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476 个与众不同的人 今天是8月15日,一个不被大多数人记得却又无比重要的日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 72年前的今天,中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都印着“日本投降”。司马能想象那一刻是如何地万人空巷。然而在这狂欢中,有一群人,永远地离开了。他们,是中国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清华毕业、归国华侨,名门望族…… 面对战争,他们选择把命交付给了碧天云霄。他们知道,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 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全世界没有第二所航空学校, 有这样的标语。 而它,就刻在中央航空学校的石碑上。 中央航空学校的石碑宣言 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 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和背景, 但都正值最好的青春年华, 二三十岁的年纪。然而...... 上一刻, 他们或许还提笔跟挚爱的家人写着信, 跟几日不见的新婚妻子深情相拥,
或是,正将怀里的孩子举过头顶, 笑着闹着。 下一秒,等待他们的, 可能就是与日本空军生死交战。
从作出决定的那一瞬间, 就把命交付给了碧天云霄。 他们,是中国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 他们有的从清华毕业, 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出身名门望族...... 死的时候,平均年龄只有23岁。
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在教科书里认识过他们。 今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纪念日,司马想在这特别的日子,和大家一起认识这些在蓝天挥洒青春的英雄,他们值得被记住。 ▼ “我们是中国第一批空军战士, 虽然进了航校,生死就在一线之间 我们依然义无反顾” “轰隆隆”“轰隆隆”......
1933年,杭州的上空经常传来飞机的轰鸣声,这是中央航空学校的学生正在练习飞行与战斗技巧。
此时,日本已经侵占中国东北两年。
一年前,国民政府为了对付可能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在杭州觅桥成立航空学校,培育第一代飞行军官。
小伙子们纷纷涌入这座学校。 他们有的从清华毕业,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出身名门望族......用现在的审美看来,他们的颜值还挺高。
而他们挥别所有过去,来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当战斗机空军,助祖国早日收复失去的土地。
时间一刻也不容耽误,从最简单的体能、队列训练开始学习,到后来的擒敌战术,学习飞机构造......
四年蓄力,等到1936年的10月,南京飞机场突然涌入20万群众,第一批空军战士将在这里进行“霍克三”编队飞行演练。 霍克三,最高速度每小时360公里,是美国寇蒂斯公司出产的,抗战初期都靠它。
6岁的小女孩高友良在妈妈的怀里,看着父亲正开着飞机领头以“中正”字样的队形飞过上空。
她的父亲高志航是当时空军教导队副总队长,第四大队大队长。
那时还小的高友良也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 “我只知道他每天一身军装穿的好好的,回来的时候我会给他脱靴子,这是我的专利,爸爸有时候会把我举得高高的,那段生活是我最快乐的生活。”
她和父亲之间还有个小秘密:“他每次飞行的时候,经过我们家他会低飞,呜~就这么飞过去。”
老了之后的高友良。一听到飞机轰隆声飘过,高友良就知道:“我爸爸,在飞机上面。” 日本密探对这帮飞行员的评价是: 中国空军的驾驶技术, 意外的优秀,不容小觑。
然而,因为中国空军的飞机只有300架, 大都是从国外买来的,毁一架就少一架, 主要是“霍克三”双翼机和单翼机,以缠斗为主。 而日本的战斗机多达两千架, 并且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 现实面前,我们并没有优势。
双翼机操纵面多,两个机翼浮力大,副翼是双的,因为飞机速度慢,都是缠斗,也就是你咬我的尾巴,我咬你的尾巴。双翼机的缠斗性能好,单翼机的速度快。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8月14日,笕桥空战中日首次对决,为阻止中国空军的空袭行动,日本空军扑向杭州笕桥空军基地,因为战机优势,日军信心满满,甚至不要战斗机护航。
日军的野心:不久之后,这里的天空都会是太阳旗了。 那天,高志航却首开纪录, 和战友合力击落第一架敌机, 后又击落两架,重伤两架,轻伤两架, 这是全面抗战爆发以来 第一场空战胜利。 后来,8月14号这一天被定为空军节。
