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作文“审题”教学浅谈

 长青马圆圆191 2017-08-14
  
  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一写作文就离题呢?笔者认为,我们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学生主要是练习写简短的记叙文。记叙文按记叙的不同内容可分为写事、写人、写景、写物这四种类型。训练学生习作时,我们通常采用命题(全命题、半命题)提供材料等形式进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但目前大多以命题作文作为训练的形式,而命题作文,下笔前,首先要过好审题关,若文不对题,那写出来的文章不就全功尽弃了吗?那么,我们怎样来审题,笔者根据三十多年习作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肤浅的见解:  
  审题无非就是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进行仔细审查、分析和研究,由此决定命题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特色等,这是一个思考题意的过程。审题从何下手,不知如何是好,特别是半命题习作学生往往就掉下这陷阱里。如习作题目“谢谢您,老师!”学生就很清楚写的对象是自己钦佩的园丁,他(她)给了自己慈母般的温暖,用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写,学生就能轻而易己地完成,可是若把习作题目稍微改一下为:“________,我谢谢您!”学生却不知道一个“________”半命题习作给学生难住了,平时只要多这方面的训练指导,学生就会很自然地理解,这个半命题习作比上述的写作范围更广,可以同样是写自己的老师,也可以是为自己付出巨大代价的慈母仁父等,要写他们真是太容易了,因为自己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题意审清楚了,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就能做到切题,防止患“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如《记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有意义的事》,在习作之前,我们要让学生弄清楚,所写的事情的“时间”是发生在暑假里,是写一件事,不是写几件事,更不是写整个暑假生活,是写有意义的事,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事都能写的。但是如果我们对题意领会不透,就会偏题,领会错了,就会离题,甚至文不对题。又如《演讲台上的争夺》一题,题目上的“争夺”是一个关键词,只有引导学生抓住这个“争夺”的中心词,才会避免把这篇习作文章写成一般的竞争的情景,也就不会离题了。又如写《令我感动的一件事》时,只要紧紧抓住“感动”这个关键词,搞清楚写谁(自己)、写几件事(一件事),且要写有意义的事,学生就能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中选出有意义的一件事来,如在电视上看见汶川大地震中“谭老师舍身救学生”,“捡破烂的老人捐了300元给灾区人民”,“大震中一只小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救出了主人”等感人的事例。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把看到的、听到的身边的动人事迹写出来,如:选择“阮文发单脚跳为学生上课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同一个题目,我们却在评卷中发现许多学校的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来写,不可思议的是不少学生选择了许多事,题目上很清楚只能写“一件事”,他们却选择多件事写。如:有的学生选材不错,写了大震中大队长不顾自己的孩子救了无数灾民的生命(选材好),但后面又写了许多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谭老师舍身救孩子的事.....】, 虽然能表达人间处处有真情,但越长越臭,真是多此一举。  
  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审题时,要力求做到这两点:一是准,即准确性,对不同的内容、范围和意义根据习作提示要做到正确地理解;二是快,即速度快,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把握题目,因为审题的速度反映了我们作文思维的敏捷性。我们为什么要致力地达到这两点呢?大家都清楚:命题作文是要求我们根据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文章来,如果我们审题时没有做到准和快,就会影响作文的质量,许多学生基础知识学得很好,可作文就是过不了“审题”这一关,语文科的成绩往往差得很。 
  那么,我们究竟怎么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的意思呢?  
