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冬 | ​一个人只有经过很努力以后,才能慢慢地看起来好像不需要费力的样子

 为什么73 2017-08-16

 这是《梁注庄子》的第 168 篇读书笔记

节目音频内容请点击试听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 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嫠之狗来藉。如是者,可 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 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小聪明与大智慧之人的区别


其实,《应帝王》是一个关于“如何做主人”的讨论。在古代的时候,很多谋略家都把这一篇视为道家人士指点江山的总纲。但是,小梁认为,把如何做帝王的事情,放到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话语环境里面有点儿违和。所以,我更愿意把这个话题引申为“每个人做自己的主人,或面对复杂生态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话,每个人就可以在当下找到与你相应的东西。


本篇里讲到,阳子居见到老聃(老子)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假如有一个人,办事迅捷敏锐、果敢坚强,观察事物也洞察明了,对什么事情都很了解——总之门儿清。他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吗?他可以和那些真正的领导者比肩吗?——‘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


老子说:“在圣人看来,这个人只不过和那些聪明的小办事员一样而已,他会被自己的技能所束缚,因困苦劳累身躯、担惊受怕。像老虎和豹子,就是因为毛色美丽,而招来众多猎人的围捕,猕猴因为跳跃敏捷、狗因为捕捉猎物迅猛,而遭至绳索的束缚。”(你们小的时候有没有见过耍猴的?一个耍猴人在猴子脖子上系一根绳子,锣一敲,猴子就开始后空翻、侧空翻,因为它有这些优点,所以它受到了束缚。)


接着,老子说:“像这样的动物也可以拿来和胜者之王相并列吗?”


阳子居听了这番话之后,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很不安地说:“冒昧地问一下,胜者之王是怎么治理的呢?”


老子说:“胜者之王治理天下,功绩铺盖天下,却好像没有自己的努力;教化施于万物,而百姓不觉得有所依赖;功德无量,却不知道该怎么赞美他。万事万物,各居其所,而欣然自得——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每个人都正好在做自己合适的事儿,每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彼此之间相咬合,社会得以很好的运转。内住于高深莫测的神庙之境,而生活在什么也不存在的世界里。”


这段话,实际上代表了用黄老之术管理复杂生态的心法。




貌似无为而治的管理需要什么样的前提


小梁年轻的时候,以为放任不管,处在舒服的地方,就是好的管理者,就是神经比较大条之后自然而然的状况。后来,自己做事情,甚至自己成立了公司以后,慢慢发现老聃所说的,让世界自由自在地运转,而圣贤却处在无法觉察的微妙、自在的状况,是有前提的:


第一,有很好的善于管理这个体系的管理者;


第二,了解世界的真相之后,处在相对恬淡虚无的状况里。


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的话,一个貌似无为而治的领导,必然会带来乱象丛生。比如,父母真的让孩子任由天性发展的话,孩子是不是真的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成为所谓快乐的人?


如果观察现实生活的话,你会发现绝大部分情况并非这样,这是学道的人往往会面临的窘境,就是你按自然在走的时候,自然弄得你狼狈不堪。

那么,该如何看待呢?

小梁认为,所有看似不作为、放手的后面,其实是一种有序的管理在运营支撑着。


骆宾王的《咏鹅》几乎是我们学习过的第一首唐诗吧。你能够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中领会到,只有鹅很努力地用蹼在划水,你才可以看到它水面上优雅的姿态。


只有很努力以后,你才能显得很不努力的样子,这大概是我工作这么多年以后最大的心得体会。一个人只有经过很努力以后,才能慢慢地成为不太努力的样子。


比如,有人说巴菲特买股票就这样买了,但你不知道巴菲特年轻的时候,真正地研究过曲线、上升通道、量化等各种交易参数,他的股票基本功是非常好的。


再比如,梵高所代表的印象派等很多画都像孩子随便把颜料泼在那儿了。但是,你知道梵高的素描基础有多好吗?他是已经证明了自己在这个领域里面所有技术、能力到达一定阶段之后,再重新返璞归真的。


一家公司的老板也是这样,看着他好像放手,但他一定是之前已经把规矩立得很好,而且已经做了很多人事安排、系统架构调整,才能够释放出他的淡然。据我所知,起码中国最好的公司都是这样。


很多人说vivo和OPPO背后支持创业者的段永平先生很释然——一个人在美国打着球、投着资。他以前公司的一波人创办了OPPO,一波人创办了vivo,这两家手机公司横扫中国从八线到一线城市的手机市场,甚至改变了印度大街的景象。但是,你又怎么知道他没有在年轻的时候做过大量系统、架构等管理上的事情呢?


我对第一次去拜见南老(南怀瑾老师)时的场景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是做“小学生”,旁听他讲《庄子》《老子》《黄帝内经》。南老坐下来说,很多人读《庄子》读到以为散漫就可以了,神经大条就可以了。其实,完全没有看到黄老之术的另外一面,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大概的意思,不是原话)。



你看到的别人的优雅,其实背后全是不为人知的付出


一个人表面上的自由,是因为有很多人不自由地帮助他。一个人表面上好像不太经意地在做着很正确的决策,其实后面有着很复杂的算法,甚至他掌握了一些你所不了解的算法。


《黄帝内经》里面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能在这个时辰这样做,下个时辰就不这样做的人,他有比你复杂得多,而你根本不了解的一套算法体系,帮他去做这个决策。


早年,我曾经拜访过一位医生,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本来,他约了几个病人,但是他临时有事儿要出门,于是就把第一张方子、第二张方子和第三张方子写好后放在那儿。然后,他对助理说,一会儿来的第一个人大概是这个样子的,你就把这个方子给他并这样嘱咐他。第二个人是……第三个人是……后来,果不其然。


正安的一位大夫也是这样。早些年,一位朋友来找正安的大夫看病。这位大夫说:“你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了,所以今天脉象是变了的。”那个病人就很震惊,说:“大夫,你怎么知道我昨晚睡得那么晚?”大夫说:“我昨晚刷微博的时候看见你了。”


我们并不知道,一些人对于好多事情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了解。比如,诸葛亮看上去神机妙算,其实是因为他有非常多亲戚朋友在魏国和吴国那边做内应,负责搜集数据情报。


当我们看到老聃的这段话时,一定要很清楚,一切看似潇洒、无所谓、不存在的状况,都是以大量艰辛的工作作为那些你看不见的部分的支撑。


我的人生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事情是,以前在攀枝花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在十五名到二十名之间徘徊。而班里成绩前三名的同学天天也玩儿,也打球,下课的时候也不做作业。有一天,我和他们聊天,我就很生气地说:“我都已经很认真了,为什么才十几名,你们为什么可以总是前三名?”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小学五年级之前的内容都学完了。


你看到的别人的优雅,其实背后全是艰辛、努力和不为人知的付出。


南老说,读老庄不要读傻了,读到假潇洒,很可怕。如果我们读《庄子》,不配合着读《论语》《大学》《中庸》,不配合着学习微积分、现代物理和数学,没有工程学和科学知识的话,很容易变成嘴上散漫、行为上失败的边缘人。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今晚聊一聊,

那些你特别努力过后,

终于可以看似不费力

就能做到的事吧。

去梁友圈说说你的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