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斟一杯酒,我们来谈谈新三板集邮史

 昵称535749 2017-08-14


文/读懂新三板马泽坤

2017年7月31日,新三板上首只真正意义上的集邮股,背负着162名「集邮党」希望的泰达新材,最终未能成功过会。

一时间,新三板集邮党们的悲伤情绪达到顶点。

“有三类的无限期暂停,没三类的又过不了,不玩了,明天能割的都割了去”,一位集邮党绝望地表示。

「集邮」,是指从二级市场买入拟IPO股票的投资,曾经一度被视为「新三板上唯一的投资逻辑」,到如今已进入了下坡路。

正所谓,漏船载酒泛中流。回首集邮党的前世今生,斟上一杯酒,我们还需痛定思痛,平复心情,恢复理性,毕竟太阳照常升起。

风雨欲来,集邮曾是少数人的游戏

集邮概念何时出现?谁是集邮第一人?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集邮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据一位早期个人投资者回忆,“当时几百只股票飞出了11只凤凰”。

据传,中国广州一位名叫「大牛」的,拥有10年证券投资经验的个人投资者,明确提出了集邮概念。但在当时,新三板市场盛行的逻辑全然不是集邮,集邮概念遭到很多投资者的质疑。

2015年4月海容冷链宣布上市辅导,成为新三板扩容后第一个个人投资者可以直接参与的拟IPO标的。海容冷链之后,有友食品华电电气波斯科技等几家公司相继停牌加入IPO排队大军。

新三板市场开始进入“辅导潮”。

2015年5月份,新三板市场受到震动,开始阴跌不止,而这类拟IPO股票虽然未涨,但却能够维持不跌——大牛认为,这一信号代表着集邮策略开始进入萌芽状态。他认为,跨市场存在套利空间,IPO股凤毛麟角,即筹码稀缺,按照这两点逻辑,集邮可行。

但在当时,市场还处在懵懂阶段,只有极少数投资者注意到了这条投资线。

有友食品2015年10月9日发布公告,11月初股价才开始上涨;华电电气7月宣布辅导,直到12月停牌前成交量和股价才呈现明显趋势。

这种懵懂状态一直持续到了2016年6月。在此之后,集邮策略开始了「原力觉醒」。

6月份,新三板企业关于IPO的公告达到60个,是5月份的2倍;同时,6月份有24家企业进入辅导期,和5月份相比增长了1/3。

此时,市场真正开始认同IPO策略,这也直接带动了拟IPO概念股的第一轮行情。

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6月到7月,新三板拟IPO概念股的整体走势和做市指数出现第一波小的背离。无论是成交量的增幅还是价格,拟IPO企业都整体强于全部做市企业。

斟一杯酒,我们来谈谈新三板集邮史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喜鹊报春日渐暖,泰达新材成为集邮拐点

是英雄推动了时代?还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这本来就需要辩证地看待。

新三板上拟IPO股票的时代已经到来,集邮概念开始被认同,市场上急需一个榜样站出来,开启行情。

此时,泰达新材出现了。估值低、市值小、没有低价筹码、业绩超预期,泰达新材的条件非常不错。

去年2月16日,泰达新材做市时,总市值为3.72亿元,对应的估值为19.02倍。但市场对公司反应平平,2016年3月3日,公司总市值为3.91亿元,年报披露之后,对应的PE由18.35倍下降至13.72倍。

然后2016年3月23日,公司发布上市辅导公告。不过,这也没引起市场的反应,公司股价反而变的更惨。7月28日,公司走出做市以来的最低收盘价5.88元,市值2.56亿元,只有8.98倍PE。

8月15日,泰达新材公告董事会决议: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并提请股东大会审议。随后一个月,泰达新材开始了摧枯拉朽式的逼空表演,其股价只能用“妖异”来形容。

公司上涨前的价格约为6元左右,公司9月9号在股转系统上披露了证监会通过其辅导验收的消息,其后的一个交易日内股价创新高到20.78,收盘价19.1元。价格比整个上涨趋势之前的股价翻了三倍!