  首先,要结合写作提示明确题目所要求写作范围。“范围”是多方面,一般有以下几种:  
  1、“时间”范围。  
  有的题目受时间的限制。如《记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中的“暑假”;《节日的夜晚》中的“节日”和“夜晚”,都指明了时间,文章的内容必须是这些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事,不得超越这个特定的时间。 
  2、“地点”范围。  
  有的题目是受地点的限制。如《街上见闻》,就要写“街上”发生的事,《欢乐的校园》要写“校园”里的事。 
  3、“对象”范围。 
  有的题目受到所写对象的限制。如《他(她)笑了》,应写“他(她)”;《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应写自己的事,而《我所见到的一件事》应该写别人的事,而不能写自己所做的一件事。但许多题目往往受多种对象的限制,请看下面的一组题目。
  ①我和妈妈  
  ②我爱妈妈  
  ③我的妈妈  
  ④我和妈妈游××  
  这组题目均受到了“我”与“妈妈”这两个特定对象的限制。但第①组题目,写的事例应是与我和妈妈有关,即母子(女)共同发生的事情; 
  第②组题目所写的事例应体现中心词“爱”,即我如何爱妈妈的事情; 
  第③组题目则是要求写人的文章,写的是我的妈妈,而不能是别人的妈妈;第④组题目要求写的范围则是游记,写的内容应是我和妈妈一起游览××这地方看到的景色与感受。  
  4、“数量”范围。  
  有的题目受到数量的限制。如《我所见到的一件事》,只能写“一件事”,《××老师二、三事》则应写“二件”或“三件”事。  
  5、“内容”范围。  
  有的题目受内容的限制。如《记一次拔河比赛》就不能写其他比赛的内容了,《一次科技活动》只能写“科技”活动。  
  但许多题目往往受到几种范围的限制,请看下面的一组题目。  
  ①他(她)也是我们班的“小先锋”  
  ②处处都有“小先锋”  
  ③我们班的“小先锋”多  
  ④“小先锋”处处在闪光  
  在学习阮文发爷爷、漳州110、抗震救灾中舍己救人的谭老师等先锋活动中,我特意出了上述四道选择题让学生参加市征文比赛,不难看出这组题目均受同一内容的限制,都必须写发扬先锋精神的事,但第①题的对象范围较小,必须写我们班上的某一个学生;第②题受对象的限制,所写的人必须是少年儿童;第③题的对象限制范围比第②题小,必须是我们班级的同学所做的事;第④题地点范围较广,社会上、学校里等发生的事都可以写。 
  其次,应该明确题目要写的重点。 
  许多题目有关键词,应该从平时的教学中去引导,抓住了关键词,也就明确了写作的重点。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重点是在“富饶”一词,课文选择了表现“富饶”的材料来写,西沙群岛沙水的色彩,海底的丰富的产物,海滩上的海龟,各种各样的贝壳,海岛上的海鸟、树林……作者进行了层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富饶”的。又如《难忘的一件事》中的“难忘”是重点词,要写的事必须是时间久远的事,至于最近发生的事就不对了。因此,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写好作文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最后,要明确写作的体裁。
  在记叙文中,有写人、记事、写景、写物四种体裁,我们必须明确要写的文章的体裁,在写作时方可掌握住不同的侧重点,因为不同的体裁必须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例如:
  写人:通过对人物外貌的刻划及语言、行动、神情、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想品质。 
  记事:写清叙事的“六要素”,重点写好事情的经过。
  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来。  
  从中可看出,明确写作的体裁也很重要。我们从命题作文的题目中也比较容易分清写作的体裁。如《我的外语老师》、《可敬的清洁工》是写人的记叙文;《童年趣事》、《暑假生活见闻》是记事的文章。《我喜爱的××》是状物的记叙文;《土楼的早晨》的写景的记叙文。  
  我们已经知道,通过审题来明确作文写作范围,重点以及体裁。有些题目在审题时就能领会作者需要表达的中心,如《记一个刻苦学习的人》,本篇文章所反映的中心即是“刻苦学习”。但不是每一个题目都有中心词的,如《我的同桌》,这个题目的中心就由自己来确定,这个同学是“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善良诚实”、“热爱劳动”、“勤奋学习”等中心首先要确定好(一个),如果确定“勤奋学习”这一中心,则我们就把这个同学有关勤奋学习的材料保留下来,把其他方面的材料弃置一旁。因为确定中心这一步很重要,习作时要根据中心来选择材料。
  总而言之,作文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认为很难,难于上青天,难的就是因为他们怕离题,作文要过五关,斩六将,步骤要多步,但第一步最重要。笔者导好学生习作,审题最关键,一招不慎,全盘毁掉。因此我们认为要指要在平时的审题教学中,应多下点功夫,循循善诱,不急于求成,帮助学生正确地取舍,审清题目,让小学生沿着作文正确的方向,顺利地到达目的地,真正地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11-02-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