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幸福的代价与缺陷

 我行我素1968 2017-08-14
几乎所有的人毕生不息地奋斗,千难万险,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人们拼命追逐官位、头衔、勋章,还有财富,其首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别人对自己更大的敬意,甚至人们掌握科学、艺术,也是从根本上出于同样的目的。所有这些都只不过令人遗憾地向我们显示了人类的愚蠢已经达到多么厉害的程度。
我们在别人头脑中的形象比起自己的本质存在更令我们牵肠挂肚。
在我们要做的或者不做的一切事情当中,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别人的看法。
一走出别人视线,我们就开始放纵,继而是莫名的惶恐。一种内在的空虚攫住了我们,于是不断投入到社交人群中,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以振奋你的精神和情绪;而这些东西却把你引入穷奢极欲,最终以痛苦告终。
大众的生活把大众引向浑噩、呆滞,他们的思想和欲望无一不是指向维护他们的个人安逸的那些渺小事务,一旦他们停止为这些目标操劳,并且不得不返回依赖他们的自身内在时,无法忍受的无聊就向他们袭来。这时候,只有情欲的疯狂火焰,才可以活动一下那呆滞和死气沉沉的众生生活;而一旦受到情欲驱动,很快又会变得痛苦不堪。
痛苦和无聊,人类幸福的两大死敌。
每当我们感到快活,在远离上述的一个敌人的时候,我们也就接近了另一个敌人,反之亦然。我们的生活就是在这两者当中或强或弱地摇摆。
为摆脱生活的艰辛和匮乏,我们寻求物质的丰裕和安定,寄托于形形色色的身外之物;而一旦生活开始丰裕和安定,无聊就来敲门。
与此同时,
那些精神禀赋卓越的人却过着思想丰富、生气勃勃和意味深长的生活;有价值和有兴趣的事物吸引着他们的兴趣,并占据着他们的头脑。这样,最高贵的快乐的源泉就存在于他们的自身。
对于这一类人来说,不受外界的打扰,以便忙于自己的思想和作品,实在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孤身独处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闲暇则是至高无上的赐予。其他别的一切好处都是多余的,如果它们存在的话,那通常也是一种负担。他的要求只是在自己的一生中,每天每时都可以成为自己。
但是,他们的烦恼却在于,一方面,巨大的精神禀赋使拥有这些禀赋的人疏远了他人及其追求。因为自身的拥有越丰富,他在别人身上所能发现得到的就越少。大众引以为乐的、花样繁多的事情,在他眼里既乏味又浅薄。因此,一旦对所谓的人有所了解,他就会选择避世隐居的生活;如果他具备深邃、远大的思想,他甚至会选择独处。
就算他们有着最良好的性格脾性,也不会对朋友、家庭和集体表现出其他人都会有的那种强烈的休戚与共的兴趣。他们拥有自身内在,那么,尽管失去了其他的一切也能得到安慰。因此,在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孤独的特质;尤其在别人从来没有真正完全地满足过他们的时候,这种特质就更加明显。他们因而无法视别人为自己的同类。简言之,一个人具备了卓越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与人交往。
“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
另一方面,一个具有优异禀赋的人由于头脑超常的神经活动,对形形色色的痛苦的感受力被大大加强了。他那激烈的气质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对事物和形象的更加鲜明、完整的认识,所有这些都使被刺激起来的情绪更加强烈。一般而言,这些感觉情绪总是给这种人带来痛苦多于愉快。
这样看来,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抱残守缺的奋勇选择。当我们把幸福寄托在他人的看法和自身拥有物之时,我们为生活的匮乏而痛苦,为生活的安定而空虚,始终或强或弱地摇摆在二者之间。当我们转而寻求一种内在的富足,智慧的增强又加重了我们感受痛苦的能力。我并不想有意夸大或贬损其中任何一方,但一旦你选择了其中的一方,就必须抱着失去另一部分的代价。
此外,在谈到人自身时,我们应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一个人的性格看上去会跟他的某一个人生的阶段特别和谐一致。这样,到了那一特定的人生阶段,这个人就显示出他最好的面貌。某些人在少年时代招人喜爱,但这种情况随着时间消逝而去;一些人在中年段特别活跃、能干,但到了老年以后,却变得一无是处;也有不少人到了老年才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他们既温和又宽容,因为到了此时,他们更富于人生经验,为人处事更加泰然自若。因为人的性格本身具有某些青年、中年或者老年所特有的气质特点,这一气质特点与人生的某一阶段相当吻合,或者,它对某一人生阶段发挥着修正、调整的作用。
不管我们最终选择跟我们本性更相关的哪项,幸福其实就是:发挥、应用我们的技巧,并取得期待的效果。
文章转自《今日头条》,作者:水木财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