗: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单登得到皇后萧观音手书,特出示与清子,说:“老婢(骂皇后)淫案已得,况可       汗(皇上)性忌,早晚见其白练挂粉箨(箨,竹笋外壳,指脖颈)也。”耶律乙辛拿到皇后萧观音手书,就马上编造诬陷之词,命单登与朱顶鹤到北枢密院检举揭发皇后萧观音与赵惟一私通。
    道宗看见耶律乙辛的奏章大怒,立即召萧观音对质。萧观音痛哭,申辩说:“妾托体国家,已造妇人之极(当皇后了)。况诞育储贰(皇太子) ,近且生孙,儿女满前,何忍更作淫奔失行之人乎?”道宗拿出《十香词》说:“此非你亲笔书写?还有何辞?”萧观音说:“此宋国忒里蹇(皇后)所作,妾即从单登得而书赐之耳。且国家无亲蚕之事,妾作哪得有亲桑语(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这是宋国皇后所作,就是单登拿来让我抄写赐给她的。况且咱们国家没有养蚕之事,我的作品怎么会有亲自到御花园采桑的话呢?但是性情暴躁的道宗根本不听萧观音的申诉,用铁骨朵(一种刑具)毒打萧观音,萧观音差点昏死。然后把萧观音下到大狱,命参知政事(宰相)张孝杰与耶律乙辛一同追查审理此案。耶律乙辛把赵惟一、高长命逮捕,严刑拷打,迫其屈打成招。
    耶律乙辛于是把案情报告道宗,道宗有些犹豫,指着皇后萧观音《怀古》一诗说:“此诗是皇后骂赵飞燕淫乱误国,怎么会写《十香词》呢?”(赵飞燕,是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张孝杰进言:“此正是皇后怀念赵惟一。”道宗问:“何以见之?”张孝杰答道:“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是以二句中包含‘赵、惟、一’三字也。”至此,道宗认定萧观音与赵惟一私通,即日凌迟处死赵惟一,并斩高长命,敕皇后萧观音自尽。当时皇太子耶律浚及萧观音生的三个公主都披发流涕,乞代母死。道宗怒斥而不允,说:“朕身为一国之君,皇后与人私通,若不以国法惩处,成何体统?朕的面目何在?”萧观音再三请求再见道宗一面竟不获准。萧观音自尽以前,还作了一首绝命词,然后闭宫以白练自尽,时年36岁。道宗怒犹未解,命裸萧观音尸体,以苇席裹还懿州娘家,以示羞辱。
    《焚椒录》是一本辽代笔记辑录,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作者王鼎,辽道宗清宁八    年(1062年)状元,翰林学士。其妻乳娘之女蒙哥曾是耶律乙辛的情人,因此了解内幕。同时,司徒萧惟信又向王鼎讲述了事件的始末。其后,王鼎因酒醉与客人争论,埋怨道宗不器重他,被告发,罢官流放,于是直书其事,用为存史。
    耶律乙辛为什么要陷害萧观音呢?