第二天,愤怒的日军下命令 用全部航空兵力急袭敌空军。 结果,杭州湾到南京上空, 中方击落三十架敌机, 日本原本准备来对付美国的精锐航空队, 战力削减了一半。 不过,伴随着这一连串的短兵相接, 年轻的生命也在陨落。 阎海文在执行轰炸任务的时候, 被高射炮击中,跳伞的时候误入日军阵地, 这个曾在航校史上创下 打地靶满分记录的21岁小伙子, 以随身手枪反击包围他的日军。 并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 然后留下最后一颗子弹,自杀。 对面的敌人也被他的壮烈惊到了, “想不到中国的空军如此的英勇!” 佩服之下他们为阎海文安葬立碑, 并写下支那空军勇士之墓。 日本在报道阎海文的事迹时, 更感叹: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 同是航校毕业的沈崇诲, 在攻击日本船舰时, 因为座机受损无法顺利返回基地, 这时候他发现更多敌军目标, 于是这个在清华大学毕业之后, 投笔从戎的二十五岁年轻人, 加足了油门冲向日本军舰...... 这个年轻的生命, 选择在爆炸声中跟敌人同归于尽,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中国空军的英勇大大超乎对手的意料。
▼ “日军的新式战斗机不断出现, 没有装备与之抗衡,我们就拿命去拼” 不过,日军很快就研制出最新的九六式战斗机,并且投入战场。
那天,刘粹刚驾驶的2401霍克三,甩掉了多架敌人的战斗机,单独地急急而驰,可后面依然有一架银色战斗机穷追不舍,那就是日本最新式的战斗机。
“我的心要蹦出来了,手不自觉地扶着栏杆, 手指几乎要插进栏杆里, 因为那霍克神鹰的腹部, 触目的是清清楚楚的2401, 粹刚,那是粹刚啊。” 他的妻子许希麟在平地目睹了这一切。
许希麟,刘粹刚的妻子。 两人还没相识那会儿, 刘粹刚是中央航校二期驱逐科的学生, 刚进校的时候他学习特别卖力, 一心想要早日收复失去的土地, 他的空中射击命中率高达九成, 跟教官高志航并列前茅。 后来,刘粹刚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个姑娘,她就是许希麟。对飞行员来说,生死在一瞬间,爱情来的时候,也是一瞬间。
看到“惊为天人”的许希麟,“刘粹刚从此无法自拔。”他很痴情,不断地写信给她,终于你来我往地通信之间,两人恋爱了。
可姑娘的父亲有点担忧:“刘粹刚这小伙子不错,但是他的职业太危险了。女儿你......”许希麟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自此,刘粹刚走进了许希麟的心,许希麟突破了父亲的担忧,两人更是突破了当时飞行员只能年满28岁才能结婚的规定,1936年勇敢地结为了夫妻。 可是到了后来,却每天都要面对生离死别。就像那天,她亲眼目睹的场景一样:“心急如焚之间,突然一阵狂乐的尖叫声响彻云霄,我惊魂初定,只见远处阳台上的老百姓,正跳跃地挥舞着双手, 原来是粹刚击退了敌机,然而此刻,我的双腿几乎支撑不住全身的重量,两个眼眶里充满了泪水。” 虽然,那场空战,刘粹刚面对日本王牌战斗机毫不怯场,并在最后关头取胜,成为中国百姓心中的“空军英雄”,后又屡次在空战中击败敌机,被日本对手都称之为“空中赵子龙”。
可仅仅两周之后,刘粹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当场死亡,年仅24岁。
而在出事前,他好像有所预料地,写了一封信给许希鳞: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您时时刻刻要用最聪慧的脑子和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为我而牺牲一切。 您应当创造新生命,改造环境。我只希望您再人生的旅途中永远记着,遇着了我这么一个人。我的鳞,我是永远爱你的。”
而那时候,他才刚刚新婚一年而已......
中日开战不到半年, 中国空军击落近百架敌机, 但也将近损失了近百名第一代飞行员。 包括有“空中赵子龙”之称的高志航, 1937年11月21日,他在周口机场遭遇敌机空袭, 中弹殉国,时年30岁。 在这一百名飞行员之中, 每十个就有六个在抗战初期牺牲, 平均年龄23岁。 因为敌强我弱,1937年底,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都已经沦陷。中央航校也往昆明撤退。
虽然后来苏联援助伊十五和伊十六战斗机,给中国空军暂时补充了元气。
然而,1940年中国的上空出现了一群从未见过的新型飞机——日本零式战斗机。它一出现,我们的制空权就岌岌可危了......
零式战斗机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航程远,速度快,活动力强,缠斗性能好。 那天,零式战斗机出现在重庆璧山上空。
“我们明明知道侵华日军的飞机优于我们,但是我们还是要坚决地迎上前去,我们中国空军的信条是,誓死报国不生还。” 航校七期毕业的徐华江参与了那次战斗,在对垒中他的飞机坠机了,迫降到稻田里。
“我看到中国空军一直打到 空中停机才坠落下去,真是吃惊。” 日本航空队员三上一禧感叹说。 那就是震惊中外的“璧山9.13空战”, 在那场空中屠杀中, 我机伤损11架毁13架,人员伤9员,阵亡10员, 而日本飞机却无一损失。
▼ “我们的人生没有计划, 不敢爱,却不怕与日军同归于尽 在战争年代, 我们斩断自己的未来, 才能让所爱的人有未来” 这场战争之后,日军的士气受到了鼓舞。在日军眼里,中国空军没有与之抗衡的实力了,他们以为中国的天空从此都是太阳旗了。没想到......
