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一课:假音进阶

 露大大zmm9w4px 2017-08-15


薛之谦的歌曲备受广大歌迷粉丝的青睐,不光是歌唱得好还是个了不起的段子手。许多人也十分中意唱他的歌,唱他的歌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假音。下面我们就具体讲讲假音的知识。


通俗音乐中,假音的共鸣位置

当声音逐步升高时,声带也逐渐拉紧,由部份振动变为边缘振动,边缘振动的效果就是我们说的假声了。要注意演唱由低音到高音时,声带由主振动、部份振动,到边缘振动的过程是逐步演变的,但要做到声音上下统一,听不出变化的痕迹。如掌握得不好,肌肉收缩便会僵化,声音上下不能统一,甚至会发出破音而影响演唱的效果。


平喉以真声演唱时,强调自然,真声艺术化讲究音色美,要做到“真声不炸”、“假声不虚”共鸣器官包括:口腔、喉腔、咽腔和胸腔。一般发音时,原则上低音所需要的共鸣腔较大,而高音所需要的较小。同时,低音偏重于下部共鸣,即软腭以下;高音偏重于上部共鸣即软腭以上。口腔共鸣是要变动口腔的大小,来使声音清晰且毫不干涩。


其中下腭的位置决定口的张开与闭合,俗称开牙;唇颊的活动起着改变口腔外形的作用;舌的位置则关系到口内的空间;还可利用口腔壁软、有弹性的部份来调节,使口腔共鸣随之而改变。喉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喉腔由软骨作为骨架,所以它可以保持经常畅通,是声音共鸣的主要器官。


咽腔虽然不大,但它恰好在产生声音的喉头上方,而咽肌的收缩能影响咽颊的形状,所以它是最重要的共鸣器官。再者鼻咽部的下部软腭和小舌很灵活,它有较宽广的共鸣音域,可以使尖锐的声音变得柔和。腔共鸣多用在平喉演唱中,由于声区较低,发声时胸腔可明显感到振动,胸膛坚实的胸骨结构也产生振动,从而扩大了声音共鸣的作用。

   
共鸣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人体的骨骼空穴和肌肉组织的构成,不完全一样,因此各人的声音与共鸣也不可能完生一样。但是共鸣的声学规律,以及共鸣器官的功能,却是共同的。至于如何灵活地运用共鸣,和发挥它的可变因素,就涉及每个唱者的生理、心理和对唱腔的理解程度。练习共鸣音,要做到放松脸颊、脖子和胸腔,让气息由“丹田”提到胸腔,恰到好处地在不同的共鸣区,把声音扩大。
  
怎样用共鸣位置来切换真假音
 

真假声之间的切换。如果认为切换时声音是有断层的,就像是数字0110这样干脆的切换,那么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说到底还是一个发声部位的问题。


唱歌一定要真假音转换,无论高音还是低音都能用假音使达到更高或更低从而扩展音域,但是用假声有时会显得气不足,声音小,想要声音大的话就在练习的时候站立着用双手抬比较重的东西,当然,假音的声音大了,真假音转换就不显得明显了。另外,唱歌时要感觉额头那里有共鸣,因为那里是一个很好的共鸣箱,但是要做到这点,需要很多的训练和练习。低音在唱的时候要轻柔,如果想大声地唱出来,当然会显得生硬。


唱歌需要腹腔,因为这里也是一个共鸣箱,但是对腹部肌肉倒是没什么要求。就像Mariah Carey,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海豚音,很尖锐但是不刻薄,这种发音方式绝对是高手,但如果没有好的气息掌握是肯定不行的。


我们常常把头腔共鸣称之为头声。头腔共鸣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份。它使声音明亮、光彩、辉煌、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


头腔共鸣是由于声音的频率引起了头部上前方的蝶窦空间的震动而产生的。蝶窦位于鼻孔上,是比较小的结构空间,获得头腔共鸣必须先具有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否则头腔共鸣是难以掌握的。具体方法是:把口腔内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后移,下腭放下,软腭和小舌头尽量上提,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声波便沿着上腭骨而传到鼻咽腔、鼻腔和蝶窦等,引起振动,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富,富有光彩。


当然要取得良好的头腔共鸣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呼吸点、发声点和共鸣位置点这三者协调运动的基础之上的。最近在音乐学习中出现了一个不小的难题,那就是很多R&B歌曲都有一些转音和假声,对于转音,难度感觉还不是太大,一些爬音和泛音也挺好处理的,多练多听;可以先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一步一步的揣摩解决,然后注意一些节奏,共鸣位置,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再说一下假声,从人体生理学角度讲,假声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声方式,是靠挤压发声器官出来的声音,一般没有什么共鸣,声音尖锐难听,但是随着歌唱技巧的进步;假声作为一种丰富歌唱的技能,也被一些人合理运用,迸发出了别样的精彩,假声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共鸣位置一定要大,由下至上,这样出来的声音才有穿透力,比如林志炫的假声,共鸣位置非常的好,尤其是高音部。单单练习假声,也好练习,但是真音与假声之间的转换却是特别的难,因为发声原理不太一样,真音力透丹田,通透,声音出来的非常自然,假声首先找到音准就不是一个容易事,还要和真音之间衔接,就更难了,对于练习方法,本人也希望有对这方面了解的朋友们多谈谈。
 
假音的训练方法
 
当我们从低音往上唱时,唱到一定的地方,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卡壳,这就是到了换声区了,这时,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往上唱。歌唱者首先应基本掌握了虽声区的唱法,然后因人而异地作具体调整。
  

“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就是歌者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发元音的同时),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


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


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