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标杆性企业缘何不够多

 金陵一棵树 2017-08-15

 

江苏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2016年全省GDP总量达到7.6亿元,位列全国第二,人均GDP达到95390元,位列全国第四。江苏强劲经济实力的背后是企业的发展。总体而言,江苏拥有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同时,江苏很多县域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颇具活力,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发展特色。

但是,与广东和浙江等省份相比,江苏缺少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标杆性企业,很多产业声势不小,大型领军企业却较为稀少。标杆企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带头作用,对于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尤为关键,培育标杆企业对于江苏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影响力意义重大。

江苏标杆性企业与广东、浙江对比

“标杆企业”是指具有先进性(包括部分方面)、示范性和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一般为知名度高、信誉好、有发展潜力、综合实力强的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省份,广东、江苏和浙江的经济均具有强劲的实力,但广东和浙江两地有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则要比江苏省多。尤其是在互联网、电子信息等重要产业领域,广东省拥有华为、中兴和腾讯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明星企业,浙江拥有阿里巴巴等家喻户晓的互联网巨头企业。

而除了苏宁云商等极少数企业以外,江苏大量企业虽然拥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和市场份额,却往往仅在省内拥有影响力,不能被全国或全球市场和消费者所认同。2016年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中,江苏仅有21家企业入榜,而广东有54家入榜,浙江有25家入榜。

另外,以在相关行业具有一定标杆性作用的公众公司为例,江苏省内上市公司和新三板企业为代表的高质量公众公司数量与其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地位也稍显不符。当前江苏共有342A股上市公司和1355家新三板企业,而广东和浙江则分别拥有513369家上市公司,以及1785988家新三板企业。

江苏省标杆性企业为何较少

江苏缺少标杆企业主要根源于本省产业结构和环境、产业链分工模式以及商业文化等经济特征。标杆企业生长于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合理的市场分工模式中,但江苏产业结构仍聚焦制造业,大量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同时民营企业和商业文化的发展并不像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熟。

第一,江苏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参与了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其产业结构也聚焦制造业,制造业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制造业领军企业,但路径依赖导致了产业结构升级趋缓,服务业和终端消费产业的大型企业很少,较难走进广大消费者的生活而变得家喻户晓。诸如恒力、海澜、沙钢、亨通、徐工这些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中均为领军企业,却无法在当今大众化和订制化消费的环境下发挥影响力。

 

 

2016年中国500强江苏省上榜企业

数据来源:《财富》杂志、苏宁金融研究院

 

 

江苏省制造业规模和比例大于浙江和广东两省

数据来源:Wind、苏宁金融研究院

 

第二,江苏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水平仍较低。江苏省大量制造业企业均为代工型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较低的位置。在过去,江苏也有不少终端消费品的知名企业,例如春兰集团、燕舞电器等,但今天大多衰落了,没能像格力、海尔那样做优做强,发展成有国际声望的标杆企业,个中原因便是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缺乏标杆企业生长的环境。

第三,江苏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较浙江和广东两省更加滞后。民营企业通常比国有企业更具有活力和创新的动力,这不仅使得这个群体中更容易涌现好企业,也改善了区域的创新氛围,从而更有可能孕育创新型企业。然而在江苏的重要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极少,例如,在入围中国500强榜单的企业中,江苏仅有4家民营企业,而广东和浙江分别有21家和9家,他们的核心民营企业数量更多,且影响力更大。

 

 

中国企业500强中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标杆企业和标杆民营企业

数据来源:《财富》杂志、苏宁金融研究院

培育更多标杆性企业的基本路径

作为“制造大省”的江苏要迈向“制造强省”,培育标杆企业是必经之路。而培育标杆企业,就要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加强技术创新,以及改善企业经营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培养标杆企业。

第一,鼓励企业并购重组,是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路径。美国历史上的5次大规模并购浪潮,使不同时期、不同产业间的优质企业迅速脱颖而出,占据产业制高点。因此,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并购重组非常必要。例如,早在6年前,徐工集团并购了德国混凝土机械巨头施维英公司,后者是一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并购后,徐工集团实施双品牌运作,对徐工集团成长为国际一流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中小民营企业可实施“聚焦”战略,培养更多“隐形冠军”。虽然在培育标杆企业的过程中,扩展最终消费品市场是一个捷径,但对于江苏省来说,着重发展制造业,培养像华为这样的制造业明星企业也是优选之路。同时,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作用不容忽视。中小企业以其专精特新优势,同样可以拥有行业领军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而成为“隐形冠军”。

第三,聚力创新,鼓励企业不断探索新科技、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是企业转型的根本。创新的内涵,是包括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在内的综合性创新。当前,聚力创新正成为江苏发展的主旋律。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政策背景下,应进一步对具有潜质的创新型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

(作者系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