至此集邮概念深入人心,集邮浪潮开始释放。

雄鸡一唱天下白,扶贫政策点燃集邮大火

如果说去年7月份,泰达新材为集邮带来了火种,那么 9月份的「扶贫政策」更是为集邮行情送来了东风。

9月9日,证监会表示将对贫困地区企业的IPO开辟绿色通道,这意味着处于扶贫地区的企业IPO时间成本更低。

政策一出,根力多金丹科技宏源药业等15家扶贫概念股迎风而上,涨势汹汹,其中根力多的涨幅更是达到了76.52%。

自2015年1月30日转为做市起,直到扶贫政策出台前,根力多的成交均价为15.03元/股。随后,根力多在2016年9月12日暴涨76.52%,股价高达20元!9月14日,股东就超过了200人,比公司2016年半年报显示的140位股东,多了60余人。

宏源药业股价与根力多在同日被一举点燃,9月12日公司股价涨幅达65.44%,盘中一度上涨87%,次日开始停牌;

而金丹科技,因为具有“IPO”+“扶贫”双重概念,一举成为去年新三板市场的最大牛股,股价曾43天涨超300%。在9月9日到12月2日短短三个月内,金丹科技不仅股东人数从60人增加到超过200人。二级市场交易的交易,也活跃到允许一位股东一天套现近2亿。

就连跟风“搬家”的新三板公司也获得了较高的涨幅。恒信玺利安达科技就在变更注册地址后股价分别大涨14.94%、18.2%。

从市值上看,8月底IPO概念股的平均市值为11.23亿元,而在9月底,这一数字变成了12.02亿元,平均每家拟IPO企业的市值增长了接近8000万元。

这种狂热一直持续到了2017年年初。

此身虽在堪惊,集邮狂热不再

今年年初之后,为IPO概念股狂热的集邮党们逐渐冷静了下来,对待拟IPO股票不再是盲目的疯抢。这体现在市场上的IPO概念股内部出现明显的分化。

2017年1月末,市场中的308家IPO概念股中,PE超过100倍的有1家;PB超过10倍的有4家。而有两家公司却苦逼地跌破了净资产,分别只有0.87和0.88倍PB。

璧合科技因其筹码高度锁定和并购预期,导致二级市场的爆炒,当时的PE值达到102.05倍。

而同期的白兔湖浙江力诺都因其业绩的大幅下滑,IPO机会渺茫,导致投资者不愿意翻牌子,跌破净资产。

真正伤了集邮党们心的,要算到今年4月份,集邮「踩雷」事件时有发生。

迈奇化学是新三板上颇有名气的拟IPO公司,由于业绩成长迅速,迈奇化学受到集邮党的追捧。在宣布IPO辅导后,股价一路上涨,从最初的7.28元一直上涨到15.73元,涨幅达116%。股东人数也从2015年上半年的75人增长至212人。

今年2月24日,迈奇化学被中证协组织的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中。4月6日,迈奇化学发布公告称,因公司2017 年一季度业绩出现亏损,预计2017 年上半年同比业绩大幅下滑,可能出现不满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中上市条件的情形,宣布撤回上市申请。之后,迈奇化学首日复牌就以69.23%领跌,收盘后市盈率仅有6.19倍转眼间,迈奇化学的IPO之路变成了黄粱一梦。

之后,集邮走起了下坡路,根力多的股价跌破增发价,宏源药业不IPO了,金丹科技要摘牌,再到不久前泰达新材未能过会,集邮党们的悲观情绪也愈演愈烈。

还有对二级市场投资者视为死结的三类股东问题。「有三类的无限期暂停,没三类的又过不了,不玩了,明天能割的都割了去」,一位集邮党绝望地表示。

前路漫漫其修远兮,集邮未必穷途末路

集邮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尽管今年集邮开始走下坡路,但集邮仍然是现在最热门的策略。

在去年年底,公布企业开始辅导之后二级市场当时就有成交的做市企业一共有24家。在公布后第一个交易日就有交易的22只股票,17只出现了上涨,7只涨幅超过10%,而在辅导公告后5个交易日内股价上涨的一共有19只,其中11只涨幅超过10%,占比45%;

在2017年1月份—3月份一共有25家这样的企业。在公布后一个交易日有成交的有25只,其中22家上涨,2家下跌;在公布后5个交易日,股价依然上涨的一共有20只,下跌的4只,不过股价总体涨幅已经出现下滑,涨幅超过10%的只有7家,占比29%;

4月份——8月份这样的企业一共有10家,在公布后一个交易日上涨的一共有7家,下跌的一共有3家,当天涨幅超过10%的只有1家企业;而在5个交易日里,上涨的企业一共有6家,下跌的一共有4家,涨幅超过10%的只有3家,占比30%。

这足够说明问题了。

至于踩雷,这是难以避免的,毕竟整体而言这类事件占比还可以接受。而对集邮行情下跌而言,新三板三月底以来做市指数持续下跌,至今下跌了11.8%,相较而言,拟IPO板块跌幅算小的了。

集邮之路起起落落恰如一梦,回顾新三板集邮史,着实让人唏嘘不已。但资本市场本来就没有稳赚不赔的逻辑,身处其中的各位集邮党可敬可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