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书法的虚实相生

 丛林雅居 2017-08-15

在二维空间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塑造空间感,使结构更加立体,这在我们的传统艺术中称为:“虚实相生”。书法上讲究疏密,处处实则板滞,处处虚在空无。侧面描写就能化实为虚,往往虚写想要表现的实的东西,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虚实相生,是一个矛盾的概念。若就其狭义而言,虚空就是模糊、空灵、含蓄;实就是清晰、明确、肯定。相生,就是对照着相互依存,彼此生发。虚与实并不寓于某一种造型因素(诸如大小、方圆、深浅等)的范畴之内,而是指形象特质同周围关系界定的明暗程度。

在书法的创作中,离不开“虚实”二字。所谓“实”,就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采用独特的外在艺术形式直接塑造出可感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创作体验。所谓“虚”,就是指艺术家依靠自身已提供的艺术品中“实”的部分来间接地提示、暗示、象征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通过“虚实相生”这一对比手法的运用,艺术家能够灵活、自由、含蓄地表现复杂的现实生活,抒写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虚实处理,贯穿于书法的始终,没有虚实,没有矛盾,就如同没有矛盾冲突的戏剧一样,会让人感到乏味,让人提不起神来。字的结构需要虚实,章法,同样也要虚实。

在书法艺术中,极大地体现了虚实相生的道理。同绘画一样,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恰如其分的黑与白让人不得不惊诧,原来万物也有如此缜密的变化,甚至比你的眼睛所能感受到的更为细腻。而这种细腻又让你曾多少次耳濡目染的自然景观在瞬间变得宁静、圣洁而悠远。

在审美过程中,黑白的作用是双向的,因而产生气息运动之关系,给欣赏者以灵动之美感。一幅书作,黑有向白运动、扩张之力,而白亦有向黑运动之势,二者共同构成了整幅作品的气息运动之美。若你站在黑的立场上,则笔墨有一种向空白扩张的运动气息,空白仿佛在退缩,似乎笔墨居主动。空白为笔墨之气的运动提供了活动空间,而笔墨又为空白的运动创造了条件。在本质上,空白与笔墨在表现与审美的价值上是没有差别的,只是色彩的表现不同而已。其实,空白和笔墨凝固在纸上之后是不可再改变形态与位置的,我们所感受到的动感,只不过是心理作用的结果。黑与白水乳交融,才能产生有生命、有情感、有意趣、有神韵的高境界的审美价值。

书法讲究“疏密”。疏,就是简练,就是留白。能留白和会留白,是一种真正的本事。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凡作书法,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笔画的密处,也要注意到字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处。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一张洁白的宣纸,在未被用作书法材料之前,呈现于人们视野的,确实只能算是平面。而一旦裁成一定的幅式,如条幅、中堂、扇面等,就已经进入艺术的范畴。当黑色的线条落下,进而构成一定的造型时,所产生的空白更变成了书法形式的一部分而存在。空白与黑线融为一体,并对黑线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时的空白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了,而是一个有纵深的空间。我们对黑线的感觉,也不会认为它是平躺于纸面,反而更像悬浮在空中一样。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视觉变化,把它看做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去创造更加悠远空灵的意境。

黑白相间,虚实相生是中华文化精神,是“天地合一、道法自然”的集中体现。书法的空灵美自然靠空白而显示,但并不局限于空白本身,它同样离不开线条的造型。线条的造型形象因有空白的参与和衬托而变得富有立体感、灵动感、空灵美。没有线条造型做基础,其空灵美也显示不出来。这里强调的,只是空白对造型的影响和制约。正如清代冯武在《书法正传》中所言:“曰空者,即黑白分明也:一字有一字之空处,一行有一行之空处,一幅有一幅之空处也。”

一般来说,字距疏松的地方、笔画轻的地方、笔画用墨比较淡的地方、比较枯的地方,容易产生“虚”的感觉;相反,字距紧密的地方、笔画重的地方、用墨浓的地方、用墨润的地方,在视觉上,会容易产生“实”的感觉。下面找一些作品,做一些尝试性、粗线条的分析。

1、王羲之的《行穰帖》,开始的“足下”笔画之间的空间比较大,笔画也比较轻,最后的“佳”也比较轻,是“虚”的部分,中间白线圈住的部分,笔画比较重,这样,整体上的虚实关系比较清晰。

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书法的虚实相生

2、王羲之的《妹至帖》,有三个地方笔画处理得比较轻巧、灵动,白线圈住的“之可言”、“夕”、“虑、三”,比起其他地方显得“虚”。

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书法的虚实相生

3、王羲之的《二谢帖》,白线圈住的“想邰儿、所送”,加上“静”与“羲”字距比较大形成了一块比较虚的地方。下面的“患者善”也比较轻,形成了一块比较虚的地方。

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书法的虚实相生

4、王慈的《一日无.申帖》,这个虚实比较清晰,中间一块比较集中的地方很重,感觉很“实”,其他地方比较“虚”。

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书法的虚实相生

5、王羲之的《得示帖》,下面的部分粗重笔画比较集中,空间比较密集,显得很实。

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书法的虚实相生

6、怀素的《苦笋贴》,下面一块粗重密集,形成了“实”的感觉。虚实的观察,要概括,从整体上去看、以块面来观察,这样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妙。

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书法的虚实相生

以虚实相生的表现方法创造的绘画作品,就它的审美特征的总体效果而言,“实”是指作品直接提供给欣赏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引起欣赏者美感的基础,也是触发了欣赏者进行更广泛、深入审美联想的条件,它制约着欣赏者在他提供的特定的审美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相应的自由联想。“虚”不是“无”但也不是直观的“有”,而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所说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言外之言,即作品直观的实境所暗示、象征的非直观的内容。

作品中的实境,给欣赏者提供直接明确的内容,而虚境则使欣赏者在感官直觉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主观想象,体验到作品可感内容之外的更为深远的意蕴,使欣赏者不仅仅受作品实境的触发和规范而进行合乎逻辑的联想,而且还能超越审美对象的实境而根据欣赏者各自的审美经验和理想,在想象与联想中补充、丰富、发展甚至改变实境的内容。如果没有虚境部分,不仅作品浅显直露,缺乏意蕴,削弱实境的审美价值,而且还会因一览无余而使欣赏者积极的自由联想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美感的严重匮乏。作品的虚实两部分,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二者相得益彰,在实境的规范、暗示下,虚境获得特定的内容,取得艺术生命;在虚境的对照、映衬下,实境更加突出,得到扩大和深化。二者的有机结合,使绘画作品获得完整、深广、多变、和谐、含蓄的意境美。

**************

鸣谢:众通社艺术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