    耶律乙辛出身贫穷,小时放羊,长大后身材魁伟,相貌英俊,曾任辽兴宗宫廷卫队长。道宗登基后,乙辛因在平定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叛乱中立有战功,且善于逢迎,便深得道宗重用,被擢升为执掌全国军政大权的辽朝最高职官北院枢密使,封魏王。于是,耶律乙辛利用道宗对自己的重用和信任,在朝中结党营私,独揽大权。耶律乙辛专权误国达14年之久。道宗把军政大权全部托付给他,允许他自行处理四方军旅大事。《辽史》说他“势震中外,门下馈赂不绝。凡阿顺者蒙荐擢(提拔),忠直者被斥窜(排斥)”。乙辛的权威实际上超过了身为皇帝的道宗。当时有句民谣就说:“宁可违犯皇上的圣旨,也不敢不遵行魏王的帖子。”
    耶律乙辛一伙之所以要置皇后萧观音于死地,原因在于太子耶律浚英明睿智。耶律浚是萧观音为道宗生的儿子,8岁被立为皇太子。耶律浚受皇帝诏命“兼领北南枢密院事”,帮助父亲管理朝政时还不满18岁,他法度修明,从善如流,又建议提拔贤臣,从而和一些忠直的大臣形成太子党。太子党对乙辛权臣党的专横跋扈多有限制,使乙辛感觉到了严重威胁,而太子党的后台又正是皇后萧观音。因此,乙辛一伙就设计诬陷害死萧观音,以铲除太子党。
    萧观音死后,太子耶律浚曾扬言:“杀吾母者耶律乙辛也,他日不诛灭此贼全家,不为人子!”此话传到乙辛一伙耳朵里,就更加激起他们尽快铲除太子党的决心。大康三年(1077年)五月,乙辛指令护卫太保(皇帝卫队长)耶律查剌去诬告太子党耶律撒剌(行宫都部署,管理皇帝行宫、统领禁卫军)、萧速剌(知北院枢密使事,北枢密院二把手)等八人同谋废皇帝立太子。道宗认为证据不足。这年六月,乙辛又指使牌印郎君(仪仗队长)萧讹都斡去向道宗“自首”,说他曾与耶律撒剌等人一起谋划杀耶律乙辛立太子,此事千真万确,“臣若不言,恐事白连坐”。这次道宗信以为真,便将太子交由乙辛、张孝杰审问。乙辛编造太子认罪状奏报道宗。道宗大怒,废太子为庶人,囚于上京,监卫者都是乙辛的党羽。(上京,赤峰巴林左旗,当时皇帝宫帐在中京,今宁城。)
    十一月,20岁的废太子又被乙辛暗地派人杀死,上报道宗谎称病死。太子妃也被害死。拔除了眼中钉,乙辛一伙聚饮数日。乙辛还大兴冤狱,刑讯逼供,以各种借口除掉耶律撒剌、萧速剌等忠直大臣40余人,一些国之栋梁惨遭毒手,从而动摇了辽国的根基。《辽史》记载:“时方盛暑,(萧速剌)尸诸原野,容色不变,乌鹊不敢近。”当时护卫萧忽古曾埋伏桥下,打算刺杀乙辛,忽然下起暴雨把桥冲坏,没有成功。
    大康五年(1079年),道宗出猎,耶律乙辛又请将皇孙延禧留在自己身边,阴谋斩草除根。在北院宣徽使(负责宫廷礼仪和评议朝政)萧兀纳的一再提醒下,道宗才开始怀疑乙辛,乙辛阴谋没有得逞。道宗将他调出京城,降职到兴中府(朝阳)当地方官。两年后,辽朝以走私的罪名,把乙辛逮捕囚于来州(今绥中县前卫镇)。大康九年(1083年),乙辛企图私藏武器逃奔北宋,被辽朝发觉,下诏勒死。太子党平反,耶律浚被追谥为昭怀太子。
    张孝杰是朝阳人,汉族,状元出身,北府宰相。但在辽国,北宰相府只是辅助北枢密院处理政务的机构,北府宰相低于北院枢密使,趋炎附势的他就和耶律乙辛结成死党。乙辛阴谋败露后,道宗贬他到今河北省涿鹿县担任类似今天军分区司令的武定军节度使,后因贩卖私盐及擅改诏令获罪,被削夺官职和封爵。数年后,病死家中。有人怀疑《十香词》是他受乙辛之命而作,但终未查证。《十香词》作者成为千古之谜。
    辽寿昌七年(1101年)正月,70岁的道宗皇帝驾崩,临死前下诏由他和萧观音的孙子、26岁的耶律延禧接班,就是天祚帝。天祚帝将耶律乙辛和张孝杰剖棺戮尸,搜捕并处死乙辛党羽,流放乙辛子孙。又到懿州把奶奶萧观音的尸体刨出,洗沐装裹,以“宣德皇后”的名号把奶奶与爷爷道宗合葬于庆陵(在赤峰巴林右旗),为奶奶萧观音平反昭雪。后来,金人攻灭辽国,遍挖辽国皇族陵寝,萧观音的尸身又被刨出来,剥去身上金玉,任由牛马践踏。可怜冰清玉洁的萧观音,香消玉殒数十年后又遭凌辱,一代艳骨芳容,零落成泥碾作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