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春秋(十二) | 年轻气盛的代价

 MTC2707 2017-08-14

在所有的周王中,这位周平王在位时间最长,五十一年!这纪录直到两千年后,才由清朝的康熙帝打破。周王朝在他的统治之下,总算保持住了周天子的天下宗主名号。他的谥号“平”可以恰当地概括他的一生。他才能平平,在位期间政绩平平,可王室却也基本天下太平!

后世的史学家,在评论这一事件的时候,都将责任归诸于周平王的软弱,平王能够承受起这样一种重责之累吗?他也在试探,他也在努力,他也希望周王室可以不被别人掣肘,可是他一个人已经无力再撑起这片天,这件事的背后,是历史时势的大变化!

然而,不管怎么样,平王之累,在他去世后,还将由他的孙子继续承受。这也是他的孙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很多人看不起周平王!这些人中包括周平王的孙子,世子狐的儿子——姬林!

到底该如何评价姬林呢?也许是因为他的身上流着尊贵的王族的血,所以他不会任由人摆布,可也是他的这种不切实际的自尊,将周王朝的尊严推向了无底的深渊。

平王驾崩后,作为人质滞留在郑国的太子狐自然是周王的不二人选!可事情再简单不过,太子狐作为郑庄公的人质,如果让他即位,君臣的关系又怎么能融洽?

这点没有人比郑庄公更明白了!所以,太子狐“痛父之死,哀痛过甚,到周而薨。”顺理成章,甚至都没有人去质疑他的死因,他的儿子——姬林即位,是为周桓王。

郑庄公没有把这个小孩子看在眼里!他觉得自己依然可以独摄朝政,依然可以专权天下。

姬林同样没把这个说话都说不清楚的老胖子看在眼里,就是这个老胖子,在爷爷面前飞扬跋扈,还把父亲当做人质羁留在郑国!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爷爷作为天下共主竟然会忍一个诸侯的气!所以,他当政的第一件事,就是——辞退郑庄公!

郑庄公即刻挂职归国。

年轻气盛的姬林很爽。不过很快,他就体会到做天下共主的难处。历史没有人情好讲,也不会有人包容他的幼稚和任性,他很快将为他的幼稚买单!

郑庄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郑庄公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有仇必报!他当政的四十三年,经历过国家间的大战九次,每次别人侵犯郑国的战争,他都在以后的日子里找了回来!无一例外。可惜周桓王还不知道这个跪在自己面前的老胖子有这么的凶狠,这么的惨刻寡恩!

郑庄公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祭足(郑庄公最信任的大臣)带了一支部队,到边境上巡逻,不时骚扰下周朝的边境。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位仁兄——祭足,从郑庄公年轻时候就跟随他的大夫!这位仁兄经历了郑国最辉煌的岁月,也经历了所有的动荡,辅佐了五代君主,后期在郑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废立自如,其所能左右的政治势力已经超过了其所拥立的君主。

祭足带着士兵在边境巡游,没事儿就去周朝边境的守官去借点粮,等麦子熟了,就纵士兵割麦子,夏天稻子熟了,就纵士兵割稻。边境的守卫对他毫无办法,只好上奏桓王。

以姬林的性格,又怎么能容忍别人来抢自己家本来就不多的粮食!立刻就要发兵讨伐郑国。

这时,这一代的周公站了出来,这一代的周公名叫黒肩,和郑庄公同朝为官几十年,自然知道郑庄公的性格。他更知道王室现在的实力,即使真的发兵去打,不但撕破了脸皮,斩断了自己的经济命脉,而且也确实打不过郑国。所以只能劝和。

黒肩的话说的很有艺术,不能硬说王室现在不行啊!那样不但有损王室威严,而且这位新主子也未必能接受这个现实啊。所以他说:这不过就是边庭的小事,士兵偷点粮食,郑伯一定都不知道这事儿,因为这点小事动雷霆之怒,实在是用不着啊!郑伯要是知道这事儿的话,一定会亲自来谢罪的!

黒肩的话说的很好听,让姬林把一腔的怒火都按捺了下来。于是发布命令,边境严加防范,不许别国士兵入境,也不去和郑庄公计较偷粮食的事儿了。

郑庄公就是想看看这位小主子的反应。如果他立刻发兵来讨伐,那自己可以有无数选择,他刚刚即位,自己再换上一个新天子也未为不可!可姬林的沉默让郑庄公摸不到底,也找不到发作的理由。只能静观其变了。

公元前718年,郑国的邻国——宋国发生了一件小事。公子冯出奔,逃到郑国。

宋国——所有诸侯国中爵位最尊贵的国家之一(公爵国)!宋国是开国君主是微子启,也就是商纣王的哥哥。

当初因为纣王昏庸无道,他的哥哥微子、箕子还有比干都一直劝谏,后来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也心灰意冷无心做官,于是隐居山林去了。等到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大周后,知道微子和箕子是贤人,于是释放了箕子,把微子也请了回来,微子顺从天意归顺了大周,箕子却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吃周朝的俸禄。于是周武王把箕子封在了朝鲜,不受周王室的辖制而自立为王,让愿意跟随箕子的商朝遗民都跟随去了朝鲜。然后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公爵继承商朝的香火和祭祀。把不愿意离家的遗民都迁到宋地,让微子辅佐武庚。然后派管叔、蔡叔两个人,名义上是辅佐,实际上是监视武庚。后来周武王去世以后,管叔蔡叔两个人联合武庚起兵叛乱,周公旦平叛后,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于是就命令微子代替武庚供奉殷商祖先的祭祀,在宋地建国。

等到宋宣公去世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的弟弟有才能,就没把国君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和,就是宋穆公。

宋穆公当了九年国君,病危的时候,感念哥哥的恩德,就把国君之位又传给了哥哥的儿子——当年的太子与夷!也就是宋殇公!宋殇公即位,宋穆公的儿子公子冯因为害怕与夷怀疑自己,不敢在国内居住,就逃到郑国去了。郑庄公待为上宾!

这兄弟之间的传位本来应该传为佳话,但公子冯出奔这件小事,却成为后来几国大战的导火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