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园地: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三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李涣 2017-08-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主要的病理生理特性为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冠状动脉出现功能性改变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可分为5种类型,包括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及猝死型。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导致的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或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是冠心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根据发作严重程度及频率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有一定的规律,病情较为稳定,无溃疡破裂夹层或血栓形成等,发作的频率及持续的时间也相对固定。发作的部位主要为胸骨上、中段后,或左前胸,胸痛症状也有可能横贯前胸,多呈阵发性发作,平均每次持续1-5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心肌缺血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所致的血管腔进行性狭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诱发局部血小板凝聚引起冠状动脉不全堵塞,斑块脂质急剧增大加重管腔狭窄等。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疼痛程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包括以下几种亚型: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静息心绞痛;4)梗死后心绞痛;5)变异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为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仅次于猝死型。粥样斑块破裂所形成的血栓阻塞冠状动脉,使得心肌持续缺血缺氧而迅速坏死,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胸骨后难忍的压迫性疼痛,疼痛部位及疼痛性质类似于心绞痛,但前者的疼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疼痛范围更广。心肌梗死的常发诱因一般包括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大出血及严重缺氧等,按心肌坏死的累及范围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前者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深达室壁的2/3,后者仅累及心室壁内1/3的心肌,可累及肉柱和乳头肌。合并症主要包括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外膜炎、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等。


冠心病的预防主要包括:

低盐低脂饮食,控制如动物内脏,各类肉食,蛋黄等高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入,每日减少钠盐的摄入,摄入适量蔬菜(如黑木耳洋葱、大蒜、香菇、姜、海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脂作用)、水果、谷物等。每日可做适当的身体锻炼,保持情绪稳定,劳逸结合。

药物预防需要在专科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