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会对孩子简单粗暴?

 汕头能率 2017-08-15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473篇原创首发文章

“教育是社会表达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传递其价值观的方式。”


——威廉·德雷谢维奇


关于中国的教育,最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人在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努力,坏消息是执着于实现上述目标的人还不够多。《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一文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有人指责文章作者借机炫富,有人抨击培训机构贩卖焦虑。


其实作者是不是在炫富,既无从判断也无关紧要,在我看来,这位母亲更像是在如实地抱怨养育一个孩子的不易。为了孩子砸锅卖铁节衣缩食的心理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位母亲的月收入比普通人高就认定她是在炫富,何况王思聪炫富,大伙都能包容,为什么要抓住一个想给孩子提供更好选择的母亲不放呢?


真正需要思考的是我们为孩子做的每一个决定是“我们想要”还是“孩子需要”,这个问题要想清楚不太容易。至于培训机构是否在贩卖焦虑,我想说的是,市场使然,与其批判人性不如多花些力气去研究怎样建立更先进的制度、提供更充足的优质教育资源。


耶鲁教授德雷谢维奇在他的《优秀的绵羊》一书中写道,“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我感觉当前美国教育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是不是觉得和中国有些相似?当然,可能有不少家长会很乐意将小孩培养成“优秀的绵羊”,甚至觉得能有机会让孩子成为一只“优秀的绵羊”已经相当不错了。这无可厚非,但至少我们不应该去扼杀孩子成为“乔布斯”的可能性。只顾拼命将孩子塞进由金钱筑起壁垒的庞大机器,无疑是简单粗暴的。


“教育”的拉丁文语本意是“激发”。好的老师会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勇于面对抉择,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同时,当学生受到外界的声音影响而做不到真我的时候,老师要给予足够的支持来解救他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过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



父母有时候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并不指望孩子们将来挣很多的钱回报自己,只是单纯地希望孩子们过得开心,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要想开心就必须得跻身所谓的上流社会精英阶层。


但如何才能步入精英阶层,大多数家长其实并不知道。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看到周围的人都这么做就跟着这么做,和大众保持步调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


比如花十几万让小朋友去读一个私立幼儿园,至于私立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的差异究竟有多大、小朋友的成长究竟会有什么不同、对孩子而言是否真的不可或缺,他们没有时间去想。


没错,从表面上看,私立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会比公立幼儿园的小朋友多学几个英文单词,多玩几种玩具,能享受更好的环境和设施,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吧。那么,私立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定比公立幼儿园的小朋友更健康更快乐吗?未必。


小孩子是最单纯的,在他们眼里,在街心花园玩泥巴和在普吉岛沙滩玩沙没有好坏之分,如果一个孩子会觉得拼乐高比搭积木更高级,并因只能搭积木不能拼乐高而放声大哭的话,那么一定是家长将这种等级概念灌输给了孩子。


小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们特别擅于观察。你嫌贫爱富,他们就嫌贫爱富;你包容,他们就包容。而这不仅仅取决于你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包括你对待其他人的态度。相比于你说些什么,你怎么做对孩子来说影响更大。



因此,当父母将自身的不安全感投射在孩子身上并寄希望于通过花钱聘请专业人士来让孩子变得更优秀,而不是试图让自己变成孩子的榜样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你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要求孩子做到,如果你希望孩子做到,自己就先做到,言行一致十分关键。


而教育是社会传递其价值观的一种方式,透过目前的教育,我看到的是单一而功利的价值观。追逐财富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拥有了财富以后又该做什么,很多人并没有答案。所以,很多富有的人并不快乐,这样的现实与父母希望子女活得开心的愿望背道而驰。


实际上,一个人要想活得开心,必须要有独立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因为只有精神和人格独立的人才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付出努力,而且能够欣然接受其中的波折麻烦乃至失败。这些都不是金钱能够赋予的。


独立人格的塑造需要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你可能会觉得诧异,父母对孩子的爱不都是无条件的吗?从不求回报的角度来讲,的确是这样。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情况常常并非如此。


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你对孩子说“乖,你好好吃饭,妈妈就带你出去玩”,又或者你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数学考100,妈妈就给你买玩具”……无意中给孩子造成的印象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要讲条件的,哪怕是父母的爱也是有条件的。这样一来,一旦外在的物质激励消失,孩子的动力也就消失了。



其实,你需要做的只是建立规则,并让包括你自己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都遵守规则。只要不超出底线,就放心大胆无条件地去包容和满足你的孩子,让他/她充分地享受被爱护的感觉。只有被爱过,才有能力爱别人。


你会发现当你把属于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孩子的自控力将远远超出你的想象。相比花重金让孩子去学马术、学击剑,花点时间看看儿童心理学的书、真正地去了解你的孩子要重要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