当他们编队飞过成都上空时,突然闯入一架我方的伊十五。这完全是自杀式的战术啊,“是谁给了它这样的勇气?”
当时任大队长的郑少愚,曾向队员提出“与敌军迎头相撞,同归于尽”的战法。他说,“只要有机会,我愿意第一个撞敌人的领队机。”
后来,因为日本的战斗机太过强势, 苏联也终止了对中国的援助, 日本更加肆无忌惮地轰炸重庆...... 直到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 中国在1942年正式获得美国的军事援助, 才让中国空军又从窄缝中抓到了一丝微光。 美国志愿队“飞虎队”来到中国, 协助训练中国空军, 中国空军飞行员们从印度接受初级训练, 然后到美国接受高级训练。
一年后,他们驾驶P47战斗机, 和B-25轰炸机对日军进行反攻。 也是在这个时期, 诞生了一位抗战后期的抗战英雄——周志开, 他是中央航校七期的空军, 也是第一个获得“晴天白日勋章”的飞行员。
1943年,日军空袭四川梁山机场。大家忙着掩蔽,中队长周志开却往反方向跑: “不容许再迟疑了,我马上跑进机场,跳上靠近的一架飞机,我来不及背伞包,更来不及扣保险带,座舱罩也来不及关闭了,我只能这样虚飘飘地起飞,什么念头都来不及想,只集中全力对付头上的敌机。 我一面编队飞行,示意敌军投降,这不知好歹的家伙忽然一个猛地上升反转,几乎要撞到我,这是你的武力,你既然有解决的办法,我只有解除你的武器了。”
当年,初上阵报告自己的战况,他是这么说的:“我钻进敌机群,在他们火网最密处打完我的子弹,敌人也送我很多子弹,后来检查的结果,机身上有99个弹孔,一个被炮弹破片炸开的大窟窿。”
当时,宋美龄立刻问他:“你人呢?”他说:“没有事。”大家都笑了。那一回,周志开以一敌八,创造3比0的战果,成为第一个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的飞行员。 不过,1943年底,周志开在一次侦查任务中,起飞两小时后与地面失去联络,年仅24岁,半年后,才宣布了殉国的消息。 这个抗争英雄其实也是个大孩子。周志开是名门之后,家境很好,他的第一个梦想是做电影明星,1935年6月,他瞒着家人偷偷报考了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家人才知道。
像周志开这样的空军还有很多,虽然他们个个身体健康,看上去还有地位,但是大多都不敢交女朋友。张大飞是个例外,因为她喜欢的姑娘和他是青梅竹马。
“这八年来,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如今,我休假的时候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岁,这些人生滋味,以前从未尝过。 因为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
1945年5月18日,张大飞中弹阵亡,年仅26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终于,八年的抗战结束了。 而在得到消息的几天前, 全国上下已经自动地庆祝起来了。 而那些在抗战中殉国的空军勇士 的家人们, 却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兄弟、父亲、儿子...... 在昏天暗地的恸哭中, 他们,度过了胜利夜。 直到抗战结束,总共有十六期毕业生参战,1700人冲上云霄。 八年里,中国空军在空中击落或者击下的飞机超过六百架,在地面击落敌机也超过六百架,本身损失军机近1000架,牺牲官兵4000多人,飞行军官阵亡将近四分之一。 空军毕业照,殉国的战士会在照片上标记上十字架标志 在战争中幸存的老兵们回忆说:最开始同学们每天吃住在一起,和自家兄弟一样,结果到12月1号一看,一百四十七个人,只剩三个人。 就像汤卜生 在《一个飞行员的自述》里说的:正在欢笑的时候,敌机的来袭,也许在这忽忙间,朋友们就消失了......
就好似做了一个噩梦,掉落在千层的崖下,这种实有的噩梦却无法可以醒的,我们的脑中印有多少的英勇的同伴的影子,而他们,是永眠了! 后来,台湾为这些英雄飞行员 拍了一部纪录片《冲天》, 戏骨金士杰配音,豆瓣评分9.1, 在台湾却并不卖座,在大陆则没有公映, 首映会上,战乱中幸存的百岁老飞行员 金英等抗战老兵出席了, 现场的座位没有坐满, 世界,好像把这些曾经的英雄遗忘了...... 丘吉尔曾对英国空军说过这样的名言:在人类战争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用在我们的英雄身上也合适。 如果死神前来敲门,他们没有任何闪躲的余地。因为,纵使有再多的不舍,他们必须下定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有未来。 在8月15号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司马想和大家一起缅怀这些空中英雄,他们值得被记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