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拥有全国最大的制造业集群,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加起来有54万家,创造了全国12%以上的工业产值。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2018年,江苏省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周毅彪 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历程,集群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多次强调,产业的集群发展非常重要,江苏现有的基础不错,要对竞争力比较强的产业进行整体打造,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评新君从中总结出这几个关键词:立足基础、发挥优势、创新引领。 作为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祥地,江苏制造“家底”殷实,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8、全球的3%左右,其中先进制造占比接近50%,八大主要行业长期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第一方阵,机械、电子、石化、轻工、纺织、冶金6个行业产值过万亿元,这些充分说明江苏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条件和基础已经具备。但不可否认的是,江苏省制造业集聚度还不高、领军企业还不够多、品牌影响力不够强,“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比较明显。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发挥集群在推动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中的综合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全面梳理27个产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产业影响力、规模、集群化特征、发展潜力等方面,江苏遴选出13个“颜值“与”实力”并存的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评新君发现,这13个重点培育的制造业集群有下列特点: 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协作配套水平高,空间布局相对集中:13个集群涉及11个设区市,拥有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各类产业创新载体; 产业发展空间广、潜力大: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新型显示等尚在快速发展前期,增长空间很大;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已处于市场成熟期,经过整体打造提升,有望成为江苏省产业发展新动能。 先进制造业集群最明显的标志在于拥有一个或数个世界级的行业领军企业以及以此为依托的专业化分工系统。如美国硅谷有惠普、网景、英特尔等领军企业,带动相关领域产业链条的完善,形成“集聚效应”。与之比较,江苏制造业集群相对缺乏世界级影响力的本土企业。 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江苏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突破口。在技术创新方面,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有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不仅掌握着某个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也瞄准前沿、颠覆性等技术,引导技术变革、产业标准的发展方向,推动技术不断从低级到高级演进、上升和发展。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一直以来我国的芯片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国产芯片技术的自主创新迫在眉睫。在江苏省政府的支持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10多家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龙头企业,共同组建了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发中心从一颗小小的芯片出发,最终实现的却是研发、设计、制造乃至新材料应用等全产业链的整体水平的提升,成为江苏重点培育建设的第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如何提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评新君了解到,江苏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确定集群亟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择优遴选实施主体,采取事前持续支持、事后奖励补助等方式,持续推进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重点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整合创新资源要素,组建“企业 联盟”协同创新的制造业创新中心,采取政府支持、股权合作、成果共享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模式,突破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短板,实现产业链水平整体跃升,力争到2020年,每个集群建成1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集群共创建3-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撰稿 孙尧《黄金时间》 图片来源 江苏新闻 徐工信息 编辑 张门门 |
|
来自: wujinlan吴金兰 > 《江苏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