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用智慧在看病

 1先 2017-08-15

?
  什么是中医?
  “中”与“和”是天下的根本,把它贯彻到医学和人们的生活中去,这就是中医。中医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正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因此,中医就是天下最根本、最符合自然之道的医学。
  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就是以“中”为主位、君位、准绳和圭皋的文化,就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的文化。“中”就是“一”,就是“道”,因此它(中医)归根到底是效法自然的。中医学的性质、面貌和发展,不是由“科学”决定的,它也决定不了。再先进、发达的科学,在充满无穷威力和奥秘的大自然面前,都显得渺小。试看钱塘江的大潮浩浩荡荡,如万马奔腾,是何等壮观!
  自然是伟大的老师
  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中医在向大自然的学习中变得聪明睿智。所以我说,自然是中医伟大的教师。是大自然的无穷奥秘、神奇绚丽、多姿多彩,启迪了,蕴育了,教导了中医,也丰富和完善了中医。
  中医学的特色
  我认为中医学的特色应当是:顺天应时,阴阳自和,以自然为师,重视人的非实体性及养生,强调或重视人的自我感知与自我调和,重视七情致病,执简驭繁。再一言以蔽之,中医学的特色只有六个字,即:致中和,法自然。
  治病需要灵感
  所谓灵感,就是医生智慧的火花在对疾病诊治的过程中所随机触发的突发式的闪现。由于这一触发,往往会使医生看清疾病的本质和症结。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尤其是传统的中医,其灵感的有无十分重要,有灵感与缺乏灵感,其治病效果大不一样。
  中医是用智慧看病
  中医是用智慧看病——当然,这是中医看病的最高境界。由于各人的智力有高低,因而看病的效果也有差异。所以有人说:“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在人之善学善用耳。”
  医学需要“象思维”
  对人的非解剖结构和无形的功能态(即如中医学所谓的“证”及病机等)的认识、把握与探索,在医学上属于更高级别的层次,这就需要“象思维”。它包括直觉、顿悟、意会、揣度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依靠病人身体上所发现的形迹。
  中医重视感觉
  中医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神奇,就在于它十分看重并利用了人的感觉——这个由造化自然加工了亿万年的、不能被现代任何精密仪器所具有或代替的东西。因此,感觉远比指标重要,而且更可靠。中医就是凭借病人和自己的感觉来诊治疾病。
  “医者意也”并不错
  灵感就是对疾病病机的捕捉,虽然它是一闪现的东西,但却需要长期的积累,也很难传授。所以说,“医者,意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闻诊主要是听主诉
  闻诊主要是指听取病人的主诉,而不仅仅是听声音和闻气味。如果那样,就把闻诊的重要性和诊断意义大大地降低了。
  中医决不越俎代疱
  “中”就是有节度,“和”就是调和而使之和谐。而这都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来实现的,中医就是要尽可能的调动和促进这种功能,但它决不越俎代庖。
  中医不能西医化
  中医不能走西医实体化、技术化(机器化)和科层化(高度细化)的所谓“科学范式”的道路。在一个发源并传承了中医数千年的国度,今天还要把它作为一个需要实现的梦想(中医梦),岂不令人唏嘘!
  医乃仁术
  人吃五谷生百病,医有良方起沉疴。常将人病如我病,救得他生似我生。不是中医,胜似中医——我所欣赏和特别推荐的两本书是《问中医几度秋凉》(艾宁著)和《闲情偶拾》(清代李渔著)。它们不是医书,但可以当医书读;二书的作者不是中医,但胜似中医。其对医学的见解,不在许多医生(包括笔者本人)之下。
  中医应回归民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